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不任刑法

不任刑法

发布时间: 2021-03-10 16:01:57

❶ 14周岁以前犯任何罪都不受刑法制裁吗

是的,14岁以前不构成犯罪,只是监护人需要民事赔偿等。

❷ 多大年龄犯罪不受刑法处理啊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突破这一界限。

❸ 圣经上有一段经文,意思是任由这百姓,不祝福,也不刑法,是哪段经文了谢谢

我知道那是旧约圣经上的,不是新约的。望采纳

❹ 秦任刑法不变,碎灭赵氏是什么意思

秦任刑法不变,破灭赵氏的意思是秦国保持严刑峻法,最终消灭了赵国。

❺ 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会违反刑法吗

属于违反《刑法》,只是不负刑事责任。

❻ 刑法问题!

18(B),无期徒刑可以适用假释,但是不得少于12年,而且不得适用于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可以保外就医。但是病好之后是要回监狱继续服刑的。这与假释是不一样的!
19(A)追诉时效按照法定刑的最高限。无期、死刑是20年。
20(A)只是简单的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本题属于后者)。
21(D)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2(A)客体错误是指比如杀人却杀了狗。
因果关系错误:A为了使B溺死,而将B推下井里,但井中并没有水,结果B摔死在井中. 其中B的死和A的设想是不一致的,不存在认识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称为因果关系错误.但是因为行为人主观上仍是故意,所以定故意杀人罪是没有问题的.
手段错误:A使用的犯罪手段会出现危害后果,但是他自己却以为不会出现危害后果;B使用的手段不可能导致危害后果,但是他自己以为会出现危害后果的.
23(A)
24(C)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其他的是故意伤害。
25(C)
立功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坦白,一般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
自首: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悔罪
第一,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及作案过程。犯罪分子如果真心悔罪,就应该如实供述犯罪的目的、起因、犯罪的事实及作案过程,不得有半点隐瞒。特别是在主要事实、重点环节上不得避重就轻,有半点敷衍塞责,否则,就不是真心悔罪的表现。

第二,主动交代作案工具去向或物证。属普通刑事犯罪的,应主动交代作案工具藏匿何处,或协助办案人员及时查找其作案工具。属侵财性和贪贿犯罪的,应主动提供书证、物证等。此外,还应交代清楚作案工具及证据的来源等,使案件的相关证据形成完整的锁链。

第三,主动交代与本案有牵连的人和事。实践中,无论是普通刑事犯罪还是侵财性和贪贿犯罪,替他人顶罪或不揭露他人罪行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主动交代与本案有牵连的人和事,不仅是完整办理本案的需要,也是对本案准确定性的需要,同时又是使违法必究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

第四,积极退赔赃款赃物。以获取钱财为目的侵财性犯罪,积极主动地退还赃款赃物,是具有悔罪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暴力损害、报复他人为主要目的伤害性犯罪,积极地赔偿被害人的医疗费、精神损伤费、误工费等,应视为积极悔罪的表现。

第五,深刻认识所犯罪行的危害性。一是充分认识所犯罪行给他人及家庭造成的痛苦,诚恳地向被害人及家庭赔礼道歉;二是深刻认识所犯罪行的根源,自己行为属于违反哪些法律法规,检讨自己抵牾法律及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三是深刻认识所犯罪行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经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通过这些反省,使犯罪分子的思想和灵魂受到一次全面的洗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再危害社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26(B)主观因素以外的原因(这是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未遂比照既遂从轻处罚。
27(B)《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注意:虚报注册资本罪《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成立的条件是数额巨大!
28(B)
29(B)
30(A)如果根据“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依法罪”的那么就是依法罪。
注意区分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两者的区别是主体不同。
31,(ABE)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有着非常准确的定义。第十三条是任何学刑法的人都应该熟背的!并且我个人建议你最好把前十三条全熟背。如果有能力刑法总论和刑诉法最好全能熟背!
32,(ABCDE)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是:
(1)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他人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一种危险,包括自然灾害等非人为的损害。
(2)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要保护的利益,而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不能等于更不能大于所要保护的利益。
(3)对行为的限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不得已的,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而采取的。而正当防卫则无此要求。
(4)行为针对的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要求打击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而紧急避险则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二者损害的对象是有原则区别的。
(5)正当防卫可以是任何人,但紧急避险对于某些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则不行(如消防警察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场)。
33,(BCD)根据刑法分则之规定,以下案件告诉才处理。
(1)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4)(普通)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般的刑事案件需要有检察院主动提起公诉,被害人没有权力决定是否起诉。但是为了节省诉讼资源,对于一些相对轻微的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有当事人决定是否起诉,这类案件称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4(ABCDE),注意法定的应当从轻情节与可以从轻情节。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必须从轻,后者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从轻也可以不从轻甚至还可能加重处罚(如犯罪未遂中,可以从轻但是某些犯罪虽然未遂但是手段残忍,社会危害程度极大,也会加重处罚的)。
35(ACDE)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我需要说一下,关于律师的一些问题,比如被告人告诉其委托的律师一些警方没有掌握的证据,而律师不向警方提供或者说律师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去教其当事人一些东西,是合法合理的。

