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案例英文
❶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1.我公司与国外一家大公司签订一笔进口精密机床合同,该公司在欧盟区内共有3家工厂 生产这种机床。临近装运日期时,对方一工厂突然发生火灾,机床被烧毁,该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撤销合同。问:可否撤销?说明理由。
原则上不能撤销合同。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后果。一般说来,不可抗力的后果有两种, 一种是撤销合同,一种是延期履行合同。什么情况下解除合同,什么情况下履行合同要看所发生事故的原因、性质、规模以及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本案中,火灾虽然是当事人无法预料的,应该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但由于对方还有两家 工厂可以生产合同项下的产品,因此,我方要求对方延期履行合同。
2.我国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CIF出口合同,我国公司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了保 险。货物发出后,银行议付了货款,但货到目的港后发现严重破损,而保险中没有投保破损险(因为买方没有指明),买方要求我国公司到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问:我方应否办理?
买方要求不合理。此案涉及到CIF合同的性质。 ①根据《2000年通则》,CIF属于象征性交货术语,即卖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证规 定的正确完整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所以不是到岸价。 ②CIF虽然由卖方办理保险,但投保金额和险别必须事先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只能按照 国际惯例办理,即按FOB货价×(1+10%)投保平安险。 ③在CIF术语下,卖方办理保险仅为代理性质,应由买方处理索赔事宜。如果买方要求卖 方代替办理索赔事宜,但责任和费用用由买方承担。 本案例,买方显然是在推卸责任。因此我方不能答应对方要求。
3.某年11月,我国某外贸公司与一外商签订了出口5000公吨钢材的合同,价格条款为 CIF温哥华。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我方按合同规定办理了租船定舱和保险并支付了相关费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单据并到议付行付货款,不料货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啸,全部灭失。外商以货物灭失为由拒绝付款赎单,问我方如何处理?
这是一起并不复杂案例。在CIF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地点是装运港船舷,越过船舷 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办理保险仅仅是代理性质,出险后应由买方办理索赔事宜。另外CIF属于象征性交货,即凭全套合格单据,买方就不得拒付货款。还有,信用证业务属于银行信用,应由议付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处理措施:我方首先应向议付行议付货款,再由议付行向付款行申请付款,只要全套单据 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其次我方应向买方讲明道理,提出严重交涉,只要对方不无理取闹, 就会按照国际惯例迅速支付货款。最后,我方可以协助买方办理向保险公司索赔事宜,但责任坏人费用要由买方承担。
❷ 国际商法案例与分析
法理引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Article 17[第十七条]:“An offer, even if it is irrevocable, is terminated when a rejection reaches the offeror.[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于内拒绝通知送达发容盘人时终止]”
分析:因为卖方12月1日的发盘构成要约,有效期到12月31日,但买方在12月10日拒绝了该报价,导致发盘终止要约失效。虽然买方12月15日(要约有效期内)改变主意,接受发盘进行了承诺,但是未能构成要约-承诺的合约关系。
结论:合约不成立。
❸ 关于全英文国际商法的案例分析
那就看他们之间是否签了让W销售汽车的权利的合同,有合同关系就证明他们有合作关系。
❹ 14年考研,求助,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如何攻克
起先还是先过单词关,在同一篇文章中,把常出现、常用的单词和常用词语标注出内来,一个个查,比如“plaintiff\defendant\virdict\conclude\contend\by-laws等词容汇,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但是最需要扎实推进。仔细学那么几篇后,阅读就会顺利很多。我刚开始也是一个个单词注,到考完试已经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阅读一篇案例了。另外,这个也是个翻译功底的训练,平时多翻译一些东西,就可以转化为中文好理解些(不借助转化直接理解当然更好)。而且,通过一年时间经常阅读英文原版小说,我发现自己阅读案例的速度也有很大提高。因为那些判决的语言都非常严谨、很长,除了词汇,还需要对句子结构和整体预期结构有个全面的理解。所以,从长远讲,要多看英文的东西,习惯英语的叙事方式。眼下的,先突破单词,多看,多熟悉吧
❺ 国际商法案例及答案
法律问题I
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在所有权保留延及交付货物转售收益专时,属卖方对该收益的权利是债权还是物权权益?
