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新生

民法典新生

发布时间: 2021-03-04 12:53:28

A. 司汤达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司汤达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红与黑》。

这位作家原名亨利·贝尔18世纪末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当时在法国,律师并不很有地位,那还是一个惟贵族为贵的社会。但是在司汤达十几岁的时候,法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789年大革命之后,拿破仑上台执政。司汤达觉得社会给他开辟了一条辉煌的路,他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跟随拿破仑去创一番事业。因此他在16岁时就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两度追随拿破仑一起出去作战。他渴望像拿破仑一样建功立业。但到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遭到惨败,1814年他被囚禁在圣埃伦岛。司汤达说:“1814年,我和拿破仑一块儿垮了台。”

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打击的司汤达开始转向写作。他离开了法国,很长时间住在意大利,参与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极度仇恨基督教的教会和黑暗腐朽的政治势力。在法国的浪漫派同新古典主义作战时,司汤达写了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叫《拉辛与莎士比》。他抬高莎士比亚,贬低新古典主义的大师拉辛。这部理论著作很重要,但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后来他又写了几部小说,有各位所熟悉的《红与黑》,还有《吕西安·娄万》(又叫《红与白》)、《帕玛修道院》、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司汤达的这些作品都可以在书店里找到中译本。特别是《红与黑》,有若干个中译本,可以互相参照着欣赏。研究。

《红与黑》这本书在我国是非常有名的,很多年轻人都读过。我上大学时,也就是在60年代,《红与黑》被认为是一部黄色小说,因为里面有若干关于爱情的描写。有些学生如果在生活上犯了一些过失,他们在做检查时常常把它归罪于“两红”,即《红楼梦》与《红与黑》。经过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重新来认识这部作品,发现这样的一种认识实在是太错误了。其实,从根本上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它的副标题叫做“1830年纪事”。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可以说是阶级斗争白热化的一年。勃兰兑斯在《19世纪文学主流》中说,在这一年里,如果一个人不谈论政治,他就不是一个法国人。所以我们在这部书里看到了很浓烈的政治斗争的气息和对当时政治斗争的描写,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小说写的是法国与瑞士相邻的边境上一个叫做维利叶尔的小城。这个小城风景非常美丽,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河畔有一些工厂,其中最大的是安装了十几个大铁锤来制铁钉的工厂,它是属于德瑞纳市长的。这个工厂每天十几个铁锤利用水的力量运作,震得整个维利叶尔小城都不得安宁。因为是市长的企业,人们也不敢说三道四。这里,也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厂,比如老农民索黑尔开了一个木工厂加工木材。这个工厂比起市长的要小。但是老索黑尔作为一个老农民、一个新生的工厂主,他敢于和德瑞纳市长较劲。有一次,市长要营建一个花园,其中有很小一块土地是属于老索黑尔的。老索黑尔明白,市长必须买下这块土地,因此他把价钱抬高了两倍。德瑞纳市长非常恨索黑尔,但他没办法,因为当时已经是法国大革命之后了,哪怕是波旁王朝复辟了,他也不可能非常随意地处置一个农民的土地,只好忍痛用很高的价钱买下了老索黑尔的这块地。这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和新兴工厂主之间的矛盾态势。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小城里的市长和索黑尔也就这样过着平常的生活。但是出现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把两家的矛盾进一步推向了戏剧性的高潮。这个年轻人就是老索黑尔的儿子,叫于连·索黑尔。于连非常聪明,他能把《圣经》倒背如流,但他很瘦弱。老索黑尔很不喜欢这个儿子,而喜欢其他的儿子,因为其他的儿子能帮他干活,而于连不行。于连因此而经常挨打。小说里这样描写于连: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18岁到19岁间的少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我们在这部小说里看到于连这个年轻人就是沿着这样一个心理来复线在往前走。比如说,他第一天去做家庭教师时,夹着一个小布包,小布包里包着两件衣服,走到德瑞纳市长的住宅门前,看到那扇大铁门非常华丽,他一下子就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以至于怯懦得不敢用手去摁那个门铃。恰好这时,德瑞纳市长的夫人走出来给他开了门。但是于连心里非常恨自己,觉得自己当时畏缩的样子让市长夫人看到了。他实在是恨自己恨得不得了,下决心要扭转自己在德瑞纳夫人心目中的可鄙形象,以至于他想:我是追求德瑞纳市长夫人呢,还是追求她的一个女伴(德维夫人)?他在作选择时,曾经有过这样的考虑:“可能是追求德维夫人好一点,因为她没有看到我夹着一个小布包站在门口不敢接门铃的那副畏缩的样子。”但是自尊又要求他:既然在德瑞纳夫人面前表现了自卑,就要在她面前表现出自尊,要能够征服她,让她崇拜自己。于是他就下了决心要征服德瑞纳夫人。德瑞纳夫人事实上这时候已经倾心于于连。作为一个贞洁的贵妇人,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为什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但是她发现这个年轻人非常难接近。有一次在花园里,德瑞纳夫人完全出于好心给了于连两件新衣服,于连把这看作是夫人的一种施舍,他感到受到了侮辱,正言厉色地对德瑞纳夫人讲:“我不能够接受你的衣服”,把德瑞纳夫人吓得够呛。其实当时德瑞纳夫人完全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她那时已经爱上他了。有一次在花园喝茶的时候,傍晚天色有点黑了,于连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纳夫人的手,德瑞纳夫人立刻就把手抽回去。对于一个贵妇人,这是修养使然。但是于连马上产生一个念头:德瑞纳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这样一种自卑的意识变成了自尊的反抗,他想:“无论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经过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争,他下了极大的决心,把德瑞纳夫人的手紧紧抓住了。由此开始了两个人的爱情。当天晚上德瑞纳夫人非常兴奋,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甜美的爱情降临了。而于连只是感到一种胜利,感到一种胜利的满足,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跟德瑞纳夫人完全不同。第二天,他来到野外,看到天上的鹰在飞翔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

