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妇联民法典

妇联民法典

发布时间: 2021-03-11 19:58:23

Ⅰ 妇女的反义词是什么

  • 妇女的反义词“夫男”,汉子,男人

一, 词目:妇女 拼音:fù nǚ

基本解释

【Woman】已婚女子的统称。 妇 : 妇(妇) fù 已婚的女子:妇人。少(shao )妇。妻,与“夫”相对:夫妇。儿媳:妇姑(婆媳)。女 : 女 nǚ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

引证解释

《礼记·曲礼下》:“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唐杜甫《三绝句》之三:“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状》:“夫人命妇女为炊,以饱城守者。睢之不堕,亦夫人力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六月六日》:“妇女多於是日沐发,谓沐之不腻不垢。”孙犁《风云初记》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基本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依据宪法确定的原则,新中国陆续颁布了《婚姻法》、《选举法》、《继承法》、《民法》、《刑法》等十余部基本法,国务院及所属部委颁布了40余种行政法规条例,地方政府制定了80余种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都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任何一部中国法律都不存在对妇女的歧视性条款。 中国政府除制定系列法规外,还积极参与国际妇女人权领域的活动,积极签署有关妇女国际人权法和国际文件,承担了促进妇女人权的责任和义务。如:1980年签署了《消除对妇女的一切歧视公约》,每年按时向国际机构递交公约执行报告;1985年签署了的《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1990年加入国际劳工组织审议和制订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等。 建立了维护妇女权利的机构和网络。建国之初就成立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1988全国政协成立了妇女青年委员会,1989年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专门组,1990年由国务院16个部委负责人及4个非政府组织代表组成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1996年司法部、民政部、团中央、妇联、残联联合通知,对特殊社会群体进行法律援助,其中包括妇女。

中国妇女

截2002年底,中国共有女性人口6.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48.5%。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制定国家宏观政策时,遵循男女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中国政府为妇女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发布了五年及十年两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切实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优化了中国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妇女事业的全面进步。中国妇女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领域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且其特殊权利的保护作为国家维护和保障基本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妇女地位明显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全面改善,妇女的发展进步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

中国妇联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成立于1949年3月,原名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1978年又改名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它的基本职能是: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

二,男人,爷们,夫男基本简介

在汉语中,男解作⒈阳性的人,与“女”相对。⒉指儿字,如长男。⒊古代爵位的第五等。《商务字典》中“男”字有以下解释:一古称能在田中出力劳动的壮年男子,二男性、男人,三儿子,亦为对父母的自称 四古爵位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五位等。直至清代仍沿用。

“男”字是从中国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及金文演变而来,亦可追溯至更远古时代的陶文,属象形文字。

造字由来

男,上田下力,田通天,以力顶天。生而为男,天生就有一份生而为男人的责任。

自然意义

男人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男”和“人”。

“男”指的是性别,指形容人类雄性特征的词。一般不用于动植物,与女相对应。其区别特征主要是机体能够产魅力男人生精子(拥有阴茎,睾丸等性功能器官)并能够通过性交行为让其同类雌性动物的卵子受精,并通过受精卵的细胞分裂产生新生命体的一类人。

但是这种定义对于有性功能障碍和先天性性缺损的生命体定义时会产生分歧,所以也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另一种基因定义法:是在人类性染色体中拥有一对不对称性染色体(XY)的一类人。

根据以上两条定义应划分为“非男”,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拥有所有男性社会认可,甚至是性交能力的人更应该划分为男人,因为现在社会对于性别的划分只有男女之别,而科学的定义“非男”没有相应的位置,所以按照就近原则化为“男人”。

所以根据普遍接受的分类,满足有男性体征和性交能力或者基因特征两种定义条件之一即可视为男人。

“人”指人类,是区别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的一种高度智能化灵长类动物。

由于“男”本身含有人的意义,只用于形容人类(不考虑拟人或者俏皮用法),所以“人”字很多时候可以省略,或替换为“男子”、“ 男的”等等。但是往往加上“人”更倾向于强调其社会意义。

Ⅱ 万民法有没有保障妇女的权利

国家有关于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有问题或被侵权可以向当地妇联投诉维权,家庭暴力可以向当地公安派出所举报。

Ⅲ 遭遇重婚、家暴、遗弃怎么办

重婚是违法的
家暴谁打谁还说不上呢
遗弃,这个看具体情况,有的确实上不了台面

Ⅳ 关于妇联的疑问(未成年人受不法侵害)

