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法典与教育
① 为什么把家庭教育写入民法典刻不容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然而,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其次,它是终身教育,无阶段性;再者,它是私人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亲属实施。家庭教育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对家庭教育有所规范,但不够全面系统。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保护一章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2016年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出台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进程。
上述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提供了依据,但其性质属于公法和社会法规范。从私法层面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刻不容缓。
② 党课教育与学民法典有什么关联
党课教育与民法典有很大的关系,党员也应该学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执行民法典
③ 为什么要把家庭教育写入民法典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然而,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其次,它是终身教育,无阶段性;再者,它是私人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亲属实施。家庭教育因此具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本身是一个涵盖面广泛的概念,它是为提升家庭成员素养、实现家庭功能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学习教育、资源与管理教育等;其外延包括亲职教育、子职教育,以及性别和婚姻教育等。民法亲属编关于家庭教育的规范,侧重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责任时如何开展此项教育。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家庭建设成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理念、思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建设的核心是家风,树立良好家风的基础在于家教。并且,家庭教育的目标不只关乎儿童健康成长与家庭福祉,也关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不久前,一对中国夫妻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前往美国洛杉矶度假。在飞机上,孩子对邻座青年的骚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在忍耐了3个小时、礼貌地请求孩子父亲管教一下孩子无果后,青年终于忍无可忍,大骂了孩子的家长。孩子父亲恼羞成怒,与青年大打出手,最终导致一家三口被美国海关禁止入境。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熊孩子”在公众场合吵闹,父母不予以阻止导致路人出手“教育”孩子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凸显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目前,民法典的亲属编正在抓紧编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中心主任薛宁兰提出,将家庭教育写入民法典,刻不容缓。
④ 怎样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加强宣传,尤其在青少年之中开展广泛宣传,在大中小学中设置相应的课程
⑤ 如果要在大学校园里展开关于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活动,你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请阐
现在年轻人较为关注的是有关民法典中的婚姻法更改,这个比较符合年当下年龄段的关注焦点和热点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望楼主采纳。
⑥ 中国民法典主要内容和意义
我国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进、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的法典。总计1260条,专包括总则编和物权、合同、人属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6个分编。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立法工作者、专家学者的夙愿。”张文显介绍,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最重要的创新和最大亮点之一。”王利明认为,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这既是民法典回应时代需求的集中体现,也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⑦ 民法典实施后教育法还有效吗
民法典是民法。
教育法是行政法。
这两部法律,内容并不冲突,都是有效的。
⑧ 民法可以从几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
从民法的私法属性和亲属关系的伦理性特征出发,我国民法亲属编对家庭教育的规范,可从三方面展开。
第一,在亲属编通则中,确立儿童最佳利益原则,规定:父母等监护人在处理涉及儿童的家庭事务或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以儿童最佳利益为首要考虑。同时增加“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原则性规定。可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妇女联合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提供家庭教育服务。这一方面有利于转变家庭教育纯属私人事务的传统观念,突出国家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另一方面,为相关部门制定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结婚登记中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法规及操作规范,提供法律依据。
第三,在其他近亲属的权利义务中,专条规定其他监护人的教育职责。这主要针对父母双方均已死亡、丧失监护人资格或不能履行亲职的情形,依照民法总则第27条,此种情形下,由祖(外祖)父母或者兄姐担任监护人。为此,可规定:未成年人与其他监护人共同生活的,有关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内容适用本编对父母子女的规定。
在我国,促进家庭教育的地方立法已经起步,制定国家层面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在全国两会上热议。在民法典亲属编中融入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对于推动制定国家及地方家庭教育促进法无疑将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