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最高法院司法公开

最高法院司法公开

发布时间: 2021-11-30 20:45:41

『壹』 最高法发布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将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这件事,你怎么看

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凭借法定的身份证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立案、开庭、审判组织等程序信息以及上诉状、判决书等诉讼文书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将会极大的便利民众诉讼,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同时也能降低法院自身的工作负荷,是一项互利共赢的重要改革举措。
由于案件量的爆炸式增长,全国各地法院都存在着“案多人少”的矛盾。法官办案量太大、负荷过重,不仅直接影响了案件办理的质量,而且经常导致诉讼当事人的“司法体验不佳”。比如,案件时间拖的过长,而对于案件走到了哪一步、处于什么阶段,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往往并不知情。于是,不少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便不断的给法官办公室打电话,甚至去法院约见法官。对于法官而言,原本就有限的时间需要用于阅卷、取证、开庭、调解、撰写法律文书,根本就没有精力来应对当事人及其律师的电话或来访咨询。造成的结果是,法官电话难打通、人更见不到,而案件却始终没有着落。
《规定》实施后,当事人不仅可以及时查询收案、立案、庭审、上诉、抗诉、审判组织、审判程序、审理期限等程序信息,而且可以查询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庭审笔录、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实体信息。这意味着从理论上,所有能公开的案件信息,当事人都能够从这个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对于当事人及其律师而言,再也不用“磨破嘴,跑断腿”,哪怕相隔千里,只要轻点键盘即可对自己的案件了如指掌。
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民众最关心的毫无疑问是及时、准确。但美中不足的是,现行《规定》条文中没有信息公开期限以及信息公开违规的救济机制。理想状态下,案件每进入一个新的流程节点,互联网平台都应当第一时间公布。如果信息公布太过滞后,那么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轻则导致当事人重操之前电话咨询或者约见法官的老办法,重则影响、侵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此同时,如果法院不按时公开流程信息或者流程信息公开错误,当事人却不能寻求便捷、有效的矫正或者救济机制,那么基于“完全自觉”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制度同样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面临各种不同的未知前景。
不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自2016年开始推行的通过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此次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是指向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公开,而非向全社会公开。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着眼点在于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而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提升司法效率、保障当事人知情权。按照以往的实践做法,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在法院内部会有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员额制改革背景下,这无疑可以节省办案法官的事务性时间,从而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办案本身。而由专门人员来集中、统一处理这些程序性、事务性工作,同样可以提高效率。
两会尚未结束,最高法就推出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着实令人鼓舞。司法改革千头万绪,但只要牢牢抓住公正和效率这个牛鼻子,出实招,解实题,就一定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行进。

『贰』 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的执行公开(15分)

9、在法院网站公开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收费标准、执行风险、执行规范、执行程序等信息。专在执属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中公开当事人情况、立案信息、被执行财产信息、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书、执行中止情况和理由、结案信息、执行异议信息以及变更、追加被执行人阶段的听证信息等。(5分)
10、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重大措施后,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双方当事人。公开选定评估、拍卖机构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布选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评估机构、拍卖机构名单。案件执行中委托评估、拍卖的,向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评估、拍卖的过程和结果。(5分)
11、人民法院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布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财产状况、执行标的等信息。人民法院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完成执行行为的,应当及时向申请执行人说明原因。(5分)

『叁』 能否向最高法申请公开制作的司法解释,法规的信息

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网络一下。

『肆』 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是什么

2013年以来,为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阳光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提内出建立【完善审判流容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并选择部分法院开展试点工作。这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努力实现三大平台的一体建设和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推动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伍』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的流程是怎样的

您好,我国已有最高法2007年出台的《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2005年通过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及1983年修改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多部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推动了司法解释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司法解释立项、起草、审核、审议、发布、备案等制度规范。”

《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司法解释起草工作由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负责。涉及不同审判业务部门职能范围的综合性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起草或者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起草”,要求司法解释起草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必要时还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司法解释起草完成后,要先报研究室审核,再报主管院领导和常务副院长批准,最后才能提交审委会审议。

审委会委员在审议时会提出不少意见,起草部门还要严格按照审议意见认真修改,修改后的司法解释稿经研究室审核把关后报送院长或常务副院长签发。

每一部司法解释均以最高法公告形式发布,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报》上公开刊登,并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部门备案。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联系方式(包括地址和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联系方式:

1、总机:67550114;

2、举报电话:67556131;

3、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10月22日,办公大楼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以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为己任,秉持司法为民之理念,致力于构筑法治社会基础,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6)最高法院司法公开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1、审理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2、审理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抗诉、申请再审与申诉案件;

3、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4、核准本院判决以外的死刑案件;

5、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决定国家赔偿。

『柒』 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毛宜全审判长:为了维护司法公开,公平,公正!我准备直接到南京来,与您作一次有

想多了你,公平2字,是建立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捌』 法院判决书怎样在网上公开

法院判决书,只要生效,就会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公布,不需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1.第二条

中国裁判文书网是全国法院公布裁判文书的统一平台。各级人民法院在本院政务网站及司法公开平台设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链接。

2.第三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

(1)刑事、民事、行政判决书;

(2)刑事、民事、行政、执行裁定书;

(3)支付令;

(4)刑事、民事、行政、执行驳回申诉通知书;

(5)国家赔偿决定书;

