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80
⑴ 道德经中虽有甲兵,无所从之 翻译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的意思是【虽有兵器武备,却没必要去布内阵打战】。
出自《容道德经》第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多用;使人民珍惜生命,不作长距离的迁移;虽有船只车辆,却没必要去乘坐;虽有兵器武备,却没必要去布阵打战。使天下回复到人民都结绳纪事的远古状态之中。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⑵ 80《道德经》第八十章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理想的国家是这样的:)国土小且百姓少,就算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工具器械也不实用,让人民都看重死亡而不远离故乡。即使有船有车,也没有人去乘坐;即使有盔甲兵器,也没有机会陈列;使人民回归到结绳记事的淳朴状态。觉得自己的食物是香甜的,觉得自己的衣服是很美的,安于自己的居所,乐于自己的风俗习惯。邻国可以相互望见,鸡鸣狗叫之声可以相互听见,人民至死也不来往。
【经解】
第八十章历来被认为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子的理想国。他理想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呢?不要总是打仗,不要那么多人,大家不要经常地过多地交往,过多交往就容易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隔阂、战争。老子想让大家和平、和谐地相处,于是提出“小国寡民”,让国家变得小一点,让人民变得少一点,大家就像在一个乡村里生活。那么在小国寡民的理念下,他就要限定,“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就算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工具器械也不使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让人民都看重死亡,不轻易离开自己的故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即使有船有车,也没有人去乘坐,“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即使有盔甲兵器,也没有机会陈列,也就是不打仗。在老子的理想国里是没有军队存在的位置的,反对战争,祈求和平。“使人复结绳而用之”,使人民回归到结绳记事的淳朴状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觉得自己的食物是香甜的,觉得自己的衣服是很美的,安于自己的居所,乐于自己的风俗习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邻国可以相互望见,鸡鸣狗叫之声可以相互听见,人民至死也不来往。这里强调的不是不相往来,而是强调没冲突、不打仗。
春秋无义战,那时候战争此起彼伏,没一场是正义的战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置于当时的背景下,再来看 第八十章,我们就知道老子的良苦用心。只要国家一大,大国兼并小国,小国联合起来,要么合纵,要么连横,互相争斗,所以老子就想这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小国寡民。让人类回归那种和谐相处、没有战争、淳厚朴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