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实践是什么意思

司法实践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3-11 14:50:28

① 为什么很多人说要司法介入。司法和公安的区别是什么

要理解司法介入是什么意思,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

1、司法权。

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 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

2、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关国家职权的司法组织。包括法院、检察院及有关功能部门。

在中国,司法机关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刑罚执行机关。中国的司法体系是由公、检、法、司四大机关共同构成的。很多机关是拥有多个行政职能的。

知道了这两个概念,就好理解司法介入了。司法介入是指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请求司法部门介入救济解决纠纷的行为。

公安机关既有行政的职能,还有司法的职能。其作为犯罪侦查时,行使的是司法机关的职能;其作为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时候,行使的是行政职能。

司法和公安的区别是:

1、主体不同。

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而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二者具有各不相同的特定主体。

2、内容不同。

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而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行政管理的事务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

3、程序性要求不同。

司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司法机关的活动一般都有相应的较为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如果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而执法活动虽然也有相应的程序规定,但由于执法活动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执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

4、主动性不同。

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不能主动去实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后才能进行应用法律的专门活动,而执法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行政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法律,而并不基于相对人的意志引起和发动。

(1)司法实践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司法机关只要是涉及司法相关职责的情况就会介入调查。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如人民检察院等。

人民法院主要审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选举案件等。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就是通过运用国家法律处理案件,裁决纠纷、惩罚犯罪,规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来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实现其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职责。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严格地行使国家的检察权。即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在于通过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监督审判活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机关

② "司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呀

司法(Justice),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三权分立",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有严格界限和区分。

我国的司法机关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从广义上理解也可以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等负责刑事侦查的机构。

在欧美国家,"司法"一词大都同时作为学理和法理上的概念和各国实定法上的用语而存在。依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司法有别于立法及行政,是"处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讼"的权力,性质上属于纯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传声筒,只能依三段论法精确地适用法律条文,不具有违宪审查权,甚至连解释权亦严格受到限制。但从现代各国司法体制及司法机关的职权来看,孟氏对司法的定义方式显然与现实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认为,司法的内容受各国传统及时代因素影响,具有历史的可变性,无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现代各国对"司法"概念的具体实践,大体上,美日与德法堪称两类典型。

美国的司法概念,依其联邦宪法第3条规定,以"事件及争讼"(Cases and controversies)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审理案件时,附带对有关法令进行违宪审查,这是司法的本质性义务。日本战后对美国司法制度全盘照收,因此,在对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

法国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即将司法范围限定于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务亦受严格限制,大革命时期的法律规定,法官干预立法权及执行权行使的,即构成渎职罪。同时,法院"解释"法律也被绝对禁止,相应地,法官仅能一板一眼适用法律。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宪法虽然引进违宪审查制度,但该制度与一般司法不同,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应法律条文的归属上:后者规定于第八篇"司法权威",而前者却另外规定于第七篇"宪法院"。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传统类似于法国,将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体系之外,现行基本法则另设"裁判"(Rechtsprechung)一语,做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统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财政法院、劳动法院、社会法院及具有抽象违宪审查权的宪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实质并不在于司法范围的深广,而在于"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的底线。我国司法体制本仿前苏联的模式而设置,在我们当年所着力效仿的苏联在解体之后,其原有的的司法体制亦分崩离析。现今的俄罗斯和独联体、东欧各国在司法体制上也业已全盘接收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已完成相应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国司法体制既面临与原苏联旧体制的决裂,又碍于政治和稳定等因素及本土国情而无法断然像俄罗斯等国一样对司法制度进行彻底改造,"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政法)体制"一语便成为中国国家最高决策层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并为学界学者所着力维护。

③ 什么是司法实践

执法、司法以及老百姓(含律师用法)等活动统称,相对应司法理论。

④ 实践是什么意思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⑤ 法律的实践方式包括什么

法律实践主要是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帮助那些法律盲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树立一点法律意思。宣传法律知识,比如参加六五普法,12.5法律宣传等社会活动。运用自己的所学。还有做调研报告,反应到当地政府,这样有利于我们培养树立法律人意识的发展。和更好的服务于法治社会

