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民法热点案例分析
A. 求今年的热点民法案例和详细解析
民法学家点评2010年热点民事案件
民事权利保护差别就在毫厘之间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案在和解声中落幕,“嘴硬”的宋祖德在谢晋83岁遗孀面前低头服软,“海运女”裸照泄露告得网络赔钱又赔礼……
他们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给2010年中国民事审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点评了2010年发生的热点民事案件。
杨立新说,民法的强制力就表现在保护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强制力上。研究2010年的热点民事案件可以发现,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保护的正确与差误,大概就在毫厘之间:向左偏一点可能是错误的;向右偏一点可能也是错误的。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案
审案和受理一波三折
【案情】湖南省邵东县的罗彩霞在2004年高考后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同学王佳俊却用她的名字“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罗彩霞不得已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王佳俊于2008年毕业,应当2009年毕业的罗彩霞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了教师资格证书,还遭遇到其他一系列困难。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是某县公安局政委,利用关系为王佳俊侵害姓名权创造条件。罗彩霞向天津的法院起诉后,法院积极调解,历时一年有余终于调解成功,王佳俊和王峥嵘承担侵权责任。现在罗彩霞已拿到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点评】罗彩霞案的受理和审理可谓一波三折。调解结果皆大欢喜,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也符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注重调解的原则。不过,此案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把这个案件就当作一个普通的民事争议处理,受理和审理就不会有这些波折。
谢晋遗孀告赢“宋大嘴”
批评越界揭隐私属侵权
【案情】导演谢晋在浙江上虞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活动时,在酒店突然辞世,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谢晋去世后,宋祖德和刘信达在博客上发表诽谤谢晋的文章。谢晋的遗孀徐大雯将两人告上法庭。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宋祖德和刘信达败诉。宋、刘不服上诉。2010年2月1日,二审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赔偿徐大雯各类损失约29万元并在报纸上公开道歉”的判决。5月19日,静安区法院在《解放日报》刊登“执行公告”,限令宋祖德5月24日到庭履行判决。最终,宋祖德向徐大雯认错。
【点评】应该说,本案的争议不在于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权,而在于保护名誉权。怎样区分两种侵权行为的界限,在于毁坏的是权利人的评价,还是暴露权利人的隐私。徐大雯主张两被告所“揭露”的不是事实,而是捏造,而被告一方对此也不能举证证明所述的事实是真实的,因此,这就不是涉及隐私,而是涉及评价,侵害了谢晋的名誉权。
我也看过宋祖德写的一些文章,敢怒敢言,无所顾忌。当时我还纳闷,这些被暴露隐私的人怎么就没有出面维护权利的呢!依我看,在很多时候,他确实是在揭露他人隐私。进行社会批评应当遵守批评的规则,超越正当批评的界限而诽谤他人,或者揭露他人隐私,都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社会欢迎直言批评,但强烈谴责对他人名誉、隐私无所顾忌的恶行。应当特别肯定受诉法院在本案中的态度,是非分明,立场鲜明,并且最终使侵权人认识错误,认真执行生效判决。这样的法律适用结果特别值得赞赏!
