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21-11-22 09:33:20

Ⅰ 经典刑法案例分析

1、构成犯罪,故意杀人罪。
2、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因王明知有专人偷瓜,却仍在瓜中注射农药属,是明显的放任结果的发生,属间接故意。王虽然明确告知瓜内有毒,但这不足以为其开脱,因为如题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话:“西瓜打了农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负责”,但此后西瓜仍然被盗。”,所以有足够证据证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过于自信,而是放任。
3、bc
4、无罪
5、acd

Ⅱ 刑法的案例分析

存在因果关系 没有王某的行为陈某就不会到深水区,没有王某留下陈某独自上岸的行为,陈某就不会发生陈某死亡的结果,根据因果关系条件说可知,王某的行为与陈某死亡的结果间存在因果关系。 构成犯罪,王某的行为方式是不作为,因为是其先行行为致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中,这使王某产生了作为义务,而其不履行作为义务而产生了危害结果,所以行为方式为不作为; 主观态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王某应当预见到陈某可能发生危险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所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 构成犯罪,他明知会发生危害他人生命的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主观心态是间接故意; 小李的行为构成犯罪,他明知会发生危害他人生命的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虽然其后来因为害怕而停止,但是其行为依然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Ⅲ 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1。已经构成了犯罪了!罪名是“投毒罪”,因为她已经不是针对一个专人了,而是对不确定的宫属
2。这不构成犯罪中止,只要投毒行为已经威胁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就可以构成本罪。虽然她最后拨了110,使得实际情况没有发生,但这也只是一个量刑情节,不是中止原因!

Ⅳ 刑法典型案例分析-紧急避险

我觉得女干部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因为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保护的合法权专益必须要大于已属经损害的法益,否则就是避险无效。但是人的生命的法益是无法衡量的,不能说女干部的命比女孩的命值钱,所以我觉得该女干部的行为属于避险过当,但是按照期待可能性原理,应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Ⅳ 刑法案例分析:

  1. 甲属于既遂,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共同犯罪,一人既遂,全体既遂,因乙把丙内打倒并抢走了财物,这容里成立既遂,后被群众抓获,不影响既遂的成立;甲没有阻止抢劫既遂的发后,不成立中止,更不能是预备了!


  2. 甲的行为属于自首,法律依据如下:

第一条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一)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Ⅵ 刑法案例分析

1、王某构成爆炸罪和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2、王某有自首的法定情节。

Ⅶ 刑法 案例分析

案情: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但开枪的结果是将乙和丙都打死了,关于本案,请分析:
-------打击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是由于行为人本身的误差,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对象不一致。这种打击错误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畴。
按照具体符合说,打击错误是由于客观事实与行为人主观认识没有形成具体的符合,因此本题构成故意杀人既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按照法定符合说,甲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其行为也致人死亡,在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上是一致的,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Ⅷ 刑法的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情急之下,陈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倒地,但未受伤),骑车逃走的行为是为本人权利免受侵害而采取不得已的措施,具有紧迫性,属于紧急避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陈某将摩托车尾部的工具箱的锁撬开,将2000元现金和存单据为己有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因为工具箱上锁,2000元现金和存单处于封闭状态,且陈某具有侵占该财产的故意,成立盗窃罪

第二百七十五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陈某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的行为构成毁坏财物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41)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几日后,陈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在到期之前将存单中的2万元取出的行为符合信用卡诈骗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综上,陈某构成盗窃罪,毁坏财物罪,诈骗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择一重),数罪并罚。

Ⅸ 刑法案例分析

1、构成犯罪,故意杀人罪。
2、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因王明知有人偷瓜,却仍在瓜中注射农回药,是明显的答放任结果的发生,属间接故意。王虽然明确告知瓜内有毒,但这不足以为其开脱,因为如题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话:“西瓜打了农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负责”,但此后西瓜仍然被盗。”,所以有足够证据证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过于自信,而是放任。
3、bc
4、无罪
5、acd

热点内容
二建法规资料总结 发布:2025-08-29 16:22:25 浏览:731
民法总则的思维导图片 发布:2025-08-29 16:21:35 浏览:351
劳动法病假规定材料 发布:2025-08-29 16:16:11 浏览:80
电大合同法01任务 发布:2025-08-29 16:04:51 浏览:105
疫情有什么法规 发布:2025-08-29 15:58:21 浏览:677
伟志法院 发布:2025-08-29 15:53:09 浏览:274
家庭婚姻法形成性 发布:2025-08-29 15:51:43 浏览:954
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法律责任6 发布:2025-08-29 15:43:38 浏览:834
m10航空法规 发布:2025-08-29 15:35:30 浏览:14
公司的法律结构是什么 发布:2025-08-29 15:32:39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