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法律工作者新政
㈠ 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已经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㈡ 司法部关于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范围
法律主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请代理人时,不论是否取得律师资格证书的人,都称为律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有一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们往往把之也称为“律师”,有的称之为“土律师”。其实,司法行政部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我国《律师法》上的律师是有区别的。搞清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在生活中正确聘请律师维护自己的权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律师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上不少法律工作者对外常常打着律师的旗号,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而老百姓不知情,常常也以为他们是律师,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建议公民在聘请律师时应当查验其执业资格证,没有律师资格证的,很可能是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非律师的人员。(1)名称上的区别:律师的执业机构叫“某某律师事务所”,对外执业统称律师,执业持《律师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叫“某某法律服务所”,对外执业统称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持《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2)业务上的区别:律师可以从事刑事诉讼业务,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从事此项业务。(3)法律工作者不是律师,不能跨省办案。(4)现在广东、上海、等发达地方已经不允许法律工作者出庭参加诉讼活动。(5)律师要求是法律本科,和法官。检察官的要求是一样,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为7%,且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基层法律工作者与律师相比,素质偏低,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很难胜任专业性要求极强、技术性要求极复杂,政策性要求极高的法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