女记者诉黄健翔诽谤案
被告挨批背后值得体味
【案情】黄健翔在新浪网发文,披露某电视台女记者与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的性丑闻。中央电视台女记者陆幽认为,黄健翔文中所指的女记者就是自己,侵犯了她的名誉权,请求法院判令黄健翔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50万元。一审法院驳回了陆幽的全部诉讼请求。二审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但确认,现有证据虽无法认定黄健翔涉案文章的相关内容特定的指向陆幽,但黄文对他人私生活的评论的确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黄的不当行为予以批评。
【点评】判决书是以原告证据不足为由而判决原告败诉的。确定侵害隐私权或者名誉权责任有一个标准:当报道的内容没有指明所报道人物的具体人格特征时,只要原告能够证明报道中的人物能够基本锁定为原告,就应当认为原告的举证责任已经完成。令人意外的是,判决书对被告的行为没有认定为侵权,但却对被告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就是说,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是违法的,只是由于证据还不够充分,不能认定侵权。而在侵权责任与法院批评之间似乎隐藏着一些其他问题。
网传“海运女”不雅照案
侵权与否尺度把握精准
【案情】殷小姐与朱某因感情不和分手,朱某便将大量涉及她隐私的图片上传至互联网。殷小姐称,至2009年6月2日,以网络为代表的搜索网站对上述图片及其私人信息未进行任何处理,并在网络网站开设的“网络”栏目专设“海运女”词条,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网络公司辩称,搜索引擎所起的是检索作用,本身没有刊登、发布、传播涉诉照片,且在殷小姐投诉前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断链。法院认为,在网络中专设词条,并且保存侵权信息,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责任,判决网络败诉。
【点评】网站侵权与不侵权的尺度应当十分精准,侵权责任法第36条明确规定了界限:网站侵权责任的确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站上实施侵权行为,要自己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提示规则和明知规则确定承担连带责任。
提示规则,是被侵权人对网络用户在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有权向网络服务提供者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该侵权行为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失的扩大部分构成侵权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侵权行为而不采取必要措施的,构成侵权连带责任。
本案中,网络并不是直接的侵权人,但对网络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未尽必要注意义务。特别是其对受害人专设网络词条,文字说明该链接为“上海海运学院海运女艳照门最全照片合集”,显然属于明知。
法院判婚前债务谁借谁
还兼顾保护共同及个人财产
【案情】被告何某向原告张女士借了15万元,因是朋友关系,没有出具借条。2008年2月,何某与张女士登记结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明确15万元是原告的婚前个人财产,债务仍然有效。张女士催何某还债,何某出具借条,承诺于2008年12月31日前还清。此后,何某在赚钱养家的同时,陆续归还了张女士10万元。但2009年10月,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何某还差5万余元没还。发现何某不打算再继续还钱后,张女士起诉。法院认为该款项并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何某应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判决何某偿还借款,同时按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点评】在较长时间的婚姻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侧重保护夫妻财产的共同性,而忽视夫妻财产的个人性。2002年婚姻法改变了这种做法,兼顾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保护。
诚然,夫妻在婚前借的债,当然是婚前财产,并不因为双方结婚而发生财产的混同。夫妻婚后共同生活不能改变婚前个人财产的性质。在婚姻存续期间债权人主张清偿,也符合法律规定;离婚后,债权人主张债务人承担清偿责任,依法当然应当准许。
不过,应当考虑到的是,双方当事人为了婚前个人财产甚至是婚前相互之间的债务斤斤计较,可能会影响双方感情。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本案正是这样,两个人纠结于相互之间婚前债务,因而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在感情和个人财产发生冲突时,当事人应当有一个正确选择。
新京报诉浙江在线侵权
起诉一次还是一万余次
【案情】新京报社于2008年将浙江在线网站诉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该网站未经授权转载原告大量作品,原告要求该网站赔偿损失200万元。杭州中院审理后认为,原告起诉的侵权事实共有7000余篇作品还另有照片,需要分拆立案,分别起诉。新京报拒绝分拆起诉,因此,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新京报不服上诉。今年7月2日,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关于分案起诉的裁定。
【点评】本案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掰扯实体法的问题,而仅仅是纠缠于程序——7000余篇文章和2000多幅照片加在一起是一万多个侵权行为,因此不能一起起诉,而应分别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集团诉讼和代表诉讼,众多标的相同的案件当事人不同的,都能够为了方便当事人和方便法院审理而合并为一个案件起诉,新京报起诉的案件还不是集团诉讼或者代表诉讼,而是同一个原告和同一个被告,只是侵权的事实较多而已,这正是合并审理的正当理由。一次起诉与一万次起诉,当事人完全相同,孰优孰劣,难道不分明吗!
