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大众舆论与司法审判

大众舆论与司法审判

发布时间: 2021-12-11 22:44:08

㈠ 大众舆论与法律的关系

我觉得是辩证的关系,社会舆论监督法律的执行,促进其公正性;反过来,虽然社会公众有言论自由,但是仍需要法律来制约,防止人们利用所谓的舆论自由对其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伤害其他人的利益

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是完全忽略大众舆论 么

大众舆论多数是因为信息不平等产生误解后产生的判断偏差,实际上现在国内的舆论范畴并不是平等的,有些外聘乃至单纯因为收视率、关注度而产生的舆论实际上还是有偏差或者说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所以有时候有的舆论是带有引导性的,我个人建议遇到某类“新闻”时还是先静一静、等有全面的消息或信息时再发表个人的意见,以免被潜伏在网络中的某些势力利用...........
至于司法独立,说实在话,这个不是以哪个政权或者个人势力就可以左右的,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换句话说——公道自在人心!!

㈢ 为什么法律审判的结果会与大众舆论相违背

因为不懂法想当然的人多
而实际审理过程中,除了严格的法律,还有一些影响判决的证据、细节都没公开

㈣ 辩论赛 开场白 辩题:大众舆论对于个案审判的关注是否有利于司法公正

撒谎的撒很快就会看见啊哈空间很大空间哈萨克很大空间按时到货卡号是开机后打开手机号打卡就是的空间啊还是空间等哈看1

㈤ 怎样理解司法审判与舆论之间的关系

新闻审判也可以理解为 媒介审判, 就是说某个事件,在没有经司法机关审专判前,媒介先对此事发属表观点,进而影响了社会舆论,对此事可能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媒介的这种行为要分两方面看1 发挥其监督作用,同立法,司法,行政部门一起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2 超越了本身的职权,越俎代庖,干扰了正常司法程序

㈥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为何与司法独立无关

反过来想
大众关注,司法就不独立了吗?司法就要受大众左右了吗?
司法不独立,大众关注就有用吗?

㈦ 舆论大众的会不会慢慢左右我们的法律判决

中国媒介日益发达,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多起案件,由于舆论的广泛参与而对司法判案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母筹医药费挟持路人 媒体报道后孝子获“轻判”
广东近日就上演了媒体救人的案例。今年4月,从重庆到广州打工的两兄弟,为了替母亲筹集治病的医药费1万8000元(人民币,下同,约3750新元),不惜在距离派出所仅50米的街面持刀抢劫,在挟持一名女人质并与警方对峙了近90分钟后,两兄弟被民警生擒。
事件发生后,广州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并有记者专程前往重庆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在证实这对兄弟的家庭情况属实之后,不少热心读者为他们捐款,而他们的母亲在民众的帮助下,筹集了所需的医药费,最终得以痊愈出院。
不过,尽管出发点是孝心,两兄弟的行为已构成绑架罪,仍然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上个月27日,广州开庭审理这一案件,法院宣布判处哥哥有期徒刑5年半,并处罚金2000元,弟弟则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00元。同时,法院还将两兄弟和他们的母亲带进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兄弟两人进行心理辅导。
事实上,在中国《刑法》的400多个罪名中,“绑架罪”是起刑点最高的一个罪名,一般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则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替母治病筹钱而绑架路人的两兄弟,在审判结果上明显属于“轻判”。
不过,法官在解释判决理由时,两兄弟绑架路人的救母初衷并没有被列入其中,而是指出“鉴于在绑架过程中没有伤害人质,且归案后认罪态度好,可从轻处罚”。
广州人大代表、易春秋律师所王旭阳律师指出,在这一案件上法院最终从轻判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符合中国法制原则的精神,即司法判案不能脱离人民的意志。
他也指出,中国近期被广泛关注的一些案件,都体现了因为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参与,对法官的判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旭阳举例说,今年5月在湖北巴东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如果没有舆论的参与,判决结果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
今年5月,湖北巴东一个宾馆的服务员邓玉娇,在拒绝当地官员“异性洗浴”的要求时与之发生冲突,后将该名官员刺死。此案被媒体大事报道,一时舆论沸沸扬扬,最后,湖北巴东法院的判决是,邓玉娇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且其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
舆论是否干预司法引热议
事实上,舆论是否在干预中国司法这一话题,近年来一直在热烈讨论之中,乃至有学者呼吁制定《舆论监督法》,以理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法制日报》也曾发表文章,表示“舆论监督要特别注意防止形成情绪化的‘舆论审判’”,并指出“实践中,的确有个别案件的判决是法院迫于承受过大的舆论压力而作出的片面迎合舆论呼声的判决。这种判决可以博得一时的大快人心,但它的公正性是值得怀疑的”。
不过,也有不少人指出舆论推动了司法的进步。王旭阳律师就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舆论代表了人民的意志,而从近年来的多宗案件中,可以看出人民的意志越来越广泛地在司法中体现,这其实体现出司法的进步。
王旭阳表示:“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而基于中国的国情,法官应该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参考有用的舆论意见,然后再做出独立的判断。”

㈧ 请问大众舆论的关注对司法审判有何利弊

我个人认为,利在于监督司法是否公正;弊在于会影响司法审判,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舆论从而影响判决。

㈨ 在案件中,究竟是舆论在审判,还是司法在审判

是司法在审判舆论是影响司法审判的外部因素

㈩ 大众舆论对于个案审判是否有利于司法公正

保障司法公正指的应该是保障司法机关在运作国家法律的过程中持公平的态度版,正确的方法。因此我觉得权大众传媒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把整个司法运转公开化,透明化,通过这种舆论监督来减少,防范里面的猫腻。说白了,就是对司法人员进行监督,把不见得人的东西曝光,借以打击不正之风。 而保障这个词应该是辩论双方争夺的焦点,保障,应该定义为对司法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是通过司法过程的透明化创造一个可能公正的环境,可以通过对司法人员的监督遏制不正之风。总之,只要大众传媒有助于司法趋于原则上公平正义,运作上正确,我们就说它能起到保障的作用。正所谓法难责众,不公正行为还是需要舆论监督。 另外一个焦点应该是是否二字,我觉得这里把它理解为事实判断会对正方比较有利,只要证明大众传媒的确是有利于司法公正,的确在司法过程中起到了保障其公正的效用,我们就说它保障了司法公正。但是这和楼上有朋友说的大众舆论左右执法和司法公正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说的大众传媒它只能把司法公开化从而达到舆论监督的效用,法律的判罚本身不会被舆论所左右啊。

热点内容
加盖公司印章的借据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2 12:11:05 浏览:990
房屋备案登记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2 12:02:19 浏览:936
景洪市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8-22 11:42:43 浏览:15
水泥厂保安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2 11:42:36 浏览:729
法官考试民事案例分析 发布:2025-08-22 11:42:27 浏览:295
简述经济法的独立性 发布:2025-08-22 11:41:49 浏览:347
行政法律实务论文 发布:2025-08-22 11:27:30 浏览:437
华东政法2017民商法学 发布:2025-08-22 11:25:50 浏览:719
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条 发布:2025-08-22 11:17:38 浏览:496
外包业务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2 11:13:27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