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1、 当劳动报酬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与侵权者协商;②找劳动人事部门裁处;③找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④向新闻媒体求助;⑤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⑥上诉人民法院。 2、 当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及时制止侵权者的侵权行为;②向有关部门申诉;③向新闻媒体求助;④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⑤上诉人民法院。 3、 当自己遇到有人落水时怎么办?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找救人工具,也可以立即报警。 4、 当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与侵权人交涉,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指出这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②要求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上诉人民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5、 当同学取你绰号怎么办?①告诫取你绰号的同学,这种行为是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要求其停止侵害,并公开赔礼道歉;②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6、 当高年级的学生打你时怎么办?①报告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学校解决问题;②告诉家长,让父母找高年级同学的家长,在家长们的协商下给予解决;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诉,以讨回公道,获得赔偿,捍卫权益。 7、 当父母擅自拆看子女的信件时,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 评价:这是不合法的。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父母在没有得到子女同意的前提下私自拆看其信件是侵犯其通信秘密的行为。父母了解、关心子女应该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不能通过偷看子女的信件来掌握其思想和行为。处理方法:首先我会主动与父母沟通,说明他们的这一行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同时也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相信父母会理解我、尊重我的。如果父母固执己见的话,我可以求助于老师(校长),甚至找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8、当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时,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老师翻阅学生的日记等)评价: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物,其人格独立,子女的日记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父母也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旧观念。(方法见上题。) 9、 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与侵权人交涉,指出这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②求助于新闻媒体;③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上诉人民法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寻求学校老师的帮肋;②寻求当地村干部(居委会)的帮助;③寻求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④寻求妇联的帮助;⑤向新闻媒体求助;⑥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⑦上诉人民法院。 11、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找村委会或居委会调解;②向当地的妇联或有关政府部门申诉;③向新闻媒体求助;④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⑤上诉人民法院。 12、当财产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怎么办?①互相协商解决;②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③上诉人民法院。 13、当遇到违法的行政处罚时怎么办?①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②求助于新闻媒体;③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上诉人民法院。 14、当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与侵权人当面协商解决;②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①与经营者协商解决;②打“96315”或“12315”,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新闻媒体求助;⑥聘请律师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⑦上诉人民法院。 ★16、如果当自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小痞子拦住搜身,并抢去身上仅有的10元钱。这几个小痞子还要你笫二天带30元钱来,否则就要收拾你。〈1〉请你想一想故事发展的可能性:你可能会采取哪些行动?试一试你能想到几种,请将你所想到的所有方法都写出来。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第二天把钱带来;②纠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进行报复;③去敲诈小学生,搞到钱后给他们;④向老师家长反映,或向学校领导求助;⑤打“110”报警,或直接向公安部门报案;⑥在被敲诈时,实施正当防卫。〈2〉任选你想到的一种可能性,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该行为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笫一种,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要用法律武器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笫五种,这种做法正确,因为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自行报复,而应当及时寻求法律援助,运用法律武器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17、关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启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自行报复,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18、亲爱的同学,通过你的努力学习,相信你在权利义务观方面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希望你能创作一张8开的法律知识手抄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办报要求:请你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中的法律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⑴为你的手抄报命一个报名:如—法律与我们同行、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我们的守护神、少年与法等。 ⑵如果本报的主题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请你写出办报的目的。如——为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从现在起,学法、知法、守法,让青少年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⑶列举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案例并进行简单的叙述,运用本册中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 案例叙述:小张是Α市某校的一名初二学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父母的毒打,后来父母责令其放弃学业,到一家工厂上班。老板叫他和其他几个未满16周岁的孩子每天从早上6时干到晚上6时(除中午吃饭休息1小时外),如此长时间的劳动,使他们正在发育的身体受到摧残,心理和精神被扭曲。 案例分析:小张父母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的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工厂老板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保护的规定和劳动法中关于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的规定,属于雇佣童工的行为,他们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侵害了小张的生命健康权和受教育权。 (主题探究:黑板报、法制长廊、模拟法庭、辩论会、维权手册、主题班会、调查报告、法制讲座) ★19、维权方法:①与侵权人协商(沟通与交流);②向他人(父母、老师、学校领导、长辈等)求助;③向当地村(居委会)干部求助;④向妇联求助;⑤向消费者协会求助;⑥向有关部门求助;⑦向新闻媒体求助;⑧聘请律师或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⑨打“110”报警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⑩上诉人民法院。⑾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消费、劳动;报警——犯罪;妇联——未成年人;人格尊严——赔偿精神损失。) 20、★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是什么?①当不公平的情况发生时,我们应增强维权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当不公平的情况发生在他人身上时,我们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1、★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合作?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能获取自己该得的。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2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益者给予声援和救助。当然,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匡扶正义。 23、★请你从执法者(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执法者:要加大打出力度,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严厉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经营者:树立质量意识,增强诚信意识,培养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力量:应致力于培养健康的商业环境,如加强新闻媒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力度; 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选择合理的消费行为;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以及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是铃铛阁的么? 0 x81678152 2009-10-27 22:05:53 60.26.234.* 举报 当未成年人受到不法侵害时怎么办?