于连站在最大的岩石上,双目仰望苍穹,……他望着老鹰们在天空中静悄悄地画了无数的大圆圈。于连的眼睛机械地随着鹫鹰转动,这猛禽飞翔起来那种有力的安谧的活动在于连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羡慕这种力量,他羡慕这种孤独,这是拿破仑的命运,难道有一天这也会是他自己的命运吗?

征服德瑞纳夫人,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爱情,而在于证明了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那种拿破仑式的信心。

他的这样一种从自卑到自尊的反抗到胜利,又从自卑到自尊的反抗到胜利的心理来复线,在他和德拉木尔侯爵的女儿玛特尔的关系中表现得更突出。

他从德瑞纳夫人家里出来,经过了一段修道院的生活,然后被聘到德拉木尔侯爵家里,在那儿他遇见了玛特尔小姐。这位玛特尔小姐是个追求刺激的女人。她四周的那些油头粉面的纨绔子弟已经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她对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她渴望像法国历史上的玛嘉锐特皇后一样,能够有一个情人,这个情人上了断头台,被处以绞刑后,她能够抱着他的头颅把他送往墓地。她觉得这是最有刺激的生活,跟那些油头粉面的纨绔子弟周旋一点意思都没有。她这时候发现了于连,于连和那些纨绔子弟多少有点不同,一是他出身低微,二是他对玛特尔小姐很冷淡。这种冷淡对于连来讲,是由于地位上的悬殊而产生的自卑以及自尊的反抗。但是对玛特尔小姐来讲,和这样一个地位低微但很漂亮的年轻人搞一场恋爱,也许是有一点新的味道。她主动地投书给于连,约于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来幽会。于连收到情书后,首先的反应就是玛特尔要戏耍自己,她不可能真诚地爱自己.那怎么办呢?在这个约会面前,如果自己表现沉默,就不是一个拿破仑式的斗士,必须要勇敢地赴约。但是要准备着,玛特尔设的是一个陷阱。他去赴约之前,把玛特尔的信交给自己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如果他落人陷阶,就公布玛特尔的信。安排好了,他就在深夜爬进玛特尔的窗户。玛特尔所表现出来的极度热情使于连受宠若惊,以为玛特尔爱上自己了。但是在热情过后,玛特尔马上又变得冷漠没有兴趣了。于连感到自己受到了巨大的羞辱,下决心要报复。怎么办呢?友人告诉他,让他从各种书中抄录情书,然后把这些情书寄给玛特尔周围的那些将军的夫人、元帅的小姐。当时法国的风俗,一个贵妇人收到别人的情书,她是很得意的,就会给别人看。于是那些将军的夫人、元帅的女儿就把信拿来给玛特尔看,玛特尔几乎天天都看到她周围的女伴收到了于连给她们的情书,妒忌得发疯,最后她终于跪倒在于连的面前。于连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呢?是“自己又成功了”。他心里想:使她恐惧!因为她是一个魔鬼,所以必须要降服,我降服了一个魔鬼。他就这样和玛特尔结了婚,得到了领地,得到了贵族的头衔,得到了作为一个青年贵族所应有的一切。他通往官场的路打开了。德拉木尔侯爵不能不接受这样的女婿,但是他和玛特尔小姐的婚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作者打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个驯虎的人,他哪怕把一只老虎驯得非常听自己的话,他也不会忘记在自己身边放一支手枪。

