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学民法宝典考什么

学民法宝典考什么

发布时间: 2021-12-21 15:07:20

民法典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是颁布和实施,民法典里主要规定的是民事活动中的法律约束。涉及公民民事行为,但程度不至于达到刑事责任的,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指导和依据。

民法典对于日常司空见惯的买卖行为更是用了极大的篇幅进行了约束和规定,如合同的有效性,法人的构成等。同时对于合同还进行了分类规定和约束,对于经济一般活动的指导性大大加强。

民法典属于日常生活的法律大典,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说,都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其指导意义。

㈡ 民法典要如何备考

先背诵基础知识,请专家指导,多做考题训练。

㈢ 方志平的民法宝典适合司法考试吗

【司考攻略】司考各科备考重点及大概分值分布【司考必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整个司法考试当中性价比最高的学科,内容极少,分值比例极高,试题难度极小。建议大家在考前一个月左右全面复习。
法理学,卷一固定考查25分左右,卷四论述题可能涉及法理学的相关基本原理。本次大纲修改并不涉及法理学的核心考点部分,大家继续按照传统的法理学重点内容复习即可。
法制史(4分左右),没有必要全面复习,如果复习时间紧张,可以酌情放弃。
法学(25分左右),本次大纲修改涉及宪法的三个法律文件,其中《选举法》和《组织法》的变动内容需要大家重点把握,同期修改的《代表法》因并未列入大纲考查范围,因此可以忽略。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17分左右),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在今年的大纲当中列入了卷四的可能命题范围,这一变化大家要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够结合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全面把握。
国际公法(7分左右),本次大纲修订并不涉及国际公法的重点考点
国际私法(11分左右),重点把握最高院关于涉台判决及仲裁的认可与执行两个新增法规
国际经济法(11分左右),本次大纲修改并不涉及国际经济法的重点考点。
刑法(80分左右),《刑 九修正案》的相关内容毫无疑问构成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部分的考查重点,大家要特别注意结合新增罪名对其加以掌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两高于2016年 3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未列入2016年司法考试的考查范围,在备考时可以酌情灵 活把握。
民法(纯民法部分80分作用,知识产权部分10分左右,合计90分左右),民法部分的备考中,大家要特 别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的复习,这是绝对的重点。直接新增的考点“法人人格否认”由于在具体规定上与《公司法》的相关内容重合,大家可以结合起来把握。今年的大纲修改对于《侵权责任法》整体和《合同法》当中的“民间借贷”(借贷合同)这两个部分也有相当调整,也要引起大家足够 的重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55分左右),行政法部分的考点在今年的大纲变动中没有任何变化,大家重点要把握的是新增加的两个司法解释,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商法(52分左右),商 法部分的考点在今年的新大纲当中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结合新增的司法解释和修订的《保险法》与《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原有考点的内容作了调整,其中大家要特别注意变动较多的保险法部分的内容(预计今年会有3到5分的考查比例),《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幅度较小,并且本身考试价值相对较低(近三年并没有命题),大家酌情把握重点内容即可。
经济法(27分左右),经济法部分在2015年由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强势介入,分值有较大的下降,从35分下降至27分(主要在《劳动法》部分缩水),鉴于官方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部分的持续强调,预计2016年经济法部分的 分值会勉强维持2015年的状态。今年大纲的涉及到的新修法规共计五个,《食品安全法》构成绝对的重点,《商业银行法》把握重点内容即可,其余的三个法律文件,考试价值很低,可以酌情放弃。
民事诉讼法(70分左右),今年民诉部分 的改动相对较小,更多是针对2015年2月份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的相关内容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完善和调整,因此“民诉解释”不仅是去年的备考重点,今年其热度仍然不会下降。对于今年新增加的两个司法解释,预计都会有所考查,大家也要结合听课做到对重点内容的准确把握。
刑事诉讼法(70分左右),今年刑诉法的法规变动主要有 四个,其中《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本身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法”,而是一个2013年就开始施行的规章,因此对这个规定的复习主要还是结合刑诉法关于公安机关职权部分的内容来掌握即可。修订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改动幅度很小,注意个别条款即可。新增的《最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和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的法规变动重合,因此大家可以一并复习。绝对的重点是新增的《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属于必考内容,大家要仔细把握。
卷四答题看:指南针卷四突破120,杜洪波老师不解释
http://www.znzlaw.com/front/homepage!articleInfo.action?article.articleId=512