(6)强制医疗决定书或者驳回强制医疗申请的决定书;

(7)刑罚执行与变更决定书;

(8)对妨害诉讼行为、执行行为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书,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因对不服拘留、罚款等制裁决定申请复议而作出的复议决定书;

(9)行政调解书、民事公益诉讼调解书;

(10)其他有中止、终结诉讼程序作用或者对当事人实体权益有影响、对当事人程序权益有重大影响的裁判文书。

(8)最高法院司法公开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第四条规定:

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联网公布:

(1)涉及国家秘密的;

(2)未成年人犯罪的;

(3)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

(4)离婚诉讼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监护的;

(5)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

『玖』 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的介绍

为进一步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提高示范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水平,制定示范标准及考评办法。

『拾』 法院案件立案信息能够对外公开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

为进一步落实公开审判的宪法原则,扩大司法公开范围,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民主水平,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根据有关诉讼法的规定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实际,按照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一、立案公开

立案阶段的相关信息应当通过便捷、有效的方式向当事人公开。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法律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程序、当事人重要权利义务、诉讼和执行风险提示以及可选择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应当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开。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案件受理情况通知当事人。对于不予受理的,应当将不予受理裁定书、不予受理再审申请通知书、驳回再审申请裁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件依法及时送达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

二、庭审公开

建立健全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旁听和报道庭审的规则,消除公众和媒体知情监督的障碍。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旁听人员应当经过安全检查进入法庭旁听。因审判场所等客观因素所限,人民法院可以发放旁听证或者通过庭审视频、直播录播等方式满足公众和媒体了解庭审实况的需要。所有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公开,能够当庭认证的,应当当庭认证。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可以不出庭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独任审判员、合议庭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基本情况应当公开,当事人依法有权申请回避。案件延长审限的情况应当告知当事人。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在法庭内或者通过其他公开的方式公开宣告判决。

三、执行公开

执行的依据、标准、规范、程序以及执行全过程应当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法律禁止公开的信息除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行信息查询系统,扩大查询范围,为当事人查询执行案件信息提供方便。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后应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人民法院选择鉴定、评估、拍卖等机构的过程和结果向当事人公开。执行款项的收取发放、执行标的物的保管、评估、拍卖、变卖的程序和结果等重点环节和重点事项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执行中的重大进展应当通知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

四、听证公开

人民法院对开庭审理程序之外的涉及当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权益的案件实行听证的,应当公开进行。人民法院对申请再审案件、涉法涉诉信访疑难案件、司法赔偿案件、执行异议案件以及对职务犯罪案件和有重大影响案件被告人的减刑、假释案件等,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听证的,应当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听证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等参照庭审公开的有关规定。

五、文书公开

裁判文书应当充分表述当事人的诉辩意见、证据的采信理由、事实的认定、适用法律的推理与解释过程,做到说理公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制宣传、法学研究、案例指导、统一裁判标准的需要,集中编印、刊登各类裁判文书。除涉及国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不适宜公开的案件和调解结案的案件外,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当事人对于在互联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提出异议并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不在互联网上发布。为保护裁判文书所涉及到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正当权利,可以对拟公开发布的裁判文书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人民法院应当注意收集社会各界对裁判文书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

六、审务公开

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以及与审判工作有关的其他管理活动应当向社会公开。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站和其他信息公开平台。探索建立各类案件运转流程的网络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及时查询案件进展情况。通过便捷、有效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关于法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各种规范性文件和审判指导意见以及非涉密司法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公开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重要研究成果、活动部署等。建立健全过问案件登记、说情干扰警示、监督情况通报等制度,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开违反规定程序过问案件的情况和人民法院接受监督的情况,切实保护公众的知情监督权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把积极主动地采取公开透明的措施与不折不扣地实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结合起来,把司法公开的实现程度当作衡量司法民主水平、评价法院工作的重要指标。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司法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的考评标准,并将其纳入人民法院工作考评体系,完善司法公开的考核评价机制。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完善司法公开的督促检查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大对司法公开工作在资金、设施、人力、技术方面的投入,建立司法公开的物质保障机制。要疏通渠道,设立平台,认真收集、听取和处理群众关于司法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的举报投诉或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司法公开的情况反馈机制。要细化和分解落实司法公开的职责,明确责任,对于在诉讼过程中违反审判公开原则或者在法院其他工作中违反司法公开相关规定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同时要注意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个人和单位,推广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司法公开的问责表彰机制。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院以前发布的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二○○九年十二月八日印发)
就这些,望你满意并采纳。

热点内容
2017年深圳劳动法底薪多少 发布:2025-08-26 07:39:57 浏览:885
威胁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8-26 06:48:46 浏览:144
经济法劳动合同中的医疗期 发布:2025-08-26 06:47:38 浏览:917
老丈人说支持他女儿做传销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6 06:43:54 浏览:397
社区法律知识讲座信息 发布:2025-08-26 06:43:20 浏览:427
实级经济法基础 发布:2025-08-26 06:34:04 浏览:341
法检法律知识基础真题 发布:2025-08-26 06:33:21 浏览:233
外包适用于劳动法吗 发布:2025-08-26 06:33:14 浏览:432
中国新刑法224条69800 发布:2025-08-26 06:24:38 浏览:768
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分析text 发布:2025-08-26 06:12:01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