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事件

民法上事件

发布时间: 2025-08-18 03:22:23

❶ “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是如何定义的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一: 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能够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雹、洪水等)和意外事故(战争等)。不可抗力的出现可以使合同关系发生变更或解除,也可以使当事人免除侵权责任等。
2.时间的经过
一定时间的经过可以依法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发生。如根据时效制度的规定,时效期间的届满,可以使权利人的权利归于消灭;根据知识产权法的规定,法定保护时间的届满,可以使当事人享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及著作权归于消灭。
3.人的出生和死亡
自然人的出生导致该自然人人身权利的产生。自然人的死亡导致继承关系的产生,也可导致婚姻法律关系的消灭。
除上述情形之外,在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其他自然现象和客观事实,也可成为法律事实而引起民事法律后果。
二:行为是民事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包括积极的活动(称为“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活动(称为“不作为”)。
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必须能够依法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产生,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法律仅凭行为所产生的一定事实而直接赋予其法律后果的行为。该行为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以及行为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质无关。其主要包括:
(1)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造成他人损失而获得利益。如甲的鸡跑入乙的鸡群,乙占有甲的鸡无法律上的根据。又如甲拾得乙丢失的钱包据为己有,等等。不当得利对不当得利人产生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对受损一方产生请求返还的权利。
(2)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是指无法定或约定义务,为他人利益而管理他人事务并支出费用的行为。如当事人主动为邻人抢修房屋以避免倒塌并付出修理费用或遭受经济损失。无因管理对本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产生补偿管理费用的义务,对无因管理人产生请求补偿管理费用的权利。
除不当得利、无因管理行为之外,民事主体所进行的生产、创作、发明创造等活动,也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行为。
2.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实施的、试图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主要包括:
(1)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法实施的旨在引起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依行为人的意愿而产生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后果。这种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基本特征,即法律直接根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赋予其法律效果,属于合法的“表意行为”。如订立合同的行为、设立遗嘱的行为、委托授权行为等等。
民事法律行为是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最主要的法律事实。
(2)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行为成立后,其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尚不确定,必须等待法律规定的事实的出现才能具有效力的民事行为。如限制行为能力人超出法定范围独立实施的行为,必须等待其法定代理人承认才能有效。
(3)可变更、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撤销的民事行为是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经当事人主张即可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这种民事行为经当事人请求变更后,即成为有效的民事行为;经当事人请求撤销,则发生无效的后果。如果当事人不在法定时间内提出撤销请求,该行为即确定地具有法律效力。
(4)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是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依法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如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即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效的民事行为可以在当事人之间产生返还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后果。
3.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当事人实施的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
(1)侵权行为
民法上的侵权行为是指非法侵权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的行为。如侵权他人所有权、知识产权或人格权的行为等。侵权行为依法产生损害赔偿及其他法律后果。
(2)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是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订立以后,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又无法定免责原因,则违约行为人依法承担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除以上行为之外,某些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政行为、财政行为、司法行为以及仲裁行为等,也属于民事法律事实。

