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㈠ 《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为什么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鄙人之见,制定和发布是两回事。国务院把白皮书制定完了,委托给新闻办公室发布。。。。。
㈡ 法官等级有哪些
法官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级、二级;
(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2)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展阅读:
2015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法官的履职保障,给法官稳定的职业预期。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经表示,现行的法官完全按照公务员管理,因受职级职数的限制,广大基层法官退休前多数只能享受到科级待遇,加之工资待遇未能体现职业要求和专业特点,导致法官的职业尊荣感不强。
因此,建立法官固定期限晋升和择优选升并行的晋级制度,是提高法官职业尊荣感的重要路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保障制度是完善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基础。
㈢ 中共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什么位置
就在司法部。
㈣ 司法所有哪些岗位职务都叫什么
司法的岗位职务:
(一)办公室: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保密、信息、网络、督办、外事、信访、政务公开、安保、应急管理、计划生育及综合性文稿的起草等工作;起草司法行政工作规范性文件;承担局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相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二)人事科: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负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法制宣传科(挂县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负责拟定全县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指导各乡镇、各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承担县全民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四)基层工作科:管理、指导全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管理、指导全县法律服务所的业务工作;管理、指导司法所工作;负责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工作者资格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管理、指导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全县法律服务者协会、人民调解协会的工作。
(五)财务科:拟订全局有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负责局机关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承担有关专项资金和部门预决算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装备工作。
(六)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全县公证、法律援助管理工作;负责全县律师执业资格、公证员执业资格的初审上报工作;指导监督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
负责全县律师机构在国(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初审上报工作;监督管理全县律师机构及在我县设立的国(境)外律师机构和律师的执业活动。
(七)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负责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社区矫正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实施;管理、指导各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培植、发现和推广典型;负责拟定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处理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咨询来信来访和请示等;完成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八)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法律援助的咨询接待;负责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审核,确认案由,提出予以援助或不予以援助的意见;负责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指派;负责法律援助中心的文件、卷宗的归档、管理工作。
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培训工作;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统计工作;负责法律援助案件补助的统一领取、发放工作;负责法律援助的宣传、总结工作;完成司法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
(4)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展阅读:
司法局主要职责:
(一)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编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组织、指导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三)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研究制订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五)负责管理本市律师、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证机构及公证活动;研究律师、公证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并提出实施办法。
(六)负责管理本市法律服务机构和在京设立的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指导本系统的社会团体工作。
(七)指导本系统法学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
(八)负责指导区、县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员、基层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九)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工作和对外宣传、交流工作。
(十)指导和管理本市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
(十一)负责本市仲裁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十二)负责本市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十三)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十四)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㈤ 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纲要”有哪些亮点
在千呼万唤之后,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消息终于来了。新年伊始,一个有关未来五年司法改革走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简称“四五改革纲要”)终于出台了。
2014年7月初,最高法院在济南会议上发布了一个语焉不详的有关“四五改革纲要”的提纲性内容,为此引出了各大媒体的误传报道乃至多种猜测。最高法院领导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些猜测乃至希望的呼声,因而决定进行修订。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如何吸收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当然也成了修订者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26日正式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法发〔2015〕3号),并将之作为修订后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贯彻实施。我们看到,与去年7月发布的“四五改革纲要”大概内容相比,刚刚发布的《意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贺小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过去的“四五改革纲要”是45条,现在已经扩展到了65条。因此,整个《意见》涉及的内容包括7个方面、65项改革举措,约11000字。
毫无疑问,这份涉及法院组织体系、司法管辖制度、法官履职保障、审判权力运行、法院人事管理等各个层面的《意见》,必然是指导未来五年法院改革的重要纲领。也就是说,无论是叫《意见》还是称“改革纲要”,未来五年的司法改革走向均已载入其中。那么,这一份修订过的“改革纲要”与去年7月发布的提纲性内容有什么区别?这份《意见》到底说了什么呢?究竟有哪些亮点呢?