㈣ 怎么学习民法典

民法典全文共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和附则,是对1949年以来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因此,想要直观了解庞大的民法典体系与内容,单行本是不二之选。

目前市面上民法典的单行本非常多,内容大体以民法典全文文本为主,只是在封面工艺以及内文版式上有所差别。民法典全文10多万字,推荐可以选择32开的版本,书籍不至于太厚,便于携带与翻阅。

单纯以民法典全文为内容的“纯净版”外,部分单行本还特意附录了草案的说明以及条文要旨的解读,这些加分的“增值”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条文含义以及立法愿意。

除了通配版的单行本外,对于正在准备法考以及以民商事为主要业务的实务人士来说,「民法小全书」这样的法条汇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㈤ 最近想学习一些“民法典”相关的详细课程,不知道有什么平台可以推荐的

b站可以搜索,还有中国大学慕课mooc,都是不错的平台

㈥ 2020年民法典颁布,是要等民法典出来后再备考法考吗

当然越早复习越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于2020年5月交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民法是权利之法,它所调解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极为广泛,小到去菜市场买根黄瓜,去交个电费,大到公司设立,买卖飞机,还包括结婚买房,离婚财产分割等,民法与我们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那民法典的出台将对法考产生什么影响呢?
事实上,《民法典》的出台对法考民法最为重要的影响,在其对民事规范之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是考试重点,笔者择其重点介绍如下:
1、流押(质)制度
《物权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条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给出质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四百零一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解析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做出流押(质)的约定时,应属无效,但《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并未直接否认该行为的效力,而是明确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即抵押权人可就抵押财产实现抵押权。
我们知道无效之评判在民法中是最强烈之否定,一味无效,并不能很好处理民事问题,并有可能损害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规定,抵押权人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一方面不会损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进资金流通,真正发挥抵押权的功能,显为立法之进步。
这里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物权法》会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呢?
因为,此时抵押人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抵押财产价值大于应实现的债权额,当债务人到期不清偿债务就讲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时,就会使得抵押权人获得超额利益,这显然不道德,亦不能为诚实信用原则所容纳。
这边需要注意的是,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当事人可以约定将抵押物作价抵偿债务,这是抵押权实现的一种方式,不是流押(质)的规定,同学们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转让问题
1《物权法》
第一百九十一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四百零六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解析
抵押物转让在《物权法》中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曾经,老师给学生们的总结如下:
(1)抵押物仅指抵押物所有权变动而言如出卖、赠与、互易、出资、抵债,对抵押物设立抵押、质押、出租则不受限制。
(2)抵押权人同意,可转让,抵押人应当将转让所得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或提存;
(3)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受让人行使涤除权即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清偿,可转让;
(4)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买卖合同有效。
在这种模式下,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受让人也未行使涤除权时,抵押物是否能发生转让,在动产情况下,得看受让人是否善意,在不动产情况下,就不能转让。
如今,根据《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关于抵押物的转让,原则上明确,抵押期间抵押人有权转让抵押物,不论是否经过抵押权人同意,仅在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并且,抵押物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事实上,对抵押权人而言,不论抵押物在谁手中,只要抵押权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更有利于抵押物流通,发挥抵押物的担保功能,促进资金融通。此一改变,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
总之,《民法典》的出台对法考民法影响深远,同学们不可不察!