于连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心理路线,如果要碰到了谁对他非常器重,而这个人的地位又是比较高的,那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来复线:他刚来到德拉木尔家里时,看到富丽堂皇的客厅,马上感到自卑,他心里想,有钱人真是快乐啊!这时候我们感觉到老索黑尔的影子,其实还寄寓在于连的身上。如果这时候有人看不起他,他马上就会激起自尊的反抗。但是没有想到,德拉木尔侯爵把他认错了,以为他是某一个老贵族的私生子。于连看到德拉木尔侯爵把自己看成了老贵族的私生子,不禁受宠若惊。私生子也是贵族血统啊!于连一下子对德拉木尔侯爵就有了好感。后来,他给德拉木尔侯爵充当复辟阴谋活动的鹰犬。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华,接受德拉木尔侯爵的指示,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传达反革命的密令。他不带一张纸,把全部要传达的内容统统记在自己脑子里,到了那个地方一字不差地把它传达出来。他这时候的聪明才智已经完全地服务于复辟了的波旁王朝。由此看出,于连虽很崇拜拿破仑,他有拿破仑的野心,但是他没有拿破仑的政治理想。他想到的是怎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飞黄腾达的道路。谁如果器重他,给他开这条道路,他就觉得谁好。人们常常意想不到地走上一条歧路。革命与反革命只在方寸之间。其实,隐蔽的支配力量在于贪欲,人们很少能够战胜贪欲,而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就在这个时候,德瑞纳夫人受到神父的诱逼,坦白了自己和于连之间的罪恶关系。这就给于连带来了极大的不利。于连恼羞成怒,跑到教堂里,对着自己心爱的情人连开三枪。德瑞纳夫人没有被打死,受了一些轻伤。而于连就把自己置于一个更不利的境地。德拉木尔侯爵对这个年轻人,虽然在利用,却从未相信过他,这时找到了一个口实正好置他于死地。于连下了监狱以后,德瑞纳夫人跪在皇帝的面前请求赦免这个年轻人。玛特尔以妻子的身份四处奔走,希望能给于连找到一条赦免的出路。住在监狱里的于连,变成了一个让我们同情甚至敬佩的英雄。他拒绝了一切有可能赦兔的机会,重新昂起了不屈的头颅。他说:你们没有资格审判我,你们实际上比我要肮脏得多。于连就这样勇敢地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尔也有机会做了玛加锐特皇后第二。在于连的头被斩下来之后,玛特尔用一块布把它包起来,坐在马车上,抱着自己丈夫的头颅把它送到了墓地。德瑞纳夫人虽然答应于连她不会自杀,但是在于连死后的第二天,她也死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悲剧,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的确确像司汤达所说,它像一根竹竿,爬到上面的人绝对要把下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给拽下来,社会就是如此。作为一个有才能的年轻人,于连没有能够爬上去,反而被德拉木尔侯爵、德瑞纳市长、哇列诺这样的吸血者联合绞杀了。

