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背司法

背司法

发布时间: 2021-03-10 15:06:53

A. 司法最终解决是一般原则,行政复议裁决终局是例外——是什么意思谢谢

.1 这句话说,一般情况下,对行政侵权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但如果对行政复议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即司法解决是最终解决。但存在特殊的情况,有两种情况的行政复议不得再提起行政诉讼,此时行政复议为最终裁决。这两种情况是:

(1) 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作出的裁决
(2)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2 这句话是说,对于行政侵权行为,一般由当事人自己选择救济手段,可以选择行政复议,也可以不经过行政复议而直接选择行政诉讼。但对于法律规定必需先行政复议再才能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必需前置,这就是例外,前置情形有:
(1)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
(2)治安管理处罚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
(3)纳税争议案件;
(4)工伤保险案件
(5) 对价格违法的处罚
(6)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

B. 有什么手机软件可以帮助背司法考试条文的吗

主观题都已经开卷考了,你还背法条。建议你被知识点,这些才是重点。

C. “法官员额制注定失败”是什么意思

员额制改革,无疑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决定司改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司改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如果最高决策层不拿出反腐“打虎”的决心,以坚定科学审慎的态度率先摆平这只拦路虎,那么,广大司法人员刚刚被激发出来的改革热情、参与意识和职业理想就将在短时间内湮灭,整个司法体系亦将陷入失去活力生机、充满怨怼不满的“暗黑时代”。

这恐怕不是耸人听闻。因为,我们对员额制改革方式的选择,其实即意味着我们在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上所面临的道路抉择:是走行政司法的传统老路,还是寻求民主司法的创新之径?

当前最高决策层及社会各界对司法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法院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党政机关,法官也不再等同于政府公务员,司法改革要尊重司法权的本质、遵循司法的基本规律来进行。这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却尖锐痛彻:那个存在于各级法院,经数十年行政化性思维及实践浸淫形成的庞大的官僚化司法团队,岂能仅通过简单、短促的身份整合在一夜之间即华丽地转身,变身为从骨子里奉行“公正、平等、民主、中立”等现代司法理念的新型法官团队?矛盾的现状令决策者焦虑不安,汹涌的民意让改革家血脉偾张,但真正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却是:既要攻坚克难、脱胎换骨,亦当步步为营、渐次推进。

尽管司改试点工作才刚刚起步,尽管各试点地区法院对如何作为也讳莫如深,但强大的媒体舆论令那些秘而不宣的改革举措都昭然若揭,无法掩藏。从中,人们不难发现,此次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员额制改革方面,暴露出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和避重就轻的重大缺陷,为司改前景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首先,顶层设计中有关员额制改革的规划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尽管中央对于员额制改革有着理想化的目标设定——让真正称职的法官入额办案,并且,有着防范改革误入歧途的原则要求——不能让徒有法官职务的领导者法官自然入额,不能简单粗暴地剥夺助理审判员们的办案资格令其“就地卧倒”转任法官助理,但这些显然远不足以防止在具体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游离目标之外,规避原则要求的变通之举。因为改革方案的参与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其自身也恰恰是改革的对象。3月17日,周强院长在全国法院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然而,“挥刀自宫”,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下得去手的。把问题交给“问题”自己解决,那后者得有多么无私的胸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才行呢?

其次,司改试点的“一窝蜂”局面凸现了改革主导者和地方司法主官们的政治功利思想。显而易见的是,本次司法体制改革的框架蓝图比以往历次改革的设计都更宏大、更深入,它不但突破了司法工具主义的传统思维束缚,突破了部分现行法律乃至宪法的立法红线,甚至也突破了许多局内局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对于如此重大的改革事项,非经中央决策、全国人大立法授权不能付诸实施,并且,必须首先经过局部试点,待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后才能在修宪立法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然而,目前的司改试点却不再局限于之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中确定的六省市,俨然已经在全国铺开,甚至有的高级法院表态将于近期在辖区法院全面推开,改革“于法有据”原则显见已被束之高阁。可是,若全国都开展起“试点”工作,那还能称之为试点吗?

第三,避重就轻的员额制改革方案不啻为逼迫部分法官盲目逃离的最后通牒。从几个试点法院的员额制改革设想来看,院庭长、审委会委员以及审判员的入额仍是自然的,即便有些前置程序恐怕也是形式主义地走走过场而已,而对于助理审判员们则在形式上的业绩评价之外,又祭起了考试这一法宝。且不论这些做法是否科学合理公平,是否会寒了众多一线业务法官们的心,是否深深地损害了因工作需要被安置在行政综合部门工作的非业务法官们的权益,单与改革的初衷相比较,即已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远矣。君不见,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年富力强法官们的辞职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显然并非科学司改所带来的大浪淘沙式的适者生存效应,而是偏私任性改革所构造的劣币逐良币困局。难道本轮司改果真将像一些圈内人调侃的那样,一如既往,有疾而终吗?

D. 求教:在刑法第九章渎职罪司法人员枉法裁判罪中的情节严重的定界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专违背事实和法属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枉法裁判,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枉法裁判,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枉法裁判,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枉法裁判的;
5、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者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的;
6、徇私情、私利,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证据予以采信,或者故意对应当采信的证据不予采信,或者故意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故意错误适用法律而枉法裁判的!
网络一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有刑事诉讼中枉法裁判的规定!
司考首先看法条,重点背司法解释,祝你成功!

