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案例合同
属于虚假广告
而且注释太小,消费者看不清
⑵ 一个商法案例
第一,县医复院属于国有单位,其行制为职能只能是医疗,而不能从事相关对外贸易
院长行为明显属于越权和非法经营,医院不能从事和医疗无关的经营活动
第二,本案中,因为第一条,买卖合同无效,医院返还15000定金后,合同自动解除,不存在双倍返还
同时,李光作为院长,擅自利用医院从事非法买卖经营,应当受到相关法律惩处。
⑶ 国际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1. A公司要约中附有“要约的有效期截止为月30日”这一期限,因此是不可撤销要约;
2.要约有货品名称、价格和数量,为有效要约,收到承诺时,合同即告成立。
3.卖方违约的救济措施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约》第71条第(1)款规定,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 或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表明他将不履行大部分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
2.要求提供担保
《公约》第71条第(3)款规定:“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
3.行使停运权
《公约》第71条第(2)款规定,“如果卖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装运,它可以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根据上述规定,停运权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仅为卖方享有。但是,卖方不得在行使停运权的同时采取与这一救济措施相抵触的其他救济方法,如宣告合同无效等。同时,公约规定了卖方在行使停运权之后的及时通知义务。
4.宣告合同无效 (解除合同)
《公约》第72条第(1)款规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所谓根本违反合同,依《公约》第25条的规定是指“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后果”。
⑷ 一道商法/合同法的案例!
1、“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知识”:《合同法》
2、“咖啡店需要找到另个租用者并且在此之前付给A全额的租金吗?”:
(1)从法律规定上说:如果当初与A签定合同时,是由咖啡店B、花店C共同与A签定的一个合同:现在花店退出,属于B、C违约,如果咖啡店B不另找来新的合租者、并且在此前向A支付全部租金的话,可能要和花店C一同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2)但如果当初签合同时是咖啡店B、花店C各自和A签定的合同:花店退出与咖啡店无关,咖啡店没有寻找新的合租人、并在此前向A交纳全额租金的义务。
(3) 但是,从情理上说,不管咖啡店是否有寻找新的合租者、并在此前向A支付全额租金的义务,如果能找,还是尽量寻找新的合租者为好,一是可以和新的合租者更好相处、也可以防止合租者经营的业务是否与自己咖啡经营冲突;二是对于保证原租赁合同履行有益(如果找不到新的合租者、咖啡店在此前也不愿支付全额租金的,属于BC违约,A有可能解除租赁合同、使咖啡店也不得不搬家。
3、“但是他们之间没有纸上的协议,只有口头协议咖啡店可以租用这块地,但是没有涉及到上述的情况”:
(1)口头协议?如果有证据证明原租赁协议内容的,口头协议也有效。
(2)但原口头协议不是书面的:属于不定期合同,房主A可以随时行使合同解除权的。
4、建议:
(1)咖啡店现在可以这样做:先找A、C商谈此事,将以前口头协议的内容提及,让A、C写下书面协议或是暗中录音作为证据。
(2)如果能证明原协议中是B、C分别签定的租赁合同的:B可以不负责找新的合租人、并在此前支付全额租金;
如果是BC共同签定的租赁协议:B可以同意寻找新的合租人、并在此前向A支付全额租金,但这个损失B在支付给A后,可以违约为由向C追偿。
其实,我认为B主动找新的合租者应是对B有利,但在找到新合租者之前C的租金部分应当由C承担,这事可以协商,协商不成B可以起诉C。
⑸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题 合同
分析:
一,凉心饮料有限公司是否成立
我国关于公司的成立,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采取"先注册后成立"的原则,即只有履行了登记注册手续,公司才告成立.
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方式,程序都作了具体规定
本案中,尽管凉心饮料有限公司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和方式,完成了一系列设立行为,直至成立了公司董事会,并召开数次董事会议等,但这并不等于公司事实上就已经成立.
在设立程序上的问题表现在:
①该设立中的凉心饮料公司没有在银行开设临时帐户,发起人之一的安徽××食品有限公司的40万元人民币出资,是汇入另一发起人浙江××饮料厂的帐户内,这在程序上是有瑕疵的;
②××饮料厂的实物出资没有经过验资,因而存在虚假不实的可能;
二,××食品有限公司要求退款,是否违约
根据发起人协议规定,由××饮料厂办理公司登记手续,但该厂没有按约定办理,其没有办理注册登记行为属于不履约的表现.