❼ 刑法不作为问题

一、刑法中的不来作为,是指行为源人做义务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消极的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行为,即应当去做而不去做。典型的案例就是遗弃罪。
二、刑法中的不作为应该具备以下要件,(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履行的义务(3)由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

❽ 刑法不特定人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你可以这么理解,不特定人与特定人相对,特定人是你行为时有具体的行为对象,即你知道你的行为会对谁产生结果,这种结果一般是肯定的,而不特定人,是你不明确你行为的对象,对他们行为的结果的发生与否也不是肯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里面,如放火罪,你放火后,对于火是否会烧到邻居家,是否会危害公共安全是不确定的,即放火罪要看是否危及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的安全。如果你放火对象就是一个人,想放火烧他,那就不是放火罪而是故意杀人罪。危险驾驶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里面的,你危险驾驶(酒驾或吸毒后驾车)有可能会危及不特定人的公共安全(但即使你酒驾,你自己心里也不愿意撞人犯罪,就像闯红灯是故意,但对于撞到人是过失),所以对于危险驾驶罪看的也是它是否危及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的安全。如果照你说的,你看到前面的车不爽,即使不知道车里是谁、多少人,去撞他,那是有目的的、对象特定的故意犯罪。

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不负责刑事责任的两种行为是什么

虽然刑法理论上将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很多,但是从刑法明确规定的“行为”角度来看,就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十一条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❿ 刑法中有这条: 如果犯罪时间超过20年,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吗

《刑法》中存在这条: 如果犯罪时间超过20年,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0)不任刑法扩展阅读

案例:

6年前发生的池州企业老板雇凶伤人案,近日戏剧性收官,从犯获刑,主犯过追诉时效不追究刑责。

认定该案主犯过追诉时效、不予批捕是检察院作出的,对此问题,记者又采访了池州市检察院,该院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公安部门只有没收嫌犯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票据,却提供不出嫌犯传唤不到位的证据,因此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曾逃避侦查。

律师:已经立案不适用追诉时效

全国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亚林律师认为,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其设定充分表明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但本案中的情形不应适用追诉时效制度。

本案虽然自发生至今超过了五年,但案件发生当时就将一干行为人全部抓捕,只不过两名主犯另案处理后没有下文,如果这种情形能适用追诉时效,那么立案之后在时效内没破案的案件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了。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自首加立功 发布:2025-09-12 18:43:32 浏览:907
法官检察官警察哪个职业好 发布:2025-09-12 18:07:07 浏览:166
道德经前提 发布:2025-09-12 17:49:39 浏览:657
分手后前女友怀孕了负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9-12 17:45:38 浏览:723
公司代打卡三个月负责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12 17:38:13 浏览:819
刘家凯法院 发布:2025-09-12 17:24:19 浏览:584
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发布:2025-09-12 17:19:01 浏览:475
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2 16:59:02 浏览:995
道德相关的作文 发布:2025-09-12 16:39:38 浏览:266
道德3阶 发布:2025-09-12 16:27:04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