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身份权
A. 刑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权包括那些权利
剥夺的人身自由权参见宪法的规定了。我不一一例举。楼上所言有失偏颇,政治权利当人身内自由权了。
至于容是否有结婚权、生育权这个法律上没有完整的相关规定,不能一概而论!
婚姻法中规定的结婚要件,的确没有提到服刑人员不能结婚的情况,但是有一点很关键,结婚需得双方到登记机关登记,试问监狱里出不来的人员如何去登记?代办么?
至于生育权,更是要慎重考虑,生育权的实现必须要有性生活为前提,而失去人身自由的服刑人员那里去实现这一权利?若可以实现,那监狱成什么了,不敢想象啊。
实践中,出现过服刑人员准许结婚的案例,但是那是特例,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同时,也有所谓的探视性生活,不过那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可能允许你生育!
相关的信息你可以搜索看一下,这事在法学理论上尚存争议,我也不妄加评判了。
B. 民法、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有何区别
从两个侧重点来进行区别。首先我们认为,民法是通过设定平等主体之间专的权利义务来保属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由于人身权是属于绝对权,民法对于人身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对于除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主体设定义务来实现的。那么 违反了民法设定的义务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比较常见的类型就是侵权责任。但前提是侵犯人身权的行为没有触及刑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主体为侵权人与相对人。
其次,刑法对于人身权的保护,更多的是体现国家强制力的特点,同时,只有在人身权收到极大的侵害时才涉及刑法保护的问题。因为此时人身权遭受侵害已经上升到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高度,比起民事中的侵权,更为严重。此时国家介入诉讼,。刑事诉讼的主体为国家和犯罪嫌疑人。
通俗的说,从形式上来看,民法主要通过设定义务来保证相应的人身权利,侧重于事前保护。而刑法主要通过对义务主体违反义务后的惩罚来进行规制,具有相当的严厉性。而且违反民法规定的义务承担民事责任,始终限定在当事人之间,而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的时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此时国家机关介入诉讼。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C. 人身权的种类包括哪些
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版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人权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荣誉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一般不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主要需以非财产的方式予以救济。
D. 法硕考试刑法身份犯共同犯罪
您好,
在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时,无身份者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在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进行定性时,应当采取部分犯罪共同说,并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在单独犯罪中,是否具有某种身份无论在定罪还是量刑方面,一般地说相对简单,实践中也易于操作。但是,如果身份与共同犯罪相联系,其认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单独犯的情况。因而,从犯罪构成的意义上说,身份问题在共同犯罪中显现的更为密切。无身份者不可能单独构成某种身份犯,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无身份者能否构成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的问题,在理论上是已经得到肯定的,那么,与有身份者一起构成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对于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在共同犯罪中的认定,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尽管有所涉及但是仅仅就具体犯罪而言,尚未形成关于此问题的一般性规范。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审判实践,笔者以为,无身份者亦能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时,应当采用部分犯罪共同说的观点进行定罪处罚。
一、无身份者亦能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之共同实行犯
就身份犯罪而言,两人以上都具有作为身份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特定身份,可以成立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对于无身份者能否构成有身份者实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
(一)肯定说。此说认为无身份者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在日本刑法学界该说已成为通说,在我国台湾地区多数学者也持肯定意见。如韩忠谟教授认为:无身份之人与有身份之人共同实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者,例如普通人与公务员分受贿赂之类,按犯罪以一定身份为成立要件者,无身份之人在理论上原不得成立该项犯罪行为,然事实上无身份之人与有身份之人共同实施因身份而成立之犯罪亦属常见,又不得不与其它正犯同其处罚,故刑法上对于无身份之共同正犯,殊有特设规定之必要,有学者称此为拟制的规定。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也有学者明确指出无身份者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真正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
(二)否定说。该说认为无身份者不能与有身份者构成身份犯罪的共同实行犯。有学者指出,真正身份犯或者说特殊主体的犯罪,毕竟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体实行犯罪才可能构成,无身份者是不可能实施真正身份犯的实行行为的。……因而除法律特别规定无身份者和有身份者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外,实际上是不可能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的。 陈兴良教授也支持否定说,他认为,无身份者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实行犯,因为没有特定的身份,就不可能完成该罪的实行行为……无特定身份者尽管不可能成为这些犯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成为这些犯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 他认为,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之所以不能构成法律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就在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不可能实施泛滥要求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的实行行为。因为身份是犯罪主体的构成要素之一,身份决定着犯罪主体的性质,身份总是和犯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相联系的,尤其是法定身份,其身份是由法律赋予而具备的,法律在赋予其一定身份的同时,必然加诸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并且认为我国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否定无特定身份的人可以和有特定身份的人构成共同实行犯。
(三)折中说。该说认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此问题区别对待。如我国刑法学家马克昌先生指出:“在实际上,某些真正身份犯,无身份者并非不可能实施部分实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否认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的可能性,似与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不合。因而我们主张……凡无身份者能够参与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实行行为的,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凡无身份者根本不能参与真正身份犯的实行行为的,即不能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
E. 民法上的人身权 和 刑法上的人身权,有什么区别
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专财产权。人属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荣誉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一般不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主要需以非财产的方式予以救济。
F. 人身权包含哪些权利
身份权包括荣誉权、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它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即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并不得转让,不得由他人代为行使;身份权具有权利、义务集合性(尤其是亲权等权利)。
G. 法律上保护人身权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上保护人身权的方式有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人身权 是指与人身相专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属直接财产内容的权亦称人身非财产权。一、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人格权又包括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信用权。一般人格权:人格独立权、人格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二、身份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依一定行为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一种民事权利。身份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它不仅为权利人的利益而设立,同时也为相对人的利益而设立,因此权利人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身份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H. 人身权包括哪些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8)刑法身份权扩展阅读:
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换言之,人的生存分为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两方面,人身权制度既包含有保护人自然生存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内容,也包含有保护人社会生存的名誉权、信用权等内容。
在民法意义上,民事主体之所以成为完整的民事主体,是因为具备了各种人身权。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确保我们能够充分享受自我”。失去人身权保护的各种利益,民事主体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
每个人都被当作了人看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巨大成果。人本身被看做了目的,而不再是客体和手段。这一进步促进了民法人身权制度的发展,而民法人身权制度为这种进步提供了保障,并且仍在不断促进这种进步。
法律规定人身权制度,一方面为人身权提供具体的保护,防止他人对权利人的侵犯;另一方面也着力于提倡对人身权的尊重、对人本身的尊重,这种尊重既有源于他人的,更有源于权利人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