读者诉中华书局索“挑错奖”
兑赏“应当”“可以”截然不同
【案情】中华书局曾经公开承诺:对指出出版错误的读者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实施次品召回制度,真诚赔礼道歉。后原告白平为其出版发行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挑错形成的文字近30万字;《康熙顺天府志》一书,挑错620多处。多次协商未果后,白平起诉,要求中华书局支付挑错奖10万元、召回涉诉图书、赔礼道歉并将他评为“优秀读者”或给予他其他精神奖励。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明确承诺对指出出版物错误的读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应履行该承诺,但鉴于该承诺的奖励内容并不明确,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原告严谨的学术态度及作为中华书局忠实读者给予中华书局的关心,亦值得肯定。中华书局可以依据其惯例,给予原告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至于原告要求被告召回两书的诉讼请求不属于法院审查范围。
【点评】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内容不够确定的悬赏广告。出版商作为商家,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守信用,重履约。可是在当下,诚信似乎已经不那么受人尊崇了。
B. 2011年热点民法案例分析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11)临刑初字第104号
公诉机关湖南省临武县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林江牛,曾用名“林煤牛”,男,1965年5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临武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住临武县广宜乡龙水邝家村委会三组。因涉嫌犯抢劫罪,于2010年9月1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5日被逮捕,同年11月22日被临武县公安局依法予以监视居住,2011年7月22日被临武县检察院取保候审,2011年8月4日被临武县人民法院取保候审。现在家。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检察院以湘临检刑诉[2011]84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林江牛犯抢劫罪,于2011年8月4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临武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雷卫华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林江牛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检察院指控:2007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三)简远文来到邻近的龙水邝家村王顺凤家以扑克牌开吊形式参与赌博。开始输了百多元,后来,简远文就提出由他坐庄,赌注为1至50元。半小时后,简远文便赢回数百元钱。当简远文骑摩托车准备离开时,被告人林江牛与黄石强、邝建建(均在逃)等七、八人拦住,抢走简远文8120元现金。被告人林江牛将所抢得的8120元当场分给黄石强、邝建建等人,被告人林江牛自己分得现金600元。
针对上述指控,公诉机关向法庭宣读和出示了被告人林江牛的供述,被害人简远文的陈述,证人邝丙贤、黄利英、王国发、王顺凤的证言,被告人林江牛的户籍证明,收据,立案、强制措施等文书等证据。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林江牛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请依法惩处。
被告人林江牛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无异议。
经审理查明:2007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三)早上8时许,宜章县迎春镇大津村民简远文与其妻李远娥来到临武县广宜乡元富村亲戚家拜年时,简远文来到邻近的龙水邝家村王顺凤家以扑克牌开吊形式参与赌博。开始输了百多元,简远文就提出由他坐庄,赌注为1至50元。半小时后,简远文便赢回数百元钱,恰巧其妻子打电话来催促其回家。当简远文骑摩托车准备离开时,被告人林江牛与黄石强、邝建建(均在逃)等七、八人在村口一空坪处将简远文拦住,黄石强、邝建建以简远文打牌出千使诈为由,将简远文和他的摩托车踢倒,并打了简远文几拳,威胁其把钱拿出来,简远文就将身上的8120元现金拿给了被告人林江牛。被告人林江牛将所抢得的8120元当场分给黄石强、邝建建等人,被告人林江牛自己分得现金600元。事后,被告人林江牛等人将所抢得的部分赃款5800元人民币上交了村委会。