在我国,未成年人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利,如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受遗赠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益等。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上述财产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第1款对此有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法律禁止侵害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但不等于能避免侵害行为的发生。当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其对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当未成年人与侵权人发生争议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以判决的形式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依《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对侵害其财产权利的行为,视侵权的不同情况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对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若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在法律上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其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向侵权人提出权利主张或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他们的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时,可由其监护人作为其法定代理人向侵权人提出权利主张或以未成年人的名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未成年入保护法》第12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同时责令侵权的监护人对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Ⅳ 山东沂水提倡彩礼费1万以内 ,这样合理吗

合理。现在男女平等,男方出一万以内的彩礼,女方就出相同价钱的嫁妆,房子两人平摊就可以。

Ⅵ 老公在外面有小三,他把我微信、qq等都拉黑了,今天打电话给他,他也拉黑,请各位帮帮我!

看来你老公是鬼迷心窍,铁了心要去找小三,你还是要找到他,跟他摊牌,能过日子就好好过,不能过就好聚好散。

Ⅶ 几个专业名词翻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Property registration system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Code of Civil Law

Ⅷ 男方出轨女方离婚后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

首先确定丈夫的出轨行为是不是属于法律规定的照顾无过错方中的过错行为。如果不是,那么在财产分割上,则与普通的离婚财产分割没有很大区别。

如果是过错责任中的重婚、与他人同居两种行为的,则在财产分割时,法院会考虑出轨一方对婚姻的影响,在照顾女方的基础上公平分割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二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8)妇联民法典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离婚财产分割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二、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也可以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比如住房,分配给女方。

毕竟从习惯势力上、从传统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障碍上、从妇女的家务负担、生理特点上讲,离婚后一般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也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三、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产资料进行分割时,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该生产资料效用的一方。

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活资料进行分割时,要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不可分物按实际需要和有利发挥效用原则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依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四、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不得把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当作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五、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这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夫妻关系和婚姻生活本质的要求,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在第十条中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在第(二)项、第(三)项情形下,应当以当事人离婚为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使得我国对婚约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

但由于这一解释,没有明确说明婚约解除后彩礼的返还,与离婚后彩礼的返还的具体区别,如返还的数额如何把握,对生活困难如何确定等。导致审判人员由于认识的分歧,对同一案件的处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我们通常理解的,要把“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作为彩礼返还的条件。

离婚时彩礼的返还要以导致给付人生活绝对困难为条件,但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只要造成了给付人生活相对困难,就应予以返还。

该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情形,在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判另被支付方返还彩礼,而不能要求三种情形全部存在。

对于返还的数额,在处理离婚纠纷案件中的彩礼返还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并结合查证的彩礼数额予以判决。而婚约彩礼纠纷案件中,只要是属于法院查明的彩礼部分,即应全额返还。

Ⅸ 为什么把家庭教育写入民法典刻不容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然而,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其次,它是终身教育,无阶段性;再者,它是私人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亲属实施。家庭教育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对家庭教育有所规范,但不够全面系统。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保护一章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2016年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出台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进程。

上述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提供了依据,但其性质属于公法和社会法规范。从私法层面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刻不容缓。

热点内容
公司治理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12 12:34:39 浏览:486
合伙企业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5-09-12 12:23:53 浏览:386
论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的法律责任问题 发布:2025-09-12 12:23:19 浏览:87
武邑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2 12:11:01 浏览:8
行政法学年论文 发布:2025-09-12 11:58:55 浏览:230
经济法李昌麒读后感 发布:2025-09-12 11:41:24 浏览:424
道德经80 发布:2025-09-12 11:38:28 浏览:40
双证法律硕士学费 发布:2025-09-12 11:37:51 浏览:35
北京市司法局律师管理 发布:2025-09-12 11:24:53 浏览:47
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发布:2025-09-12 11:14:57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