按我国当时适用的《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由于一方违约,致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这种解除权是一种单方解除权,也就是说,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是否继续履行合同,应根据未违约方的利益需要来决定.(现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可参见合同法第94,96条.)
本案中,××食品有限公司有解除协议的必要,因此有权解除协议,××饮料厂应该退回其出资款.
三,××饮料厂辩称,发起人协议未规定办理公司登记手续的期限,故其不存在违约,双方应继续原协议.此理由是否成立
查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公司董事会应在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至于有限责任公司,除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外(参见《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应于何时申请登记则无规定.
从法理上讲,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在制定了公司章程,出资人缴纳了出资之后,即应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关于公司这种申请登记的期限,国外公司法一般规定15天,2周或3周不等.
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合同中没有规定履约期限的,权利人可随时要求履行.而一旦权利人提出了要求,义务人仍不履行,则是属于违约无疑.
本案中××食品有限公司自1996年7月起多次催促××饮料厂办理登记手续事宜,而××饮料厂一直到1997年8月仍未办理,履行其应尽义务,故其已构成违约.在发起人一方××饮料厂违约的情况下,另一方××食品有限公司有权解除原协议,要求退回其出资款,其行为不是违约,而是合法解约.
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只有设立公司的行为符合法定的条件和方式并履行法定程序之后,公司才告成立,凉心饮料有限公司一直未履行登记注册手续,故未告成立.
在公司成立之前,双方依法成立的发起人协议是有效的,但由于××饮料厂迟延办理登记手续,造成违约,××食品有限公司有权行使解除权而解约.
依照《公司法》,《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判决××食品有限公司抽回其投资.
⑹ 国际商法案例之合同法
这个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基于法定原专因,当事人有属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的合同。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种类有: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②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当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案中,甲的情况应当属于重大误解。
⑺ 求商法合同案例的解决方法
主 题: [法律]实质性变更要约未被接受则合同不成立
日 期: 2007-7-25 9:53:43
作 者:
来 源: 人民法院网
内 容: 裁判要旨
合同签订中.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予以扩张.限制或者变更.便不是承诺.而是对要约的反要约.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变更.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要约.如对方未明确接受.则合同不成立.
案情
2005年4月12日.中国外运山西公司将加盖其单方[中国外运山西公司进出口贸易部"印章的SA5077号合同传真发至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大连的办事机构.向其发出要约.要约主要内容为:同意购买伊朗产铬矿块4000公吨.要求三氧化二铬含量为40%以上.基数为42%.价格为203.70美元/干吨CIF CY中国新港.付款方式为根据装运港结果即期付款95%.余额5%根据卸货港结果在CIQ基础上即期付款.装运时间为2005年6月底以前装运第一批2000吨.2005年7月底以前装运第二批2000吨.装运条款为允许分批装运.最小量为1000吨.不允许转运.信用证开证条款为被告于2005年6月初开立以原告为受益人的100%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2005年4月13日.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将合同条款进行两处修改后复传给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具体修改为:1.将合同条款第8条的装运时间由[2005年6月底以前装运第一批2000吨"修改为[收到信用证后35天装运第一批2000吨",2.将合同条款第12条的信用证开证条款由[该信用证开立时间为2005年6月初"修改为[该信用证开立时间为2005年6月3日前".
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收到对方修改的合同后.中国外运山西公司业务负责人宋燕平在合同上签署了姓名.但未将该合同给对方传回.
2005年4月14日.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再次复传给中国外运山西公司.并在前次改动的基础上再次对SA5077号合同第11条的装运条款进行修改.将[不允许转船"修改为[允许转船".并在合同页首写明[宋经理收.电话确认.您已同意以下修改条款.请复传!"
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收到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的上述4月13日.4月14日两次复传后.均未就改动后的合同进行复传.对方多次催促其履行合同.其未以书面形式答复.
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25日和2005年7月9日将铬矿石4019.227干吨装船.并出售给营口新型硅产品有限公司.价格为162.5美元/干吨CNF大连.该合同与原合同相比较.差价为165592美元.
后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诉至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赔偿165592美元.