一审诉讼期间,被告人林江牛向本院退出犯罪所得赃款人民币六百元。
上述事实,有经庭审举证、质证和本院认证的下列证据予以证实:
⑴、被告人林江牛的供述证实,2007年正月初三中午12时许,我从家里到我村的曾凡军家去,看到有蛮多村民都围在一张桌子上打一种“吊牌”,开庄的是个宜章仔,于是我也掏了100元钱开始买“吊”。打了一个小时左右,我身上400多元钱全都输光了。后来我就回家了,回去不到半个小时,我又去了曾凡军家,宜章仔他们已经没有打牌了,听到村民讲宜章仔打牌耍手脚,每次到村子里打牌都是赢钱,所以黄石强、邝建建提出“要把那开庄的宜章仔身上的钱全都搞掉。不久,宜章仔便骑起摩托车出来了。在我村新学校的操坪处,邝建建把宜章仔拦下来,这时黄石强气凶凶的冲过来,对着宜章仔踢了一脚,宜章仔连车带人一起倒在了地上。当宜章仔起来时,邝建建也靠过去打了宜章仔几拳,后来被我拦住了。我还和村民讲,打人就不要打。被我拦住后,邝江球、邝建建、邝献军等人就叫宜章仔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宜章仔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把身上的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了,我看见他掏了两个口袋的钱,另还有一个红包。有人提出把宜章仔的手机拿起,我就说一个烂手机就不要了。黄石强、邝建建等人要我先接起宜章仔的钱,我们从宜章仔那里一共搞到8120元钱,在学校操坪里当场就分掉了。我和邝江球、黄石强、邝建建、邝利军、邝献军每人分了600元钱,剩下的钱也全都分完了,分给了蛮多人。过了十来天,我和邝江球、黄石强等九人每人退了200元到村支书邝本贤那里,让村委出面处理我们抢宜章仔的事。
⑵、被害人简远文的陈述证实,2007年正月初三早上,我和我老婆到广宜乡元富村表姐家里拜年,听说龙水村有人打牌,就一个人骑摩托车到了该材的小卖部。我看到小卖部里有七八个人在打“吊牌”,于是自己也掏钱出来买,大约一个小时,就输掉了100多元钱。后来,我就说由我来坐庄,他们村的人都答应了。我坐庄半个小时左右,就把自己输了的钱都赢回来了,加上我老婆叫我吃饭,于是我就骑摩托车回元富村吃饭。当我骑摩托车到龙水村村口空坪时,就听见有人大叫一声“停下来才”,于是我想把摩托车就地停下来,可摩托车还未停稳就突然被一个人冲过来蹬了一脚,正好蹬在我的左腰部,我连车带人一并倒在了地上,这时又有7、8个人围着我一顿拳打脚踢。我被打了2、3分钟后,就有村民大声说“不要打了,怕打出人命来”,这时他们才停下来。接着其中有个人要我把钱拿出来,于是我就把这个口袋里的钱全都掏出来交给了他们。我被抢了8000元现金和一个120元的红包,总共是8120元钱。后来我听别人讲,他们抢我钱是说我在打牌时出了老千。通过打听,抢我钱的有龙水村的刚求、刚牛和所强(均为同音字)等人。
⑶、证人邝丙贤的证言证实,2007年正月初三那天,我没在村子里。回村后听村民反映,那个经常到我村打牌的宜章仔,今天到村里打牌时出老千耍痞,赢了五、六千元钱,村民叫他换牌继续打,宜章仔就不肯打了。村民因不服气,就叫宜章仔把赢的钱全部退出来,宜章仔看到情况不对就把钱都拿出来了。当天晚上8时许,村委代主任邝孝忠到我家里,拿了5800元钱给我,说这5800元钱是村民今天到宜章仔处搞到的钱,村民将这些钱上交村委处理。我听后把5800元钱接起了,并将钱作村委收入,入了村委账本。后这些钱全都用完了。
⑷、证人黄利英的证言证实,我听说林江牛等人从宜章仔处搞到有七八千块钱,后来他们交了5800元到村委。
⑸、证人王国发的证言证实,听村民讲,我村村民林江牛等人抢了宜章仔的钱。
⑹、证人王顺凤的证言证实我在村里开了个代销店。有一年正月初三,一个宜章人很早便到我家了,他到我家买了二付扑克牌,然后他便坐庄开吊,当时村里有很多人围着赌桌,有人或放一元、十元、五十元下注。后来听说这个宜章人打牌时耍了手段赢了钱,村里人就把他的钱拿走了。
⑺、退赃缴款凭证证实,被告人林江牛已退缴犯罪所得赃款人民币六百元。
⑻、收据证实,2007年3月24日,临武县广宜乡龙水村委会收到宜章罚款5800元。
⑼、被告人林江牛的户籍证明证实,被告人林江牛实施犯罪行为时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本院认为,被告人林江牛与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并劫取他人现金人民币8120元,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抢劫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江牛所犯罪名成立。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林江牛起次要作用,系从犯,依法减轻处罚。案发后,被告人林江牛认罪态度较好,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且积极退缴犯罪所得赃款,酌情从轻处罚。结合被告人林江牛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可对其适用缓刑。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七十二条第一、三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林江牛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已交纳)。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已追缴的被告人林江牛犯罪所得赃款人民币六百元,返还给被害人。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三份。
