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级人民法院郝洁
㈠ 郝氏来源
郝姓
姓氏起源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聚集地(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㈡ 郝家在历史上有什么名人吗或者什么故事
郝梦龄——伟大的抗日英雄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奉军第三十军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任冯玉祥国民军第四军旅长。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1年,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军军长。1937年5月,调四川山洞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行至重庆,得悉卢沟桥事变爆发,即返部队,多次请兵抗战。9月,率所部奔赴石家庄前线。10月1日,奉命驰援晋北,4日率部抵山西忻口前线,受命为中央地区前敌总指挥,统率第九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三军、第二十一军,布防于忻口车站至南怀化镇一线。12日,所部第九军遭日军坂垣师团猛烈攻击。即在敌机群、炮火轰击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至14日,击退日军对南怀化主阵地的进攻。16日凌晨,又至大白水前线,身先士卒,指挥7个旅突袭日军阵地。继与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赴独立第五旅督导指挥,半途中敌弹牺牲,时年39岁。10月24日,其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安其遗体于武昌卓刀泉,万余人参加葬礼。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会上高度评价其抗日殉国的精神。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
㈢ 全国叫任郝洁的有多少人
全国共有 2 个任郝洁
地区
北京市(0人) 天津市(0人) 河北省(0人) 山西省(0人)
内蒙古(0人) 辽宁省(0人) 吉林省(0人) 黑龙江(0人)
上海市(0人) 江苏省(0人) 浙江省(0人) 安徽省(0人)
福建省(0人) 江西省(0人) 山东省(0人) 河南省(0人)
湖北省(1人) 湖南省(0人) 广东省(0人) 广西(0人)
海南省(0人) 重庆市(0人) 四川省(0人) 贵州省(0人)
云南省(0人) 西藏(0人) 陕西省(1人) 甘肃省(0人)
青海省(0人) 宁夏(0人) 新疆(0人) 其他(0人)
特别提示:地图数据暂不包括港澳台等地区,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