审判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一.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所在国新加坡及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所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本案所涉及的买卖关系不在该公约第二条.第三条排除之列.因此审理本案应优先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二.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在收到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2005年4月12日的发价(要约)后.在4月13日复传给被告的传真中进行了两处修改.该两处修改附加了开出信用证为装运前提.同时使装运时间由2005年6月底可能延后到2005年7月.是对装运时间的变更.而装运时间的变更可能影响到交货时间.因此.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该两处修改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原告4月13日给被告的复传构成新发价.2005年4月14日.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前次改动的基础上对合同第11条的装运条款进行修改.将[不允许转船"修改为[允许转船".并在合同页首写明[宋经理收.电话确认.您已同意以下修改条款.请复传!"原告的这次修改是对交货方式的变更.同样构成新发价.对于原告的两次新发价.原告未能提供被告已作出承诺.并送达原告的证据.因此.原告关于合同已经成立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本案所涉合同未成立.对双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
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出售给营口新型硅产品有限公司的铬矿石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在SGS报告中显示为37.4%.我国商检局出具的报告显示为38.82%和38.89%.均不足40%.而原.被告双方的合同要求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以42%为基数.不低于40%.因此.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出售给营口新型硅产品有限公司的铬矿石确实属于为原告筹备的货物.再者.铬矿石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低于40%也不符合原.被告双方所发出要约的要求.即使履行也可能被拒绝付款.
太原中院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八条第(一)项.第十九条.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本案诉讼费16716元由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负担.
一审判决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本案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对原告所发要约的两处修改是否构成新发价.即是否构成对要约的实质性修改.合同是否最终成立的问题.
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合同是否存在的重要标志.如果合同不成立.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就无须讨论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终止.变更和解除的问题.更不存在违约责任的问题.
承诺的内容应当和要约的内容一致.是订立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能成立.承诺是无条件地全部接受要约条件.因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按要约的全部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予以扩张.限制或者变更.便不是承诺.而是对要约的反要约.是新发价.承诺的内容与要约内容相一致.并不意味着承诺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绝对完全一致.只要求实质内容一致即可.也就是说只有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才构成反要约.而对于要约的非实质性变更并不影响承诺的成立.目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都采用了这种处理方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规定:(1)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2)但是.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在实质上并不变更该项发价的条件.除发价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如果发价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价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3)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关于何种变更为实质性变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均认为有关货物的价格.数量.质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的变更为实质性变更.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要求更严格.采取了穷尽列举方式.除上述列举外未允许作其他扩张解释.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上述列举后使用了[等等"字样.表明该公约允许裁判者在裁判时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作出何为实质性变更的判断.赋予了裁判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本案中.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对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所发要约的三处修改中.第一处和第二处附加了开出信用证为装运前提.改变了装运时间.属于对合同履行期限的变更.第三处将不允许转船修改为允许转船.属于对合同履行方式的变更.上述几处修改完全属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对要约作出实质性变更的情形.构成新要约.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主张合同成立的理由不能成立.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的主张不应予以支持.
该案案号为:(2006)并民初字0036号
案例编写人: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 杨效熙
⑻ 国际商法关于合同的案例分析
1、AB公司之间的合同有效。
2、C公司承担的是连带保证责任。——因为,C公司专在购销合同上属写明“在A公司到期不能支付60万美元货款的情况下,由C公司承担付款义务。”即只有当A公司不能承担付款责任时,才由C公司出来承担付款责任,也就是连带责任。
3、C公司无权利拒绝付款。——因为C公司承诺为A公司担保,那么当需要C公司兑现承诺时,C公司不能拒绝付款。
4、如果我是B公司的领导,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即“C公司为A公司的货款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第二种方式属于直接保证担保。
⑼ 国际商法/合同法 案例!!!
觉得国际商法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你看下对外经贸那本英文案例书呢?
我就现在还记得专的知识属来看应该是不需要的,我这样觉得。咖啡店可以去找另一位合租伙伴,但这完全不是义务,也无需全额付租金。
感觉有些细节的东西没有说全呢,之前就这块地签了租赁合同了吗?口头协议时仅指花店C倒闭后没有合同还是至始至终都没有书面合同呢?
谢谢你的补充。
我努力地在回想当时看的那些案例,但却是没有明确的记忆了。如果至始至终都是口头协议的话,应该没有义务替倒闭的花店的交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