法院判决驳回上诉。判决指出,联系合同的一般条件,第13条的目的明显 是在买方失去支付能力时尽最大阳度保护原告,免子在失去对货物的控制但却没 有失去法律权利时没有支付的风险,无论保留权利的货物是否在收到付献之前保 持完整;为实现这一目的,买方陈享有出售货物的毋痛置疑的权利外,该条款使 买方存在默示的义务,按照一股的本人与代理人、委托人与受托人的诚佰受托关 系付款。原告有权追索转售的收益。
❻ 求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粉皮书案例中英答案以及中文翻译,邮箱[email protected]
貌似都没有
❼ 急!!!翻译!国际商法 案例翻译。。。
1 set up. Because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on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agre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ract.
2 breach of contract. Because the contract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Chinese company does not perform the contract.
Two
1 Steven should be held responsible, as a partner in partnership, the partnership's debt ar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2 Steven in corporate debt, the right to recover the debt to Jack.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is the best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such as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❽ 国际商法案例 谢谢啊
1.由于适用海牙规则,承运人不承担航运途中货物损失的责任。因此货主的所有货物损失责任皆由保险公司赔偿。《海牙规则》第四条第二款对承运人的免责作了十七项具体规定,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失免责;另一类是无过失免责。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争论最大的问题是《海牙规则》的过失免责条款,《海牙规则》第四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由于船长、船员、引航员或承运人的雇用人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为、疏忽或过失所引起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运人可以免除赔偿责任。”这种过失免责条款是其他运输方式责任制度中所没有的。很明显,《海牙规则》偏袒了船方的利益。
另一类是承运人无过失免责,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不可抗力或承运人无法控制的免责有八项: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的灾难、危险或意外事故;天灾;战争行为;公敌行为;君主、当权者或人民的扣留或拘禁,或依法扣押;检疫限制;不论由于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局部或全面罢工、关厂、停工或劳动力受到限制;暴力和骚乱。
②货方的行为或过失免责有四项:货物托运人或货主、其代理人或代表的行为;由于货物的固有缺点、质量或缺陷所造成的容积或重量的损失,或任何其他灭失或损害;包装不固;标志不清或不当。
③特殊免责条款有三项:一是火灾,即使是承运人和雇用人的过失,承运人也不负责,只有承运人本人的实际过失或私谋所造成者才不能免责;二是在海上救助人命或财产,这一点是对船舶的特殊要求;三是谨慎处理,克尽职责所不能发现的潜在缺陷。
④承运人免责条款的第十六项:“不是由于承运人的实际过失或私谋,或是承运人的代理人或雇用人员的过失或疏忽所引起的其他任何原因。”这是一项概括性条款,既不是像前述十六项那样具体,又不是对它们的衬托,而是对它们之外的其他原因规定一般条件。
这里所谓“没有过失和私谋”不仅指承运人本人,而且也包括承运人的代理人或雇用人没有过失和私谋。援引这一条款要求享有此项免责利益的人应当负举证义务,即要求证明货物的灭失或损坏既非由于自己的实际过失或私谋,也非他的代理人或受雇人的过失或私谋所导致。
如果适用鹿特丹规则:由于鹿特丹规则中第17条采用了完全过错责任原则,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和“火灾过失”免责。该条第1款规定:“如果索赔人能够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或者造成、促成了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的事件或者情形是在承运人责任期间内发生的,承运人应当对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以及迟延交付付赔偿责任。”这就使得承运人的管船义务始终贯穿航次始终,由此带来的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以及迟延交付,承运人将不再适用免责条款的保护。
因此,承运人对43棵盆景松和37棵盆景松承担责任。还有25吨广柑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只承担5吨钾矿石的灭失。
(1)规定了有效期的要约,不能撤回。至6月12日上午9时,被告负有义务,被告将房屋卖给了他人,违反了义务,原告在6月12日上午9时前,把一封正式承诺的函件交给被告,即承诺,原告与被告的合同成立。
(2)
当他人是善意的,房屋归他人所有。
当他人是恶意的,房屋应归原告所有。
❾ 国际商法一英文案例,急求解答
1)对来于分期交货合同,付款自是否分期进行,完全决定于双方买卖合同中对付款的规定。 2)对于韩方的扣押行为,中方可以引用“定牌生产,工业产权争议概不负责”的免责条款,但是合同中是否有此条款,也没有明示。所以暂时无法判断。如有类此条款,中方方可免除冒牌的责任,不然,可能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3)合同是以什么贸易术语成交的没有明示,不能判断风险是否转移。如果是CIF条件,则风险在装运港转移,日方不能以此为借口。如果是DDU或DDP条件,则风险在目的地转移,第三期货物风险未转移,但是其原因是日方“指定牌名侵权”,卖方不负责任。 仅供参考,如有别样答案,盼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