⑥ 什么叫法治实践

是以中国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探寻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目标,以创新中国法律制度和法治理论为具体任务,以实践、实证、实验为研究方法,注重实际、实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流派。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个性的法治实验场域,中国法治改革本身就具有实验特色,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司法改革“试点”就是典型的实验模式。“实验主义法治”这个词汇可以概括、描述当前中国法治改革的一个特征。

学界和政府协同实验创新是一种有效模式。各种法治实验场域需要政府提供。各种法治实验需要学界和政府协力。一切实验都要讲究实验效果,而法治评估就是检验实验效果的方法。我们应当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和运用法治评估方法。

法治评估不能局限于法治指数、司法透明指数等测评机制的运用,而是应该检验评估各种法治实验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评估是中国法治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主动融入实践,学者才能创造出切实有效的法治理论;只有主动融入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6)司法实践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使命

1、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致力于探寻中国法治发展道路。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亦步亦趋的民族,中国历来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中国下定了决心、坚定了信心要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法治道路。因此,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义不容辞地以探寻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使命。

2、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致力于创新中国法律制度。

法治首先意味着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中国已经有一套法律制度体系,但并不完善,存在种种缺陷,与法治需要的良法还有很大距离。公权力腐败、私权得不到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存在种种弊端等都与法律制度缺陷密切相关。

3、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致力于创新法治中国理论。

法治中国理论是法治中国的重要内涵,有什么样的法治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法治中国。法治理论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就是要担当起为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提供理论指导、提供学理支撑的重任。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毫不隐晦地宣称,它的一切理论就是直接服务于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

4、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致力于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一切制度的实施、一切思想理论的实践都有赖于法治精神的弘扬。法治精神是法治观念、法治素养、法治信仰等内容的综合形态,它渗透于法律制度,表现于人们的行为,沉淀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之中。

⑦ 什么叫法律实践

诺成的法律行为是指无须标的物的交付、仅有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为。其特点在于,从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时起,法律行为就成立。例:货物的买卖、房屋的租赁等行为。
实践法律行为又称要物行为,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例:在小件寄存合同中,只有寄存人将寄存的物品交给保管人时,合同才算成立。

刑法上的期待可能性是什么意思在我国具体的司法实践适用的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就是 可以期待对方不犯罪。
为什么说有些情况是没有期待可能性,内比如说一个人容胁迫另外一个人把路人的房子烧了否则就杀了他。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生命被重大胁迫,不得不损害别人的财产,可以说是没有期待可能性,没办法期待他不犯罪。

其实这个是三阶层理论里的,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要件是说符合三个条件的犯罪行为将受到刑罚处罚。第一是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客观上符合违法的样子) 第二是违法性(排除正当防卫) 第三是有责性,就是说犯罪人能负刑事责任。期待可能性就是属于有责性的。没有期待可能性就没有有责性。不能受刑罚处罚。

虽然我国法律没明文规定期待可能性理论,但我国司法实践有这样的情况,最经典的例子是因灾难流离失所的已婚妇女,如果在异地因生活窘迫跟他人结婚,不构成重婚罪。

热点内容
以车抵债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2 12:48:28 浏览:834
佛山司法考试考点 发布:2025-09-12 12:42:11 浏览:84
公司治理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12 12:34:39 浏览:486
合伙企业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5-09-12 12:23:53 浏览:386
论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的法律责任问题 发布:2025-09-12 12:23:19 浏览:87
武邑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2 12:11:01 浏览:8
行政法学年论文 发布:2025-09-12 11:58:55 浏览:230
经济法李昌麒读后感 发布:2025-09-12 11:41:24 浏览:424
道德经80 发布:2025-09-12 11:38:28 浏览:40
双证法律硕士学费 发布:2025-09-12 11:37:51 浏览: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