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不可抗力
❶ 国际商法 法律问题
学校是否在非教育教学时间之外承担监护职责取决于学校与家长是否达成委托协议而不是监护职责自动转移给学校自动转移只能由法律规定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无此规定学校不能自动承担委托监护职责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形成的委托监护职责的协议是民事学所以此事学校不是在履行教育的教育职责而已民事主体承担民事义务此时判断学校是否有过错不能用于教育方法根据协议的内容和规定确定按照民法总则的规定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损害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❷ 商法 不可抗力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事实
❸ 国际贸易商法案例
1、依照本例所列三种情况,对第一种情况,因提单上写明为1000箱,而交货时仅交985箱,故承运人对欠交的15箱应负赔偿责任。对第二种情况,因提单注明为清洁提单,承运人又必须承担货物“外表良好”的责任。所以,承运人对20箱包装破损导致箱内货物损失40%的情况应负赔偿责任。对第三种情况,因货物包装外表良好,而箱内货物短少,其责任不在承运人,故应由出口方赔偿。
2、(1)雹灾对该项小麦买卖合同构成了不可抗力,因为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控制、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以致合同当事人不能依约履行职责或不能如期履行职责。
(2)不可以,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对履行合同的影响可能有大有小,有时只是暂时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的目的,对此不能行使法定解除权。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当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显然本案只是暂时影响。
(3)B公司有过错,应该承担责任,因为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怠于履行通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仍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国际惯例,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应将不可抗力的事实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应提供有关机构关于不可抗力的有效证明。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❹ 货物运输因不可抗力灭失 运费如何处理求解
【释义】本条是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而灭失时,运费如何处理的规定。 在运输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托运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了,货物的这种灭失不是因为承运人的原因而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货物灭失的风险根据本章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承运人不承担货物的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对于运费的支付风险应当如何处理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九十条规定,船舶在装货港开航前,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双方均可以解除合同,并互相不负赔偿责任。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运费已经支付的,承运人应当将运费退还给托运人;货物已经装船的,托运人应当承担装卸费用。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645条规定,运送物于运送途中因不可抗力而丧失者,运送人不得请求运费。其因运送而已受领之数额,应返还之。本条的规定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和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的基础上作出的,即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未收取运费的,承运人不得请求支付运费。但是对于已经收取的运费,托运人是否可以请求返还?有的认为,已经收取运费的,由于承运人已经运输了一段时间,所以承运人可以不返还运费。有的认为,承运人未收取运费的,不但收取,对于已经收取的运费也应当予以返还。我们认为,托运人已经因货物的灭失而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如果其还要负担运费,就意味着要承担双重损失,从公平和诚实信用的角度来讲,法律应当允许托运人请求承运人返还已支付的运费,使风险得以合理分担。所以本条规定,已收取的运费,托运人可以请求返还。
❺ 因工受伤后哪些属于是不可抗力影响因素
不可抗力
主要的适用于民商法
因工受伤是社会法的事
这是2个不同的法律部门
你的问题是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呵呵
❻ 民法通则 不可抗力
民法通则
第一百来五十三条自 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而对于不可抗力的解释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❼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应怎样承担责任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
【条文理解】不可抗力作为一般免责事由的理论依据是,法律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让人们承担自己主观上无法预见,或者客观上无法预防和无法控制的损害结果,既不合乎情理,也难以达到立法目的。
1、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是偶然发生的、当事人无法左右的特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前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灾,如风灾、水灾、雪灾以及地震、冰雹、泥石流、海啸、雷电等引起的灾害。后者是由社会事件引起的灾害,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政府禁运等。《民法通则》第107条和第153条、《合同法》第117条和第118条、《侵权责任法》第72条和第73条、《海商法》第167条、《民用航空法》第167条、《邮政法》第34条。
2、不可抗力事件是社会公认的偶然发生的一种客观存在,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它都独立于侵权人的行为之外,既非当事人的行为所派生,亦不受当事人意志所支配。且不包括第三人的个人行为。假如第三人的行为对侵权人来说是不可预见并不能避免的,但它并不具有外在于第三人的行为特点,第三人的行为不是社会公认的客观存在,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