审判长曹夏宣
人民陪审员袁国政
人民陪审员王昭文
二0一一年九月五日
书记员陈金丽
C. 民法案例分析
不能交给甲,但是乙也必须返还200元给甲。在本案中,乙13岁,属于民法上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专人,他与别人订立属的合同需要其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乙的监护人乙母已明确表示拒绝追认,所以甲乙之间的订立的合同无效,乙不应将文曲星交给甲,同时,须返还给甲200元人民币。
D. 民法案例分析 急!!!!!!!!!!!!
1、如果五复个人都是恶意的制话,甲可以向其中任意一个主张返还原物,无法返还原物的用市价抵偿。针对于丁是一个特殊情况,因为他对原物已经有了加工,而且价值远高于原物,所以他是需要将原物的价值返还,而不是返还雕刻后的白马。除此以外甲也不可以向庚要,因为人民币占有即所有,他是可以处分钱然后赠与的,而且这不是刑事案件,不属于赃款,没办法追回。最终只能想乙丙丁戊讨要。
2、如果都是善意的话,乙要理解为善意只能是他是为了给甲筹措医药费而行事的无权代理,如果事后追认的话,这件事就可以有效,乙只要将32万现金给甲就可以了。另外的人,从丙开始就已经是善意取得了,甲不可以向丙丁戊要求返还。庚也是不可以的,理由和上面一样。
如有帮助,请采纳!
E. 民法案例分析
1、创作是来事实行为,不适用法律源行为中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即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完成了创作就能获得著作权,享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有效。已满16岁并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张某在购买彩电时符合这个条件,买卖合同有效。之后丧失行为能力,不影响之前买卖合同的效力。
3、配偶。对限制、无行为能力人财产的保管由监护人进行,而监护人的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关系密切的朋友……。只有前一顺序的监护人不能监护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时,才由后一顺序的人监护。这里,周某的顺序显然在刘某儿子之前,而且没有对刘某不利的地方。因此,应当由周某监护、保管财产。另外,小刘也不能起诉周某和刘某离婚,因为二人婚姻没有无效的地方,小刘不能介入二者婚姻的存续问题。
F. 民法案例分析
幼儿园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未成年在教育机构受伤 教育机构有监管责任 这是无过错责任
当然打人的孩子的家长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G. 民法案例分析
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可以从法的价值角度分析。法的价值有自由,公平,秩序。自由是法最重要的价值。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大宪章。法律就是保护人民自由的。对于公民来说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但自由不是无止境的,必须在法律的范畴内,你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公民在行使自由时必须不得触及他人的利益,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受到法律的调整。
本案中,李某与邻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相邻权的法律关系。相邻权是法定的权利。物权法第84条——92条都是关于相邻权的规定。李某可以主张邻居侵害了其相邻权。
H. 民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1.甲与乙的关系属于委托代理关系,甲未尽代理人的职责,将药材以低价形式卖与自己的专好友丙,并取得好属处费。此处可以判断为恶意串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应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乙有权向法院声请撤销甲与丙之间的交易行为并返还药材或补足差价。
对于楼上说也可属于效力待定的问题,我也查了一下,在学术上面,我们可以这样讨论,在实务上,我们仍然应当将恶意串通的民事行为归于无效民事行为里面。而且,即使是在学术上讨论恶意串通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待定问题,也是要进行区分的,恶意串通损害特定的第三人还是不特定的第三人。如果是前者则可适用效力待定,若是后者,则仍应适用无效民事行为。
