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新民法典关于继承

新民法典关于继承

发布时间: 2021-03-02 08:46:43

⑴ 听说民法典要出台了,关于遗嘱继承方面有哪些变化啊谁能给具体说说万分感谢!!!

答:你好,我是民正遗嘱库的法务,把我知道的一些主要变化和你说说(从我觉得重要的说起):
1、新增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都应该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同时打印遗嘱还要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录像遗嘱需要在录像中记录姓名和肖像。
2、修改了遗嘱效力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的,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之前是以最后的公正遗嘱为准,我觉得这个特别好,因为遗嘱就是个人自由的真实意愿表达,之前民法条文感觉遗嘱订立有点被公证处垄断的意思,同时老人在公证处定完遗嘱如果想修改是相当麻烦的,民法典出台以后就简单多了,也不会出现老人临终前才知道谁是真的对自己好但是改不了遗嘱的情况了)。
3、完善了遗嘱范围的规定: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之前继承法列举了很多条,但现在时代变了,个人合法财产不好列举了)
4、增加了一条继承权丧失的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5、完善同一事件多人死亡推定的规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的,长辈先死,辈分相同的同时死亡,互相不继承)
6、扩大了继承的范围: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这样会避免有些父母双亡、无子女、兄弟姐妹先于自己去世的老人的财产归国家了,直接给自己的侄子外甥了)
7、增加了遗产收归国有的用途:明确规定用于公益事业。
8、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权利和义务。(我觉得遗产管理人这个活挺难干的,虽然法律规定了可以获取一定报酬,不如制定一家可靠的机构作为遗产管理人监督执行,也能避免家庭纠纷)
好了,以上就是民法典关于遗嘱继承方面的一些重要修改,欢迎来民正遗嘱库互相探讨,我们全国设有中心

⑵ 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的新规定

遗产继承顺序有所调整,扩大了继承范围: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⑶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

依据《民法来典》的规定,相源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3)新民法典关于继承扩展阅读

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称为继承权,继承权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是一种财产权利,通过继承实现财产的移转。

2、以人身关系为基础。世界各国有关法定继承的规定,都是以继承人和被继承人存在婚姻、血缘等关系为依据而确定的。

3、继承权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规定的继承权只是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只有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出现以后,继承权才成为既得权,开始遗产继承。在实行遗嘱继承制的国家,还需要有被继承人设立遗嘱的法律事实。

⑷ 最新民法典解释继承权的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回以书面形式作出放答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⑸ 新民法典关于房产继承如何处理旧案

变化一:财产范围扩大

现行《继承法》当中,遗产范围使用列举的方式,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权等,而民法典草案则不再进行一一列举,而是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意味着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可以被继承,网络财产、虚拟货币等都概括其中。

变化二:法定继承人范围扩大

现行《继承法》涉及继承顺序以及财产分配的主要是以下这几条: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十三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而民法典草案在总则篇就明确了比较大争议的内容:胎儿的继承权。

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那么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总则编草案中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这意味着,胎儿也可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与。

另外民法典草案还扩大了《继承法》上述第十一条的规定,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

民法典继承编草案第907条增加了代位继承的适用范围,具体修改为:“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也就是将被继承人的侄、甥也纳入了代位继承人的范围。

这个具体是怎么样的情况呢?举个例子:

小明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只有小明和大伯相依为命。小明的大伯有一天不幸离世,大伯一辈子没有结婚,只有小明一个亲人,那么小明可以继承大伯的遗产吗?

按现行《继承法》,小明不在法定的代位继承范围里,不能继承大伯的遗产,遗产要被认定为无主财产,上交给国家。

而民法典草案中侄、甥可代位继承,小明就可以继承大伯的遗产了。

变化三:修改了丧失继承权的情况

现行《继承法》中对丧失继承权是这样规定的: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而民法典草案,则增加了两种情况:

情况1:隐匿遗嘱

有人因为遗嘱可能对其将来继承财产不利,就借用自己保管的机会把遗嘱藏起来。隐匿遗嘱,严重的可以导致继承权丧失。

情况2:欺诈胁迫被继承人设立遗嘱

继承编草案还增加了一种继承权丧失的情形: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丧失继承权。

比如说:王阿姨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对王阿姨很孝顺,但儿子则相反。有一天,王阿姨的儿子希望能得到她的财产,在家里用打骂、威胁、恐吓等这些方式,逼迫王阿姨写出一份遗嘱,把所有的财产最后都让他来继承。