B. 09法学新生应该看什么法学书,最好有书名!

很多书需要看,主要看些法理方面的,孟德斯鸠,卢梭,凯尔森,黑格尔,德沃金
书单如下:
1. 柏拉图:《法律篇》(前360~347)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前325)
3. 西塞罗:《论法律》(前52)
4. 奥古斯汀:《上帝之城》(426)
5. 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1259~1272)
6.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
7. 霍布斯:《利维坦》(1651)
8. 哈林顿:《大洋国》(1656)
9. 洛克:《政【网络】府论》(下篇)(1690)
10.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11. 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
12.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4)
13. 杰佛逊:《杰佛逊文选》(1787~1826)
14.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1787~1788)
15. 潘恩:《潘恩选集》(1776-1794)
16. 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1783~1794)
17. 边沁:《政【网络】府片论》(1776)
18.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1797)
1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1)
20. 奥斯丁:《法理学大纲》(1832)
21. 梅因:《古代法》(1851),商务印书馆1959年2月版
22. 密尔:《论自由》(1859)
23. 戴雪:《英宪精义》(1885)
24.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1945)
25. 奥本海等:《奥本海国际法》(1905)
26.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1942)
27. 马利旦:《人和国家》(1951)
28. 哈特:《法律的概念》(1961)
29. 博登海等:《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62)
30.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1964)
31. 罗尔斯:《正义论》(1971)
32. 茨威格特等:《比较法总论》(1977)
33. 波斯纳:《法理学问题》(1990)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德沃金:《法律帝国》
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网络】权哲学》
詹宁斯等修订:《奥本海国际法》
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
贝靳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加洛法罗:《犯罪学》
韦德:《行政法
科宾:《科宾论合同》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莫里斯:《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
劳森:《财产法》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马科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
吉尔摩:《海商法》
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C. 请问舅舅的儿子和姑姑的女儿可以结婚吗

可以 虽然说看起来是亲戚 但是舅舅是妈妈的兄弟,姑姑是爸爸的姐妹。 这是两家人,没有血缘关系。

D. 外甥女和侄儿都是继承叔叔的房子吗

外甥女和侄儿都是继承叔叔的房子吗?如果叔叔没有自己的孩子,和老婆,侄儿子是可以继承叔的房子,但是外面甥女是不可以继承的

E. 我的外公和她的爷爷是同一个爷爷,我们俩是近亲吗

你好:
可能你说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大家有争论。那么我来解释下:我们设你的外回公为A,她的爷爷为B,如果说答A和B是同一人,那么你们就是近亲,如果是A的爷爷和B的爷爷是同一个人,那么你就不是近亲。
这样的回答希望满意!