㈦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答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㈧ 民法典都有哪些考点

01
什么是民法典?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民社会的网络全书。我国的民事法律长期采用单行法立法形式,这使得各个单行法之间难免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法官在司法裁判中也长期面临找法的困难。
民法典的编纂,立足国情,解决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要求,妥善处理单行法律间的冲突,将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组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体系架构。
5月24日,主播说联播节目上,主播海霞这样形容民法典——专家说,民法典就是人民的权利大厦。如果说这个“典”字就是一栋楼,由很多“房间”组成,那么这些“房间”其实就可以看成是各种现有的民事法律,民法典就是把这些法律整合在一起。这个“典”字,方正、不杂乱,其实编纂民法典也不是简单汇编打包,而是体系化整合、丰富、完善。
02
民法典草案涵盖哪些内容?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物业费、离婚纠纷,民法典草案涵盖了民事活动的方方面面。
03
民法典的最大特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巍说:“这部民法典草案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权编。”创造性地将关于人格权的规定独立成编,这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中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在更好更充分地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目标的同时,也必将为世界法治发展提供新的样板,扩充新的模式。
“人格权编纳入民法典的编纂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举。”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也曾撰文指出,“人格权编进入民法典,是时代潮流的需求,也是时代潮流发展到21世纪所必然面临的问题。”
04
21世纪的民法典新在哪?
民法典草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很多新的规定。
明确隐私的定义、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设立“特别法人”、明确禁止高利放贷、注入“绿色”基因到总则编和相关分编中、新增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范围、增加打印或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细化网络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则……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民法典中充分彰显。
“对隐私权专门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是人格权编的一个亮点。”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表示,这体现了民法典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长期关注环保事业的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说,21世纪的民法典与19世纪、20世纪的民法典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须回应一些现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显然是典型的现代问题之一。
05
为什么说民法典是集大成者?
我国民法典立法历经百年,从一穷二白到邯郸学步,再到自主创新,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法体系,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事立法工作,民事立法与改革开放同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集大成者正是即将诞生的民法典。
民法典编纂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民法自身积淀的优秀成果。民法是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领域。它从罗马法发端,经过《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民法典》。经过长期积淀,我们的民法成果非常丰厚。此次民法典编纂继受民法的优秀成果和民法研究的丰富成果,尤其是中国学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优秀民法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民法典编纂还吸收了我国丰富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

㈨ 考驾校宝典主要刷什么题

刷考试题啊。主要是刷科目一和科目四的考题,共二千多题吧。你刷多几次,考试就会过关,因为考试就在那些题中抽,连数字都不会变,如果会有不同的题,最多就两三道,所以好好刷吧。

㈩ 学习民法典买哪些法律书籍好呢

民法典的深入学习需要准备哪几部书呢?以下是推荐,大家可以合理选择。

《民法典学习问答》。这部书主要对民法典中重要的章节或内容进行主要讲解,特别添加了案例,更能生动形象的描述。更能让读者结合自身与生活准确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应知应会100个民法典知识》。应知应会100个民法典知识主要针对于党群领导干部,主要聚焦了100个重要法律制度,将360个常见问题以案释法,方便领导干部快速,及时,准确的进行学习与掌握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学到这里,小伙伴们都应该清楚了,不同的人可以对应购买学习,当然,网上还有更多的学习资料,包括视频,讲座等。遇到具体的问题或者是更感兴趣的,大家可以深入搜索学习。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想要得到什么,就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必定会有所收获。

热点内容
1980年婚姻法年龄 发布:2025-08-18 05:00:40 浏览:121
陈敏子律师 发布:2025-08-18 04:56:52 浏览:829
电子工资单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8 04:38:40 浏览:862
法治安全征文 发布:2025-08-18 04:34:20 浏览:837
国家司法部门 发布:2025-08-18 04:17:16 浏览:557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实施 发布:2025-08-18 04:17:15 浏览:729
约束性辩论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发布:2025-08-18 04:17:09 浏览:483
劳动法的教学 发布:2025-08-18 04:17:08 浏览:357
劳动法停勤遭受损失 发布:2025-08-18 04:12:51 浏览:398
道德讲堂百科 发布:2025-08-18 03:57:19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