E. 专利代理人和司法考试谁更有前途

发展方向更明确。 我一直都比较希望做律师,但朋友说做律师的太多了竞争非常激烈,专利代理人是黄金职业,因为计术性强所以竞争不大,各位有经验的朋友,你们是怎么看的呢,请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非常感谢大家。满意答案在路上的老徐11级2010-04-13代理人有前途点。司法考试过后,你要做实习律师,然后自己拉案子做;但是在代理所不一样,大的代理所一般不需要代理人自己去拉案子写,自然会有一些公司提供案子来撰写专利。专利代理人的通过率比司法考试低。当然,如果你希望冒险点的职业的话,就选律师吧,因为你拉案子说不定就碰到大案子了。專屬□ 的感言: 非常感谢····· 2010-04-22其他回答(2) ぃ 良心 2级2010-04-07当然是代理人有前途!这是一定的!

F. 怎么背诵司法考试的内容

一定要背下来背知识点和法条。只有一个好记性就想过司考是不行的,但没有好记性还想过司考却是难之又难的,尤其是诉讼法、法制史、商经法等学科更是以记忆为主的。记忆方法有很多,比如理解法、口诀法等。但最简单、最原始、最有效,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却永远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多看一遍就是比少看一遍强。总有考生问:要看几遍才够用?既然司考到目前还没有出现满分的,那你看多少遍也不嫌多,就是应该以时间为准,看到考前一天就行了。

G. 企业背负司法风险、经营风险情况澄清证明由哪个部门出

两个风险要区分开开,司法风险要到司法部门处理掉相应的司法问题,经营风险也分好多种类像地址异常,弄虚作假,等等也是需要先解决掉异常然后再工商网上面申请解除异常,最后注意异常虽然能移除,但记录会保留的

H. 如何快速背司法考试书

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司法考试涉及科目众多,法律条文数不胜数,单靠死记硬背是万万不可的。

巩固记忆

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进一步巩固强化,使学习、记忆的程序达到150%,将会使记忆的痕迹得到强化,所记内容经久不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过度学习”效应。

联想记忆

我们可以结合联想记忆法,将各个部门法的重点内容或体系较强的学科,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的练习,将内容集合起来记忆。

掌握最佳记忆时间

司法考试是一项浩大的记忆过程,没有正确的记忆方法和记忆习惯很难完成,我们人脑中每天有四个记忆高峰期:早晨起床后、上午8点到10点、下午6点到8点、临睡前1小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参照执行,对记忆力会有大大的提高。

I. 现在为什么对坏人判刑,不开万人大会公审

一、其实,万人公审,还是有的,只是比以前少了。

2003年,最高法院《关于推行十项制度切实防止产生新的超期羁押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不准公审公判,但自2005年开始,又死灰复燃。2007年3月12日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规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可这一司法文件并没有阻却公捕公判游街示众不法的脚步,2008年明显增多,并有燎原之势。

举几个2014年的例子:

1月16日,湖南临武在县晴岚广场召开公捕公判大会,数千名群众前往旁听接受教育;

2月19日,湖南韩城在市体育场召开公捕公判暨打击“两抢一盗”动员大会,同时安排部署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行动,有力地震慑了犯罪;

3月6日,江苏泗阳在县泗阳中学广场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对30名扰乱社会治安的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宣读了处理决定,对7名犯罪嫌疑人宣读了判决决定,群众2万余人参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月11日,湖南永兴县在县招待所广场召开“打黑除恶”公捕公判大会,宣捕20名涉恶犯罪嫌疑人,宣判10名犯罪分子;

3月13日,湖南大英县在大英中学广场举行公捕公判大会,对“两抢一盗”的25名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分子进行公开刑拘、逮捕和判决,也为全县综合整治拉开了序幕;等等。

二、现在有了电视庭审直播以及网络庭审直播。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万人公审大会”。

三、刑事庭审中网络直播,并不全是好处,还是有潜在风险的。

1、刑事审判程序异化,背离司法改革目标。容易搞形式主义。

2、容易重蹈“先定后审”的覆辙。为了庭审成功,必须做大量的准备,而这种过度的庭前准备,势必将当庭审判工作的重心前移至开庭之前,其结果就会使我们一直努力根除的“先定后审”这个弊端死灰复燃,从而最终走上与司法程序改革背道而驰的道路。

3、网络庭审直播的过度公开化、透明化给证人出庭作证设置了屏障。证人(包括被害人)面对庭审直播所产生的压力,其个人的种种“隐私”,诸如姓名、住址、家庭状况、与受害人或犯罪嫌疑人的关系等等情况,暴露在天下,谁能没有压力?

最特别的是,这种“变相的公审大会”,可能会使被告人因为一次犯罪行为而终身背负“罪犯”标签,名扬天下,不利于被告人回归社会。公捕公判游街示众之所以死灰复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关执法机关急于要展示其执法的“业绩”,展示其严格执法的形象。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暴露出执法者法治和人权意识的淡薄。这种公捕公判其实就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J. 终局行政决定行为是否违背司法终局原则

终局行政决定行为不违背司法终局原则,这是法治社会下的一般原则。也是权力分工原则、主要是部分行政领域高度的技术性所致。终局行政行为有法可以依。

《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自首加立功 发布:2025-09-12 18:43:32 浏览:907
法官检察官警察哪个职业好 发布:2025-09-12 18:07:07 浏览:166
道德经前提 发布:2025-09-12 17:49:39 浏览:657
分手后前女友怀孕了负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9-12 17:45:38 浏览:723
公司代打卡三个月负责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12 17:38:13 浏览:819
刘家凯法院 发布:2025-09-12 17:24:19 浏览:584
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发布:2025-09-12 17:19:01 浏览:475
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2 16:59:02 浏览:995
道德相关的作文 发布:2025-09-12 16:39:38 浏览:266
道德3阶 发布:2025-09-12 16:27:04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