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害人
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家属是否有权上诉问题
对一审刑事来案件判决不服源,公诉案件被害人家属无权上诉,只能向检察院提出请求,要求检察院抗诉。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B. 在司法解释中,受害人和被害人有什么区别吗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收到犯罪侵害的人的一种专业称谓,它是与被告人内相对应的,在整个刑容事诉讼过程中是没有受害人这一称呼的,只有被害人的称呼,这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体现的相当明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害人扩展阅读:
被害人是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诉讼参与人之一。其诉讼地位,在自诉案件中是自诉人,处于诉讼当事人中的原告地位,享有诉讼当事人中原告人的一切诉讼权利;在公诉案件中,公诉人居原告地位,被害人不是诉讼当事人,只作为一般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但又享有比其他诉讼参与人更多的诉讼权利。
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当事人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起证人的作用;如果他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就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为自诉人,享有当事人的地位。
参考资料:网络-被害人
C.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委托代理人以及代理人应享有何种诉讼权利问题的批复求解答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号:法复[1992]1号
发布日期:1992-1-22
执行日期:1992-1-22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们关于《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可否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应享有何种诉讼权利》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根据律师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律师业务中包括接受“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因此,对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未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被害人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如果被害人没有委托律师,其近亲属经被害人同意,也可以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对于公诉案件被害人已经死亡的,为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也应当准许被害人的近亲属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二、律师担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其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律师暂行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律师参加诉讼的几项具体规定的联合通知》〔(81)法研字第6号〕和《关于律师参加诉讼的几项补充规定》〔(86)司发公字第19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即:律师可以到法院查阅本案材料,了解案情;在庭审过程中,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在法庭调查时提问和回答问题,向法庭陈述被代理人的意见,参加辩论,发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等。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
【颁布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号】法释(2002)22号
【颁布时间】2002-07-11
【实施时间】2002-07-28
【效力属性】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已于2002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2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7月28日起施行。
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京高法2001271号《关于荆其廉、张新荣等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海外公司损害赔偿案诉讼主体确立问题处理结果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任何将自己的姓名、名称、商标或者可资识别的其他标识体现在产品上,表示其为产品制造者的企业或个人,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的“产品制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本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事故车的商标所有人,根据受害人的起诉和本案的实际情况,本案以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海外公司、通用汽车巴西公司为被告并无不当。
E.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 .....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
这条法律规来定的本义,是认为源残疾赔偿金实质上还是要看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来确定的,而不能机械地根据法律来判断。但实际上,在审判实践中,通常不会有法官按自己的判断去增多或减少残疾赔偿金,因为一方面,取证比较困难,也比较麻烦,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不会愿意承认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另外一方面,不明真相的群众太多,一旦这样判了,在利益受损的一方嘴里,这就是不公正的判决。没几个法官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按法律规定来判,稳当又不会出错,那他凭什么要帮别人去冒这种错案的风险。
顺便说一句,你只看到了“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从而减少残疾赔偿金的情况,却没有看到“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要增加残疾赔偿金的情况。
如果按你所说,前者的情况下被害人不应该减少应获得的残疾赔偿金,那是不是意味着后者的情况下,被害人也不应该增多应获得的残疾赔偿金呢?
你的思路:法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多或减少残疾赔偿金——法官会减少残疾赔偿金——法官会不公正地减少残疾赔偿金。。。。这是断章取义。
F.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的解释》的具体问题
项目 计算标准 法律依据
医疗费 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计算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误工费 根据受害人的收入和误工时间确定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
护理费 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人数和期限确定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交通费 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住院伙食补助费 根据住院时间计算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营养费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残疾赔偿金 按照伤者伤残等级计算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残疾辅助器具费 凭发票计算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被扶养人生活费 按照被扶养人的人数以及年龄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后续治疗费 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丧葬费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死亡补偿费 按被害人年龄计算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亲属支出的必要费用 合理计算 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精神损害抚慰金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G. 被害人与受害人的区别
一般来说,被害人制指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受害人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广义上的被害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狭义上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属于当事人之一,居于原告人地位。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权利人”。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H. 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害人过错的解释
1、最来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源是对涉及检察机关业务范围的法律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只对检察系统有效,一般是关于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方面,以及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方面。涉及其他司法机关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会与最高人民法院(甚至公安部)联合作出司法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只对法院系统有效,所以,不会有冲突的。
2、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是由其检察委员会通过并发布的。所谓“准”司法解释,可能是指以其他方式发布、对下级检察院有指导作用的“通知”之类的文件吧。
I. 最高人民法院请问被害人被枪杀之后自身材物公检法是否有权帮被害人找回!
如果是在办案过程当中,找回会退还给受害方家属的,在实践中有很多是找不回的,因为有的财物在破案前已经灭失了,但是,犯罪分子对受害者家属的财物进行赔偿,补偿是可以影响到他的量刑的
J.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判决不服可否提起
您好,您所问的是否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判决不服可否提起上诉问题的复函,具体内容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判决不服可否提起上诉问题的复函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1958-3-21
执行日期:1958-3-21
陕西省、浙江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唐县人民法院:
我院先后接陕西省、浙江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及河北省唐县人民法院请示关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判决不服可否提起上诉问题。查这一问题,司法部在1957年1月23日对湖南省司法厅已有批复(见附件)。我们认为司法部的批复是对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对判决不服,可以被害人的资格提起上诉。另外,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来文所提判决书正本应向被害人送达的意见。我们同意。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