众所周知,近十几年以来,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探索与努力:一是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司法制度宏观架构的改革,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国家的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的相互独立性和平衡制约机制即司法权力配置问题;二是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系统内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改革,即如何解决纵向上下级司法机关之间的领导和监督机制、横向的检察对审判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有关司法人员的内部选任和奖惩机制、有关律师对审判和检察的监督机制等;三是以“司法效率”为核心的具体的司法程序的改革,即如何解决在保证司法公正前提下提高办案效率的问题。
对此,这份“四五改革纲要”既回应了近年来司法改革的探索与努力,又吸收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而对诸如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法院人员职业化建设等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有关的重大改革难题,做出了周密部署与精心规划。同时,还设定了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是到2015年底,健全完善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配套齐全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体系完备、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立覆盖全面、系统科学、便民利民的司法为民机制。二是到2016年底,推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形成定位科学、职能明确、运行有效的法院职权配置模式。三是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和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四是到2018年底,推动形成信赖司法、尊重司法、支持司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通过阅读与研究,从媒体人的眼光来看,我认为,这份“四五改革纲要”在如何解决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将对以下六大困惑或者难题予以解惑与攻坚,以求实现体制性突破。
一是在管辖体制上解决上下关系。除了散见于七个部分的文字表述,从第1项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与第4项行政案件管辖制度的改革乃至第19项完善审级制度、第20项强化审级监督的内容来看,司法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上下级法院的监督职能定位问题。第一巡回法庭与第二巡回法庭已经开始挂牌办公,其职能是审理跨行政区划的重大民商事、行政等案件,以确保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并致力于调整跨行政区划重大民商事、行政案件的级别管辖制度,最终实现与最高人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有序衔接。而行政管辖制度的改革则是希望通过提级管辖和指定管辖,逐步解决“去地方化”问题。当然,还要进一步改革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制度,科学确定基层人民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逐步改变主要以诉讼标的额确定案件级别管辖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提级管辖制度与审级监督制度的改革,明确一审案件管辖权从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转移的条件、范围和程序,严格规范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的条件和次数,完善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文书的公开释明机制和案件信息反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和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的司法改革目标。
二是在工作机制上解决内外关系。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三部分“优化人民法院内部职权配置”与第四部分“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规定中。着重通过解决从
㈥ 司法部和法制办合并吗
重新组建司法部,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到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内室。
全面依法治国是容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统筹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法律事务管理和普法宣传,推动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方案提出,将司法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司法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6)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展阅读
改革后的司法部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一)拟订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监狱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监督管理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负责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戒毒场所的管理工作;
(四)拟订全民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方、各行业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工作和对外法制宣传;
(五)负责指导监督律师工作、公证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负责港澳的律师担任委托公证人的委托和管理工作;
(六)监督管理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导、监督基层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和帮教安置工作;
(八)组织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㈦ 何帆的介绍
男,1978年1月出生抄于湖北省襄阳市,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高级法官。1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6年获刑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武汉市公安局巡逻民警处见习,2000年至2003年在武汉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工作。22006年进入最高人民法院。3其中,2006年至2007年先后在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四庭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现主要从事司法改革的调研、规划及方案起草工作,是《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起草人。4业余从事法政题材作品著译,有专著、译著若干。5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2014年“中国青年领袖”。
㈧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属的办公室(全称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内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央司改容办),则具体负责相关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央司改办的负责人通常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兼任,比如现任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姜伟。
㈨ 如何改革现行司法体制,保障司法独立
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就不是网络知道了,而是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办公会议上的发言内了。
保障司容法独立最重要的是体制保障,其中一种是三权分立,但在中国这是没有可行性的。而且,即使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做不到司法独立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所以三权分立与司法独立并没有应然的关系。
那么剩下的还有通过其他辅助手段保障。在中国,正在讨论中的是人、事、物的独立保障制度。
人,指对于司法系统(仅指审判系统)的人员招录、晋升、调配等给予独立的评价与任用体系
事,指对于司法系统的案件管辖,审判内容给予独立的思考空间
物,指对于司法系统的物质保障给予独立的预算体系。
将全国法院的预算纳入到统一的预算体系内是目前正在慢慢尝试的一部分。
就目前而言,司法独立与司法腐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保障司法独立,其目与功能的仅在于提高司法公信力而已,其他的抑制腐败等功能顶多算是个附带性功能。
所以,不能急功近利地看待司法体制的改革,对于司法独立而言,也仅是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小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