F. 民法与它的调整对象有哪些

1799年雾月18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在法国建立了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拿破仑作为共和国的第一执政,非常重视用法律制度巩固革命的胜利成果,更特别重视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据资料记载,法国民法典在三年零七个月的起草过程中。共召开了102次会议,拿破仑亲自主持的会议在半数以上,亲自参加的会议次数就更多了。当时,拿破仑想使法国民法典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企图人手一册,人人按法律办事。

1804年,这部法典正式公布了,条文达2283条,分3卷、35编、126章。与此同时,胜利的法国资产阶级企图用武力征服世界,其军队在拿破仑统领下先后征服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国民法典也随同扩大了地域效力,适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及德国的西部和西南部。

后来,滑铁卢一战导致军事扩张失败,复辟的法国波旁王朝推翻了拿破仑政权。但是,《法国民法典》并没有因军事失败而失效,相反,它仍适用于法国及欧洲的某些地区,而且许多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效法法国民法典制定了本国的民法,就是后来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其民法也无不受法国民法典的影响。可以说,拿破仑没有用武力征服世界,但他主持制定的民法典却征服了世界。此点,拿破仑自己曾不无感触地说过:“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40多个战役,滑铁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利……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的,会永远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

当然,拿破仑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他的法典不会永远存在,因为法律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他的法典只不过存在于资本主义时期,其影响也不会超出阶级社会。但以他的法典为开端,存在于资本主义各国的民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法都是会长期存在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民法仍被当作仅次于圣经的法律,被视为法律之基石,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许多人不相信什么西方宗教信仰中的圣经,但将民法视作圣经仍然不会错,民法仍是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民法和每个人的利益及日常的许多活动相关,是人人均应通晓的经典。

那么,什么是民法呢?我国从民法调整对象的角度对民法进行定义。我国《民法通则》受前苏联立法的影响,对民法的定义也是从其调整关系的角度进行,即认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民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分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以财产为媒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既包括生产经营性的财产关系,也包括非生产经营性(消费性)的财产关系;既包括商品性的财产关系,也包括非商品性(例如财产继承)的财产关系;既包括有偿的财产关系,也包括无偿(如无偿保管、赠与)的财产关系;既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集合、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财产关系,也包括招神财富的创作、利用、传播和转让过程中的财产关系(如知识产权);既包括由于特定的身份关系和人格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也包括与人身关系无关的财产关系;既包括由于权利的取得和行使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也包括由于权利受到侵犯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如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修理、重作等);既包括静态的财产关系(财产支配关系),也包括动态的财产关系(财产流转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以人格和身份为媒介而发生的公会关系,其中“人”指人格,“身”指身份。人格关系是因人的姓名、生命、健康、婚姻自主、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中所包含的权利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身份关系是因配偶、亲属等身份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中所包含的权利是维系家庭存续发展的必要。

财产关系是因财产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是因人格和身份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为何民法将二者集合到一起共同作为民法的调整对象呢?其原因在于,二者都具有平等的属性。这种平等的属性必然导致主体的平等。主体的平等即主体互不隶属,同处于平等地位。

关于民法调整的方法,主要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事前调整就是塑造社会关系为法律关系,使其符合立法者意志的方向发展,形成一种理想的秩序。事后调整是通过适用民事责任使被破坏的法律关系恢复圆满状态。

G. 法学新生应该看的法学著作

法学理论类:
舒国滢的《法理学》
推荐理由:初学法律的人往往认为刑法、民法等实体法是重点的,但其实法理学才是真正重要的,参加过司法考试的朋友可能听过老师讲法感、法律思维,法感以及法律思维等等,个人认为均是通过学习法理而培养得来。同时,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律的一般原理,在法理学上多下些功夫,对之后学习实体法理论方面,会有偌大的帮助。舒国滢的法理学,属于入门级的教材,推荐初学者阅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推荐理由:法学经典,学习法律的必读书目。

J.M.凯特《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推荐理由:学习任何一个学科,必先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我国现行的法律,本质还是近代自西方移植而来,阅读法律思想史,可以让自己对法学进行一个纵深的理解。

黄风《罗马法导论》
推荐理由:学习法律,永远绕不开罗马法,这本书属于学习罗马法的入门级教材。

卢梭《社会契约论》
推荐理由:法学学习必读的书目。

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推荐理由:一本小册子,对于培养自己的法学观念有着莫大帮助。

