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是平等
1.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_____等 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纂时间
2016-2020年[2]
制定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
颁布时间
2020年5月28日[4]
施行时间
2021年1月1日[4]
颁布大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4]
88%的人还看了
民法全文
常用法律法规100条
民法总则全文
2020年新劳动法
立法经过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2]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3]。12月23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体现对合同的保护,二审稿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12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春耀作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据沈春耀介绍,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12月2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4]。12月2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5]。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6]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7][8]
2. 民法典规定的平等主体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的平等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种。
《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 为什么民法典始终贯穿“平等”的立法精神
因为民法典中间的个体,它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平等,所以说在制定这个法律过程中间,必须要遵循这个平等的原则,来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立法准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统帅和指导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的制定,以避免民法内部矛盾,从而保持民法体系的和谐一致,借以实现民法整体功能。
第二,具有行为准则的功能。
第三,具有法律解释准则的功能。由于成文法自身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般规则对具体案件之局限性,有限规则对无限客体之局限性,模糊规则对确定事项之局限性,稳定规则对发展事物之局限性,刻板规则对丰富内涵之局限性),克服成文法局限的经常性手段是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3)民法是平等扩展阅读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z费借贷、生产生活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而之前有很多条款政策都不全面。民法典的颁布可以让更多的问题有法可依。
对于国家而言,民法典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法典在“安邦定国”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大家所熟知的《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历经多次修改,至今仍是法国现行的法律,在维护国家稳定、助推社会进步的作用有目共睹。这也正如拿破仑自己所说,他真正的光荣并不是打了40多次胜仗,而是颁布民法典。
4.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和什么原则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这是民法典第九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 民法总则中的平等原则的内容是怎样规定的
6. 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能力是否平等
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五条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7. 民法典中平等原则的含义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法中的平等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第二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8.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什么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9. 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
《民法典》在第二条中明确了调整范围,即“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本条明确了“平等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具体包括三类:一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体;二是法人。法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三是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