2.乙在未得到甲的同意的情况下把甲的彩电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处分属于典型的无权处分行为。原因在于,乙对彩电不享有所有权,本不具有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但他将彩电以自己名义进行处分,且彩电的真正所有人并不知情,此行为构成无权处分。
附上说一句,如果丁是善意第三人,则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彩电的所有权,而甲则需请求赔偿损失。但如果丁是知情第三人,则不能取得彩电的所有权,甲得以基于物上请求权请求丁返还彩电。
I. 民法案例及其分析
1、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造成他人损害的,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案情]
原告李健,女67岁,家庭妇女。
被告丁建国,男,17岁,某钢铁厂徒工。
1986年7月9日晨,17岁的青年徒工丁建国骑自行车去上班,行至曙光饭馆东侧,将横过马路的李健撞倒,李当即昏迷,不省人事。医院诊断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虽经抢救脱险,但其出院后,一直卧床不起,神智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造成终身残废。李健的两个儿子作为代理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丁建国赔偿其母李健住院期间所花的住院费、医药费、营养费以及家属请假护理的工资损失等,共计人民币1300余元,并要求其承担今后的医疗费和护理费2000元。经法院审理查明,李健被撞伤确是丁建国骑车时违犯交通规则造成的,丁建国应承担赔偿李健经济损失的责任。虽然丁建国尚未满18周岁,但已接了父亲的班,在某钢铁厂做徒工,其劳动收入除可以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之外,还稍有节余。经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丁建国赔偿原告1000元,在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情况下,每月从丁的工资中扣除15元,待丁建国转正定级后每月给付20元,至付清为止。
[问题]
本案被告年满17周岁,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是由基本人承担还是应当其监护人承担?
[简析]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里所说的“视为”就是“等同”的意思。这就是说,在能常情况下,只有年满18周岁并且精神状态、智力发育正常的公民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能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并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也看作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情况。具有这种情况的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案被告丁建国已满17周岁,除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且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之外,尚有少许节余,因而在法律上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违法行为致人损害产生的民事责任就应由自己承担,不应由其监护人承担。因此,法院确定由丁建国本人承担赔偿责任是正确的。
2、十周岁以上的未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
[案情]
原告沈为,男,17岁,明光服装厂合同工。
被告李乙,男,16岁,华夏职工学校学生。
原告沈为进明光服装厂工作已有一年,每月工资和奖金所得,除生活开支外已积有300余元人民币。因上下班乘车不便,沈托邻居李乙代买一辆自行车。被告李乙是学生,听到沈为要买自行车,便想把父亲李复给他买的一辆新车卖给沈为。两人商定卖价为210元。李乙为了对其你隐瞒卖车的事实,要求沈为先付给他100元,自行车不要一下子拿去,每星期由沈为使用四天,李乙使用三天,三个月后李乙将车子移交给沈为,沈再将余款110一次付清。二人即按此约定办理。三个月期满,沈为要求李乙把自行车交给他,李乙表示同意,但要沈为先将110元交付后再交车。沈将110元交给李乙后,李说第二天给车,但届时又不给车,这样拖了有半个月。沈为无奈,只得告诉李乙的父亲李复,要求交车。李复听后表示自行车不卖,至于沈为付的210元钱,他愿意由他归还一半,沈为不同意。为此,沈为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
沈为与李乙买卖自行车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本案应如何处理?