方孔《实在法原理》
推荐理由:一本能够引起口水战的书,随着法学功底的变化,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评价。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培养一个法律人的基本素质:质疑,确信,再质疑,再确信,与此同时,永远不迷信权威。
…………………………分割线
刑法学书籍
张明楷《刑法学》、《刑法原理》、《法益初论》
推荐理由:个人在参加司法考试过程中,一直在读的几本书,这本书令我夯实了刑法理论基础,不必投入大量精力去记忆罪名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仅凭理论便可应对复杂的案例。而在执业过程中,也能够迅速判断当事人涉案罪名、罪与非罪等诸多问题。

稻垣内弘人《刑法与民法的对话》
推荐理由:初学法律的人,甚至从事法律行业多年的人,都可能陷入一个误区:部门法之间是相对封闭的,民法和刑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规定,但事实上,很多法律之间存在着联系,如果你能够充分理解民法上“占有”
的概念,那么对于刑法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将更加深刻。,这本书是一个民法学家和刑法学家的对话,初读会感觉晦涩,但会令人受益匪浅。
……………………
民法学: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裁判的方法》
推荐理由:这两本书其实是一本,裁判的方法是民法解释学的后半部分。个人认为,无论是法学学者还是从事法律行业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基本的素养是解释法律而非僵化的适用法律或等着权威对于法律进行解释,而对法律的解释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两本书的作用就在于是我们能够掌握解释法律的规则。

梁慧星《民法总论》
推荐理由:国内的民法学教材很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对于民法概念的精准定义、分析以及对于民法思维的体系化构建。

王泽鉴教授的全部专著
推荐理由:对于已经打下民法学底子的朋友,想在学习或执业上更加精进,王泽鉴教授的民法专著是必读书目,尤其是请求权基础理论部分。

陈卫佐翻译的《德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总论》
推荐理由:我国的民法脱胎于德国、日本民法典,研究德国民法,对于理解我国民法有着莫大帮助。(关于德国民法典,有能力的朋友,还是阅读原文吧)。
……………………分割线
诉讼法
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
推荐理由:大陆法系诉讼证明责任的经典论著。证明责任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法律人,尤其是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养。(这本书的中译本,翻译质量不太好,有能力的请找原著研读)
毕玉谦《民事证明责任研究》
推荐理由:鉴于《证明责任论》中译本的翻译问题,这本书可以满足初学法律人对于证明责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H. 如何取名民法典有规定,你知道新生儿取名中哪些字使用频率高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子女随母姓情形有所增加。民法典第1015条明确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也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相比姓氏选择余地不大,起名可就不一样了,每个父母都想把寓意最美好的名字送给自己的宝宝。《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指出,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梓”“子”“宇”“辰”“一”等。与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更受到新生儿父母的青睐。

I. 法国大革命有什么特点好像有三个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国王路易十六。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米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M.F.M.I.de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C.F.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比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 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比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是拿破伦,历史又淘汰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伦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最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J. 急!200高分求教!

您好!

“论弱势群体平等权利研究”版参考资料:权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qita/rqzz/2008/06/t20081230_400055.htm

热点内容
改名法律责任自负承诺书 发布:2025-09-14 01:36:51 浏览:841
法律知识新浪博客 发布:2025-09-14 01:32:45 浏览:879
电大婚姻法作业答案 发布:2025-09-14 01:29:50 浏览:367
我国现行婚姻法上的配偶人身权 发布:2025-09-14 01:24:37 浏览:471
江西省劳动法中的产假规定 发布:2025-09-14 01:23:40 浏览:17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考任务二 发布:2025-09-14 01:23:37 浏览:738
感谢信司法所 发布:2025-09-14 01:21:50 浏览:383
邮政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4 01:11:42 浏览:901
非法经营幼儿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4 00:47:36 浏览:96
当道德跌倒时作文 发布:2025-09-14 00:41:26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