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家谈土地改革
1. 我想听听大家对中国土地改革的看法
当然是抄第一条路!
不用担心会出现袭丧失土地的贫民,象我自己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没有房,没有一寸土地,不也通过个人劳动生存吗?实际上现在体制外的人而又不在农村的都是无产阶级,而公务员及所谓事业单位及国企的人共同占有了全民的资产,没有私有制,体制外的人就被剥夺了财产权。
私有制下,失地并非是强占比如被共产,而是自愿的交换,有能力离开土地的人才会出让自己的土地,只有广大农民离开土地,转入制造业或服务业,国家才会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才会提高。那一亩三分地只能换个温饱。
2. 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 谈赢得农民衷心拥护的历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年祭
熊志强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下简称《土地改革法》),同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施行。早在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即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意志迅速转化为国家意志,《土地改革法》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一脉相承,宗旨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法》共40条,其核心条款对产权进行了明确,第30条明文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到1953年,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共没收、征收了7亿多亩土地,分给了3亿少地或无地的贫苦农民。在此之前的上千年,农民阶级的反抗始终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彻底满足了几千年来农民朝思暮想的愿望,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若干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学者口中的“耕者有其权”)以及免除农业税和粮食直补(学者口中的“耕者有其利”),在农民眼里都远不如“耕者有其田”来的彻底和踏实。
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村新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1949年至195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大幅上升,粮食增产44%,棉花增产191%。其他农产品,如水果、烤烟、黄麻、茶叶、水产、畜产均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产量。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明确而稳定的,农民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是亲密而真诚的,农民与市民的关系是平等而和谐的。在《土地改革法》推行过程中,梁漱溟曾发表文章,形象地评论共和国与农民的关系:“此次到西南看了看,才知道高高在上的北京政府,竟是在四远角落的农民身上牢牢建立起来的,每一个农民都是一块基石,”他反省自己的乡村建设搞了那么多年,并没有抓住农民所关心的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因此,费尽力气农民也不愿意真心实意地跟他走。
土地改革所展示的历史经验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把农民的这一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并解决好,才能赢得农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由于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土地政策而赢得了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进而赢得了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由于推行《土地改革法》而巩固了政权,以土地改革的成果为基石,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战胜了世界头号强国。
历史风云变幻,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以及随后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法》很快就名存实亡,受损害的不仅是农民,整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无从谈起。浩劫过后,满目疮痍,破坏容易、修复艰难,法制建设几乎从头开始。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行后,《土地改革法》遂告废止。
令人焦虑的是,《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颁行以来,已经过三次重大修订,却仍未能尽如人意。现在,涉及土地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问题,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安全隐患加重,环境资源破坏不止。个别地方,农民与基层政府严重对立,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因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行的土地法规,缺少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虚化,农民承包耕种的土地成了“唐僧肉”,围绕土地的博弈日益激烈,而农民处在最弱势的地位。
《土地管理法》的再次修订已迫在眉睫,我相信,参与其事的专家和学者们一定不会忘记,60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土地改革和那部言简意明的《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也许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靠着这部法律,中国农民真正体验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这部法律发挥效力的时期,恰恰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之一,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威信最高的时期,这些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思索吗?
当前,《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再难也没有当初推行《土地改革法》的难度大。只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办法就一定比困难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就会越来越完善。
在文章快结束时,我们还是重温一个历史画面吧:1951年春节,苏南丹阳县饵陵区一个老妇分得了5亩田,她撕去供了几十年的观音菩萨像,贴上了毛主席像,她说:“我供了菩萨一辈子,花了不少钱,敬香磕头,我一分田也没分到,毛主席来了两年,我就分得5亩田。毛主席,我再也不信菩萨了。”
农民爱戴党,爱戴党的领袖,我们的国家必能长治久安。以此作为对《土地改革法》的纪念。
4. 土地改革时间详细内容和意义
据我所知:
新中国成来立后巩自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争阅土地改革法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5. 谈谈对第一次土地改革的看法。急!急!
一个国家木有 法律是 很可怕的。别人说你是 错的,你就是错的?地 主剥削压迫人民,怎内么剥容削的,怎么压迫的,证据 证人 法官 动机,这些都没有,就因为你是 地主,你有地,你是富 农,你有钱,所以我们把你 抓起 来群 殴,枪比,再分你的 地和钱,这才是斗地主 的本 质,假如那个是 剥 削,那我现在也被 剥削 了,我帮老板打工,这性 质是一样的,老板 和地主 只是叫法 不一样而已
6. 有历史学家说新中国土地改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你如何理解这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属于反封建的内容,所以说,土地改革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7. 国内研究土地改革问题最权威的专家是谁
伟大领袖毛泽东
8. 土地改革的原因,分条例
1,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3,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9. 如何评价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9)民法学家谈土地改革扩展阅读: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的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1950年,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场景。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1952年冬,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而在1959年,西藏地区也开始了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0. 1950年的土地改革的原因、内容、变化的实质
土地改革(建国初期,实际时间是1950-1952年)
(1)背景原因: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的是保护富农经济。
(3)特点: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4)实质:废除旧的封建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农村生产力。
(5)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6)作用:①使得全国基本完成了土改;②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③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④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范围不同: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这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②目的不同:以往是激发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在革命胜利后为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经济和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③对富农政策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④结果及影响不同:以前是局部废除农村中的封建生产关系或限制封建剥削;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