3、如何理解“法律另有规定”。本条中的“法律另有规定”是认定不可抗力免责事由的一个重要例外。通常情况下,法律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是可以免责的,但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生不可抗力都可免责。在法律对此作出不同规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不作为免责事由。“法律另有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涵义:(1)其他法律对不可抗力有不同规定的,优先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2)“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第一,将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一并规定。根据《铁路法》第58条、《电力法》第60条的规定,不可抗力应作为免责事由,无论当事人提起侵权之诉还是违约之诉,被告依法均可免责。第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法律规定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海商法》第167条、《民用航空法》第167条。二是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或者过失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2条、第73条。三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还要附加其他条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2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都对不可抗力附加“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损害”条件的规定。第三,违约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包括五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铁路法》第18条。二是不可抗力不作为免责事由。《邮政法》第34条。三是不可抗力作为部分或者全部免责事由。《合同法》第117条、《海商法》第158条、第159条、160条。四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还要附加其他条件。《合同法》第118条、《海商法》第160条。五是不可抗力作为解除合同的条件。《合同法》第94条。(3)除法律对不可抗力另有规定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也对不可抗力作出了规定。《担保法解释》第122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
【审判实务】一、注意区分违约与侵权情形下不可抗力的法律适用。
1、违约情形下:《民法通则》第107条、《合同法》第117条及118条、《邮政法》第34条。
2、侵权情形下:《民法通则》第107条、《侵权责任法》第29条。
二、严格把握不可抗力的因果关系、主观因素。
不可抗力导致免责,必须是不可抗力称为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和扩大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因此,诉讼当事人以不可抗力作为抗辩事由时,人民法院应当查明:(1)不可抗力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凡无因果关系的,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2)侵权人有无过错,不可抗力免责原则要求侵权人无过错;(3)侵权人的行为在发生不可抗力条件下对所造成损害后果的作用,凡在不可抗力发生后,未尽法定义务减轻损失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❽ 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不可抗力,货物没有损坏,托运人要求将货物运回,这笔回程运费由谁承担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而灭失时运费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未收取运费的,承运人不得要求支付运费;已收取运费的,托运人可以要求返还。
本条是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而灭失时,运费如何处理的规定。
在运输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托运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了,货物的这种灭失不是因为承运人的原因而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货物灭失的风险根据本章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承运人不承担货物的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对于运费的支付风险应当如何处理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九十条规定,船舶在装货港开航前,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双方均可以解除合同,并互相不负赔偿责任。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运费已经支付的,承运人应当将运费退还给托运人;货物已经装船的,托运人应当承担装卸费用。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645条规定,运送物于运送途中因不可抗力而丧失者,运送人不得请求运费。其因运送而已受领之数额,应返还之。本条的规定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和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的基础上作出的,即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灭失,未收取运费的,承运人不得请求支付运费。但是对于已经收取的运费,托运人是否可以请求返还?有的认为,已经收取运费的,由于承运人已经运输了一段时间,所以承运人可以不返还运费。有的认为,承运人未收取运费的,不但收取,对于已经收取的运费也应当予以返还。我们认为,托运人已经因货物的灭失而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如果其还要负担运费,就意味着要承担双重损失,从公平和诚实信用的角度来讲,法律应当允许托运人请求承运人返还已支付的运费,使风险得以合理分担。所以本条规定,已收取的运费,托运人可以请求返还。
❾ 关于不可抗力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及案例
不可抗力”条款是民商法中一个极普通的免责条款,即使是一个非法律专业人士,只要从事民商行为,也会经常接触到“不可抗力”。然而这一极普通的条款由于其定义的不准确,在法律实践中却经常让当事人与法律工作者无所适从、难以操作,有必要重新认识“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概念不准确。
翻开众多的教科书,对于“不可抗力”多有类似如下的解释:“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又称人力不可抗拒。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的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该当事人据此免除其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允许其延期履行合同。” 这将“不可抗力”定义为当事人不能预见、无法避免、无法预防的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是合同违约的免责理由,意外事件如构成不可抗力事件,则当事人可以免责。
然而,这一概念的不准确在于没有提供可操作性的判断构成不可抗力的意外事件的标准。虽然不可抗力的定义中,意外事件前加了“不能预见、无法避免、无法预防”的限制语,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限制语如出一辙。“意外”是指意料之外,令人措手不及。一个事件如果“可以预见”则构不成“意外”;若“可以避免”或“可以预防”则在人们的掌控之中,亦不会令人措手不及,也就不会在人的意料之外,同样不构成意外事件。也就是说如此定义的结果,让人在实际操作中得出“不可抗力”事件与意外事件基本等同的结论,易错误地认为只要发生了意外事件就构成“不可抗力”,就可以扒蠛贤
❿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中说的几种情形在哪个法哪一条啊谢谢高人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专影响,属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相关解释并未对不可抗力做出具体规定,一般情形下,下列行为会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1、重大自然灾害,比如海啸、泥石流;
2、重大社会非正常事件,比如暴动、示威;
3、政府行为,比如突然的征收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