按照此次草案增加的对继承权丧失情形的规定,王阿姨的儿子就丧失了继承权。

变化四:新增继承人宽恕制度

民法典草案继承编还特别增加了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明确继承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按上述例子,王阿姨的儿子确实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确有悔改表现,而王阿姨又愿意原谅儿子。那么王阿姨的儿子不丧失继承权。

变化五: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规定 增加打印、录像等新遗嘱形式

一些老人会立几份遗嘱,但是哪份遗嘱最后会被法律认可呢?在原有的继承法中,是以公证遗嘱的效力为优先原则。此次民法典草案继承编中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规定。

这有什么变化呢?举个例子:

张大爷老两口共有两子两女,老两口曾经公证了一份遗嘱,财产4个子女平均分。但是在张大爷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两口是跟小儿子一家度过的,小儿子一家对老两口的照顾也多过其他子女,于是张大爷两口又立了一份自书遗嘱,死后财产要给小儿子一半。

但是在张大爷去世后,这份自书遗嘱被法院判定为无效。

此次民法典草案则将公证遗嘱优先的原则删除,公证遗嘱不再具有效力上的优先性,在判定各份遗嘱之间的效力时,以最后订立的遗嘱为准。

增加打印、录像等新遗嘱形式

此次草案的修改,对遗嘱的认定形式,增加了两种,认可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形式。

草案增加后的打印遗嘱中规定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录音、录像遗嘱中规定,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以上是民法典草案对继承规定的变动内容。实际上,很多人对现行的《继承法》并不了解,以为父母的财产,独生子女就能全部继承。这样理解真的大错特错,子女继承父母的财产(尤其是房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一起科普一下。毕竟如果你稍不注意,独生子女可能都无法完全继承到父母的房产!

不这样做,即使是独生子女也无法完全继承父母房产!

一般而言,继承过来的房子是最方便的,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即使是独生子女也可能无法完全继承房子!

房产过户给近亲属,不征收

根据公告可知:对于房产的无偿赠送,受赠人因无偿受赠房屋取得的受赠收入为“偶然所得”,缴纳20%税率。但是有以下情况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依法继承房产,或者父母将房产送给子女,子女和父母都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现实情况复杂得多,即使是子女在继承和接受赠与房屋时,也会有很多情况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怎么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小编特意亲自作图给大家解释,如果帮助到大家,记得给我点右下角,你懂得)

父母把房子给你,赠与、继承和买卖哪个最划算?

一般来说,子女从父母那里把房子过户到自己手里,常见的手段就是赠与、继承和买卖了。这三种方式都会牵涉到相关税务,上面也说到,继承和赠与都是免个税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免除其它税务,其他税费并不能免,还是要缴纳契税等那么算下来的话,哪种最省钱呢?


买卖双方之间具体需要缴纳的税费清单↓↓↓

对比这三种方式,无疑继承的代价最小,最划算,让人意外的是,赠与的代价最高!

父母无偿赠与子女住房,子女受赠后又将住房转让,怎么交税?

现在问题又来了,从父母那里过户过来的房子,如果想再次出售,那么又要缴纳多少税和费用呢?我们还是用图来看明白:

在赠与环节中,上述我们已经阐述明白了,赠送方只需要缴纳印花税,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个税,受赠方则不需要缴纳个税,而要缴纳契税和印花税。

热点内容
苏州市法律援助平台 发布:2025-09-14 12:26:00 浏览:448
华理法律硕士复试考题 发布:2025-09-14 12:19:34 浏览:817
广东修改法律援助条例 发布:2025-09-14 12:18:49 浏览:101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 发布:2025-09-14 12:17:59 浏览:35
24小时法律咨询qq号 发布:2025-09-14 12:17:55 浏览:747
法先于立法 发布:2025-09-14 12:13:48 浏览:429
依法治国警察 发布:2025-09-14 12:05:54 浏览:344
法律援助会打到终审判决吗 发布:2025-09-14 11:58:22 浏览:953
经济法中社团组织的权利 发布:2025-09-14 11:46:47 浏览:93
电商员工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4 11:33:06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