❷ 姘戞硶鍏稿叧浜庢剰澶栦簨浠剁殑瑙勫畾

涓銆佹皯娉曞吀鎰忓栦簨鏁呮槸鍚︽壙鎷呮皯浜嬭矗浠
姘戞硶鍏歌勫畾锛屼簨鏁呮槸鎰忓栭犳垚鐨勶紝瑕佷笉瑕佹壙鎷呮皯浜嬭矗浠伙紝瑕佷緷鎹鍏蜂綋鎯呭喌鑰屽畾锛屽傛灉鏄涓嶅彲鎶楀姏銆佺揣鎬ラ伩闄╃瓑鎯呭舰閫犳垚鐨勶紝涓嶉渶瑕佹壙鎷呮皯浜嬭矗浠汇
浜屻佺浉鍏虫硶寰嬭勫畾
銆婁腑鍗庝汉姘戝叡鍜屽浗姘戞硶鍏搞
绗涓鐧句竷鍗佸叚鏉 銆愭皯浜嬩箟鍔′笌璐d换銆戞皯浜嬩富浣撲緷鐓ф硶寰嬭勫畾鎴栬呮寜鐓у綋浜嬩汉绾﹀畾锛屽饱琛屾皯浜嬩箟鍔★紝鎵挎媴姘戜簨璐d换銆
绗涓鐧句竷鍗佷節鏉 銆愭壙鎷呮皯浜嬭矗浠荤殑鏂瑰紡銆戞壙鎷呮皯浜嬭矗浠荤殑鏂瑰紡涓昏佹湁:
(涓)鍋滄渚靛;
(浜)鎺掗櫎濡ㄧ;
(涓)娑堥櫎鍗遍櫓;
(鍥)杩旇繕璐浜;
(浜)鎭㈠嶅師鐘;
(鍏)淇鐞嗐侀噸浣溿佹洿鎹;
(涓)缁х画灞ヨ;
(鍏)璧斿伩鎹熷け;
(涔)鏀浠樿繚绾﹂噾;
(鍗)娑堥櫎褰卞搷銆佹仮澶嶅悕瑾;
(鍗佷竴)璧旂ぜ閬撴瓑銆
娉曞緥瑙勫畾鎯╃綒鎬ц禂鍋跨殑锛屼緷鐓у叾瑙勫畾銆
鏈鏉¤勫畾鐨勬壙鎷呮皯浜嬭矗浠荤殑鏂瑰紡锛屽彲浠ュ崟鐙閫傜敤锛屼篃鍙浠ュ悎骞堕傜敤銆
绗涓鐧惧叓鍗佹潯 銆愪笉鍙鎶楀姏銆戝洜涓嶅彲鎶楀姏涓嶈兘灞ヨ屾皯浜嬩箟鍔$殑锛屼笉鎵挎媴姘戜簨璐d换銆傛硶寰嬪彟鏈夎勫畾鐨勶紝渚濈収鍏惰勫畾銆
涓嶅彲鎶楀姏鏄涓嶈兘棰勮併佷笉鑳介伩鍏嶄笖涓嶈兘鍏嬫湇鐨勫㈣傛儏鍐点
绗涓鐧惧叓鍗佷竴鏉 銆愭e綋闃插崼銆戝洜姝e綋闃插崼閫犳垚鎹熷崇殑锛屼笉鎵挎媴姘戜簨璐d换銆
姝e綋闃插崼瓒呰繃蹇呰佺殑闄愬害锛岄犳垚涓嶅簲鏈夌殑鎹熷崇殑锛屾e綋闃插崼浜哄簲褰撴壙鎷呴傚綋鐨勬皯浜嬭矗浠汇
绗涓鐧惧叓鍗佷簩鏉 銆愮揣鎬ラ伩闄┿戝洜绱фラ伩闄╅犳垚鎹熷崇殑锛岀敱寮曡捣闄╂儏鍙戠敓鐨勪汉鎵挎媴姘戜簨璐d换銆
鍗遍櫓鐢辫嚜鐒跺師鍥犲紩璧风殑锛岀揣鎬ラ伩闄╀汉涓嶆壙鎷呮皯浜嬭矗浠伙紝鍙浠ョ粰浜堥傚綋琛ュ伩銆
绱фラ伩闄╅噰鍙栨帾鏂戒笉褰撴垨鑰呰秴杩囧繀瑕佺殑闄愬害锛岄犳垚涓嶅簲鏈夌殑鎹熷崇殑锛岀揣鎬ラ伩闄╀汉搴斿綋鎵挎媴閫傚綋鐨勬皯浜嬭矗浠汇
渚濇嵁銆婃皯娉曞吀銆嬬殑瑙勫畾锛屾剰澶栭犳垚浜嬫晠鐨勶紝瑕佷笉瑕佹壙鎷呮皯浜嬭矗浠伙紝瑕佺湅鎰忓栫殑鍘熷洜鑰屽畾銆傚傛灉鏄涓嶅彲鎶楀姏銆佺揣鎬ラ伩闄╃瓑鎯呭舰閫犳垚鐨勶紝涓嶉渶瑕佹壙鎷呮皯浜嬭矗浠汇備絾娉曞緥鍙︽湁瑙勫畾闄ゅ栥

❸ 意外事件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意外事件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另外一种是过失导致的。如果是因为过失导致的则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如过失致人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才追究责任,其余不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意外事件侵害了他人人身权益也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的原因所引起。“不能预见”是指当时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无法预见。从认识因素上来讲,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来讲,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❹ 什么是民法上的意外事件

你好,1、“来意外事件源”的发生是绝对不可以被预见的,“不可抗力”的发生是有可能被预见的,比如天气预报可以事先报告风浪情况,地震震源和影响地区。
2、“不可抗力”是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但是“意外事件”却是有可能被克服或避免的。
3、“不可抗力”不可以是第三人的过错行为,而只能是自然灾害或政府政策等重大社会事实。而“意外事件”应该包括第三人的过错行为。
意外事件,当事人承担过错责任!责任人应当因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赔偿责任,没有过失的,免责!
不可抗力,当事人得以免责!

热点内容
来宾兴宾区民法院 发布:2025-08-18 05:08:40 浏览:481
为什么精神病不用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8 05:01:43 浏览:165
赠予与遗嘱婚姻法 发布:2025-08-18 05:01:40 浏览:689
1980年婚姻法年龄 发布:2025-08-18 05:00:40 浏览:121
陈敏子律师 发布:2025-08-18 04:56:52 浏览:829
电子工资单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8 04:38:40 浏览:862
法治安全征文 发布:2025-08-18 04:34:20 浏览:837
国家司法部门 发布:2025-08-18 04:17:16 浏览:557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实施 发布:2025-08-18 04:17:15 浏览:729
约束性辩论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发布:2025-08-18 04:17:09 浏览: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