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事实行为
1. 民法上的“事实行为”这个概念为什么不符合语言逻辑
非表意行为是指当事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主要包括事实行为、违法行为。事版实行为是指权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后果的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加工、著作、无因管理等。总之,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统属于行为范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是民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
2. 关于民法学的事实行为
选项中的侵权行为和拾得遗失物属于事实行为
区别就是引起法律后果的原因不同,事实行为依法定原因引起,法律行为依意思表示引起
举例说,租赁是你和房东商量好条件才能租的,商量好就是意思表示的合意,拾得遗失物是你捡到别人掉了的东西,不用你和失主商量,也不用你和周围的人打招呼说你要捡这东西才算捡,你以你捡到东西的事实符合法定要求而引起法律后果,那就是你占有了该遗失物
不知道这样讲你明白不...
3. 民法中,什么叫做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产生、变更、消灭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后果由法律直接规定,不由当事人协商。
4. 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基本区别是;以意思表示要件为标准,民事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所谓民事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客观上能引起事实法律后果的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它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5. 民法上的事实行为有哪些
事实抄行为,是指行为人袭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
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6. 民法中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举例说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5.法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和侵权行为等。
7. 民法里事实行为都是合法行为吗
不一定。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自然事实和行为,事实行为属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建立、变更、消灭。但这并不意味着事实行为一定合法,例如侵权行为可以引起损害赔偿之债,但是作为引起该法律关系的事实行为:民事侵权行为,并非合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