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继承权
1. 杀人犯能否具有继承权
故意杀人:杀人犯无权继承被害人的财产。 l 遗产的继承必须具备三个内条件:1.被继承人:指亡人2.继承人:指被继承人去世后仍活着的有继承权的人。3.遗产:亡人遗留下的财产。l 继承遗产的因素:1.合法的婚姻关系;指凭着结婚证[1],妻子可以继承丈夫的遗产,丈夫可以继承妻子的遗产。2.血统:即直系长辈如父母,晚辈如子女,平辈如姊妹,叔叔以及他们的子女。3.主仆关系:如果被释放的奴仆去世之后没有任何继承人,他的遗产由释放他的主人继容承。l 妨碍继承遗产的三个因素:1.奴仆性:奴隶没有继承与被继承的权利,因为奴隶属于其主人的私有财产。2.故意杀人:杀人犯无权继承被害人的财产。3.不同的宗教信仰:穆斯林不的继承非穆斯林的遗产,非穆斯林也无权继承穆斯林的遗产。
2. 为什么刑法不承认“占有继承”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内较大,拒不交出的容,按侵占罪的规定处罚。
如果刑法上承认了占有的继承,那多少的侵占罪将直接升级为盗窃罪。而盗窃罪处罚是比侵占罪重很多的,体现最明显之处即侵占罪是一个亲告罪。这样的处罚显然是罪行不相适应的。
我国民法上是承认占有继承的。承认占有继承,更利于物尽其用,更利于效率。学过经济的都知道,在不出现大幅度的管理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效率与公平是此消彼长不可兼得的。
民法相比于刑法,跟经济活动的联系更紧密,所以更为强调效率些。而刑法作为社会底线,作为一门极其严厉的法律,更强调的是公平。
这或许就是为何我国民法承认占有的继承,而刑法不承认。
3. 刑法是遗产继承法的上位法吗
不是,中国法律规定,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上位法,如果都是法律应该是同级关系,只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定
4. 继承人触犯刑法后还有继承权吗
那要看他触犯刑法是否跟被继承人有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不影响继承权的。
5. 刑法继承遗产,赠与适用于善意取得吗
这种情况不抄适应善意取得。法袭律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法律依据:《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29条规定,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及其孳息权属明确无争议,并且涉嫌犯罪事实已经查证属实的,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录像、估价后及时返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诈骗后抵债的赃款能否判决追缴问题的电话答复》(1992年8月26日),明确规定犯罪分子以诈骗手段非法骗取赃款,即使用以抵债归还了债权人的,也应依法予以追缴。赃款赃物的追缴并不限于犯罪本人,对犯罪分子转移、隐匿、抵债的,均应顺着赃款赃物的流向,一追到底,即使是享有债权的人善意取得赃款,也应追缴。
6. 剥夺继承权
姜建与姜设是堂兄妹关系。姜建的父亲早亡,母亲张超男又半身瘫痪病,姜建不予照顾。姜设心地善良,见婶母张超男无人照顾,便经常过来为张超男煎药、做饭、洗衣等。张超男1990年病故,生前曾在一些亲友在场时对姜设表示,我遗留2间房和其他财物等,自愿赠与姜设以表酬谢。死后,姜建不闻不问,由姜设料理了丧事。嗣后,姜建以儿子的身份要求继承遗产,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姜建是否还有继承权?
答:法院审理认为,姜建对母亲拒不赡养,病重时也不照顾,是属遗弃虐待行为,而且情节严重,根据《继承法》规定,应丧失继承权。姜设虽非法定继承人,但对张超男尽了较多的抚养义务,应分给她一定遗产。其余遗产可作为无人继承遗产处理,归国家所有。
继承权的丧失,是指继承人因对被继承人或者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者其他违法行为,而被依法取消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
根据《继承法》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直接危害到被继承人的人身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因而,无论继承人出于何种动机而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也不论是即遂还是未遂,都将丧失继承权。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遇有某继承人由于过失而使被继承人致死的,则不应该确认继承人丧失继承权。还需指出的是,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无论是否已经给予刑事处罚,都应该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大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同一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出于争夺遗产的动机而杀害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遗嘱继承人或其他法定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遗弃被继承人,是指继承人对没有劳动能力和独立生活来源及独立生活能力的被继承人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但该继承人却拒绝履行其义务的行为。遗弃被继承人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违法行为,故应丧失继承权。我国法律上的这种严厉要求,对于保护老年人、幼年人、患有恶疾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虐待被继承人的行为,同样是为法律所禁止的违法行为。但法律规定构成丧失继承权的虐待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虐待行为。如果情节不严重就可以不丧失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我国公民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用遗嘱方式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或赠给国家、集体、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任何人均不得干涉。据此,继承人伪造、篡改、销毁遗嘱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他的这种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要破坏遗嘱继承以达到他个人继承财产的目的,或是为达到侵犯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情节严重的,应依法丧失继承权。如果属于一般情节,未产生不良效果,就可以不按丧失继承权处理。
以上所说的是法律明确规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由于被继承人用遗嘱方式取消继承人的继承资格的情况,它是基于被继承人的情感和意愿,以遗嘱方式取消的,是遗产继承的根据之一,不具有法律制裁的性质。
丧失继承权的效力,即丧失继承权的法律后果,应当涉及到继承开始之时,即继承人自始就没有继承权。如果在法院判决剥夺继承权之前,被剥夺继承权人已经分割或占有遗物的,应当把不当继承或占有的遗物交出,并返还遗产的孳息。
7. 法律,刑法,要是一个老人死了,留下100万,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老三放弃继承权,老大和老二争
题目内容有些恐怖,问题不够清楚。老大杀人和老三具体有啥关系?老三要撇清什么关系,要不要遗产跟撇清关系又有啥关联?
8. 第一顺序继承人犯了虐待罪有无继承权
中国刑法上没有单独的虐待罪哦,有的是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专立生活能力的属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虐待老人严重的、或是遗弃老人的,丧失继承权。
是否构成虐待严重、是否涉嫌遗弃罪,应由法院认定。
参考一下《继承法》的规定:第七条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9. 继承法是属于法律分类的哪种
7种: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序。继承法是属于第2种 。
10. 为什么刑法不承认“占有继承”
按实来际情况,并没有所源谓的“占有继承”这一概念,《刑法》也不承认“占有继承”。另外,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二款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侵占罪的规定处罚。
如果刑法上承认了占有的继承,那多少的侵占罪将直接升级为盗窃罪。而盗窃罪处罚是比侵占罪重很多的,体现最明显之处即侵占罪是一个亲告罪。这样的处罚显然是罪行不相适应的。
我国民法上是承认占有继承的。承认占有继承,更利于物尽其用,更利于效率。学过经济的都知道,在不出现大幅度的管理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效率与公平是此消彼长不可兼得的。
民法相比于刑法,跟经济活动的联系更紧密,所以更为强调效率些。而刑法作为社会底线,作为一门极其严厉的法律,更强调的是公平。
这或许就是为何我国民法承认占有的继承,而刑法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