[简析]
民事法律行为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首要的条件是行为人要有与其实施的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法律规定,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如何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认定,“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三条)本案被告李乙只有16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未征得其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出卖其父购置由他使用的自行车,这一行为显然与他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目前在我国,自行车是家庭财产中一项比较重要的财产,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来判断,显然,只具有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告李乙进行自行车买卖活动,是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尽管根据本案的情况,原告沈为是已满16周岁,有固定工资收入,中够维持自己生活的服装厂的合同工,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但固买卖民事行为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买卖双方必须都具有独立立进行民事活动的民事行为能力,此种买卖行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而本案买卖行为的另一方,即被告不具有独立进行买卖自行车这项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资格,因此,该项买卖行为即应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
至于本案的处理,应按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关于无效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的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处理。原、被告之间买卖自行车的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一方。即被告李乙应将收取的210元人民币返还给原告沈为。如果李乙将自行车价款210元全部或部分花掉了,而又无力偿还,则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由被告李乙的监护人承担返还价款的民事责任。
3、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
[案情]
原告王翔,男,38岁,教师。
被告赵玉珍,女,40岁,工人。
法定代理人顾文敏,女,58岁,赵玉珍之母,工人。
法定代理人赵明成,男,60岁,赵玉珍之父,干部。
赵玉珍从1965年起患精神分裂症,后经治疗有所好转,1970年5月与王翔结婚,婚后生育两个女孩。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赵玉珍的精神病时有发作,王翔四处求医,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但赵玉珍的病情自1979年以后日趋严重。1983年12月,王翔以赵玉珍患有精神分裂症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为由,向该县人民法院起诉,坚决要求与赵玉珍离婚。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赵玉珍长期患精神分裂症久治不愈,王翔又坚决要求离婚,事实证明夫妻关系已不能再维持下去。故于1985年3月判决王翔与赵玉珍离婚;两个子妇由王翔抚养;赵玉珍的生活费、医疗费由其所在单位负担;由赵明成(赵玉珍之父)、顾文敏(赵玉珍之母)担任赵玉珍的监护人。赵明成以离婚不当和年老不能担任监护人为由,代理被告上诉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赵玉珍自1965年起就患有精神分裂症,1970年与王翔结婚后,虽经多方治疗不愈,且病情日趋严重。经医院诊断,赵患有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已丧失组织家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在赵玉珍患病期间,王翔对赵玉珍尽了到了夫妻间应尽的扶助义务。经反复向王翔做的好工作,王仍坚持离婚。鉴于赵玉珍父母身体健康,有监护能力,且赵玉珍父母及弟、妹与赵玉珍关系好,由其你赵明成和其母顾文敏担任监护人,对于赵玉珍疾病的治疗和生活都比较有利。原审法院判决并无不当。故于1886年3月判决,维持原审法院判决。
[问题]
被告的父母是否应当作为被告的监护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父母同时做为监护人是否正确?
[简析]
依照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如果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由他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本案被告赵玉珍患有精神分裂症,其配偶王翔是提起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当然不能提任被告的监护人。根据本案情况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应由被告的父母承担监护责任。被告父亲有监护能力,拒绝担任监护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法院判决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处理正确。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监护人不宜承担监护责任的情况下,法院判决被告父母同时承担监护责任,对切实保护被告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也是合理合法的。
J. 民法案例分析
1.宣告死亡是在法律上结束其与相关人或物的法律关系,变不确定的关系为确定的法律关系。
2.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视为公民自然死亡。
3.依据《民法通则》第二十五条和最高院关于适用《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的规定,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不能返还原物的,应当适当补偿。该物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可不予返还。但依法取得原物的公民或组织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4.在此案例中,家具和瓦房(价格合理)已为第三人合法拥有,无法请求返还原物,其妻应将适当补偿陈某。存款应当予以返还陈某。
5.关于婚姻问题,最高院关于适用《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依据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