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胁迫司法解释

胁迫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1-12-20 08:29:02

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强奸罪。定性的胁迫的解释

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一、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所谓暴力手段,是指不法对被害妇女的人身行使有形力的手段,即直接对被害妇女采取殴打、捆绑、堵嘴、卡脖子、按倒等危害人身安全或者人身自由,使妇女不敢反抗的手段。

所谓胁迫手段,是指对被害妇女进行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使妇女不敢反抗的手段。胁迫的核心是足以引起被害妇女的恐惧心理,使之不敢反抗,从而实现强行奸淫的意图。既可以直接对妇女进行威胁,也可以通过第三者进行威胁,既可以是口头胁迫,也可以是书面胁迫,既可以以暴力进行威胁,如持刀胁迫,也可以以非暴力进行威胁,如以揭发隐私、毁坏名誉相胁迫。

所谓其他手段,是指采用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妇女不知抗拒或者不能抗拒的手段,具有与暴力、胁迫相同的强制性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其他手段有:用酒灌醉或者药物麻醉的方法强奸妇女;利用妇女熟睡之机进行强奸;利用妇女患重病之机进行强奸等。

二、具体法律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㈡ 法律上的威胁与胁迫有区别吗

王某涉嫌强迫交易罪行为。
刘某与唐某之间的买卖字画的行为是基于一方受胁迫达成的,因此买卖合同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无效。

㈢ 如何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胁迫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专信誉的损害进行胁属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㈣ 胁迫的法律

胁迫,指以给他人的人身或者 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例如,甲以对乙造成人身伤害相威胁,强迫乙与之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因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的意志,对于这种行为,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㈤ 法律规定什么情况属于胁迫

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法律咨询 关于胁迫协议

算是胁迫协议,是无效合同。乙,丙是恶意串通关系。里面内容涉及到侵害你的人身权,财产权的问题的话 乙,丙是共同侵权人。
现在问题是 你得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受胁迫而签下那个协议的。要是你证明不了,仅凭你的片面之词法院不会支持你。
为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必须收集好他们威胁你的证据,并且,2年之内主张合同无效。
因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㈦ 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分类】 合同类法律常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贸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由此可见,胁迫是一方向另一方表示施加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另一方基于此恐惧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和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 (l)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 (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该要件要求胁迫行为与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据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胁迫。 胁迫和欺诈是两个比较相近的概念,因为二者主观上都有故意,并且其实施的行为都具有不法性。

㈧ 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认定构成胁迫行为的方法:
(1)胁迫人一方主观上具有胁迫的故意;
(2)胁迫人一方客观上实施了胁迫行为;
(3)被胁迫人因胁迫,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了合同;
(4)胁迫手段违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法中的胁迫的概念是什么

依据《合同法》有关胁迫相关司法精神,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
纵横法律网-广东天汇律师事务所-余守学律师

㈩ 强奸罪中胁迫情节怎么司法认定

凡是违背妇女意志的,使妇女不敢或不能反抗的,都属于强奸罪胁迫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热点内容
如何阐述经济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发布:2025-08-20 16:00:49 浏览:959
刑法案例和分析 发布:2025-08-20 15:36:27 浏览:420
刘继峰不是法大经济法所长 发布:2025-08-20 15:27:49 浏览:285
社会法经济法行政法 发布:2025-08-20 15:27:04 浏览:156
劳动法计算月薪工资 发布:2025-08-20 15:25:34 浏览:224
劳动法那年实施 发布:2025-08-20 15:24:37 浏览:670
闽清法院 发布:2025-08-20 15:23:48 浏览:803
疫情的法治宣传 发布:2025-08-20 15:14:50 浏览:827
新劳动法对拖欠工资的处罚 发布:2025-08-20 14:58:29 浏览:119
底薪劳动法 发布:2025-08-20 14:58:22 浏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