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解教
⑴ 司法所有哪些岗位职务都叫什么
司法的岗位职务:
(一)办公室: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保密、信息、网络、督办、外事、信访、政务公开、安保、应急管理、计划生育及综合性文稿的起草等工作;起草司法行政工作规范性文件;承担局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相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二)人事科: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负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法制宣传科(挂县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负责拟定全县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指导各乡镇、各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承担县全民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四)基层工作科:管理、指导全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管理、指导全县法律服务所的业务工作;管理、指导司法所工作;负责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工作者资格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管理、指导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全县法律服务者协会、人民调解协会的工作。
(五)财务科:拟订全局有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负责局机关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承担有关专项资金和部门预决算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负责司法行政系统装备工作。
(六)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全县公证、法律援助管理工作;负责全县律师执业资格、公证员执业资格的初审上报工作;指导监督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
负责全县律师机构在国(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初审上报工作;监督管理全县律师机构及在我县设立的国(境)外律师机构和律师的执业活动。
(七)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负责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社区矫正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实施;管理、指导各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培植、发现和推广典型;负责拟定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处理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咨询来信来访和请示等;完成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八)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法律援助的咨询接待;负责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审核,确认案由,提出予以援助或不予以援助的意见;负责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指派;负责法律援助中心的文件、卷宗的归档、管理工作。
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培训工作;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统计工作;负责法律援助案件补助的统一领取、发放工作;负责法律援助的宣传、总结工作;完成司法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
(1)司法所解教扩展阅读:
司法局主要职责:
(一)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编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组织、指导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三)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研究制订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五)负责管理本市律师、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证机构及公证活动;研究律师、公证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并提出实施办法。
(六)负责管理本市法律服务机构和在京设立的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指导本系统的社会团体工作。
(七)指导本系统法学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
(八)负责指导区、县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员、基层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九)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工作和对外宣传、交流工作。
(十)指导和管理本市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
(十一)负责本市仲裁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十二)负责本市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十三)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十四)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⑵ 如果已经解除社区矫正的人员,是否属于刑释解教人员呢
解除社区矫正人员是解除劳教人员,完成规定的教养活动回归社会属于刑释解教人员
刑释解教分为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
1、刑满释放是指在监狱服刑终止,刑期结束释放,
2、解除劳教是指在劳改农场、劳教所、戒毒所等机构完成规定的教养活动后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2)司法所解教扩展阅读
关于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的规定:
(一)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
(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
(三)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
(四)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五)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
(六)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七)督促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
(八)采取其他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措施。
⑶ 问:缓刑结束司法所让我拿解教通知书到派出所 是不是就可以外出了 不用定位我的手机了 谢谢
是,因为刑期已经执行完毕,已经恢复自由身。
⑷ 司法所的职能
1、指导管抄理人民调解工作,袭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2、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
3、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4、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7、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8、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4)司法所解教扩展阅读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县(区、市)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
在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体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参与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处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第一线。
⑸ 谁那有从新犯罪说明啊 跪求 死等 司法所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是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有一罪是过失犯罪,则不构成累犯;二是后罪犯罪时间,必须是在前罪执行完毕后五年以内;三是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你可以对照这几个点来确定他是否属于累犯。
⑹ 社区矫正人员解矫宣告为什么要在司法所进行
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解除社区矫正宣告由司法所组织。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
(6)司法所解教扩展阅读:
1、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规定为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监外执行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2、执行措施
另外,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要求,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人民法院必须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
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公安机关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
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狱管理机关要依法准确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并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 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
⑺ 司法所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具体承担着9项工作职能:
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和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城乡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纠纷多发的毗邻地区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网络,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开展对调解人员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水平;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的调解,做好预防矛盾纠纷、防止纠纷激化工作,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向本地党政领导、政法部门反映社情民意和民间纠纷情况,协助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经费和调解员补贴。
二、负责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依照有关规定,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考察、考核和管理,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
三、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负责规划、指导、监督本乡镇(街道)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指导辖区内村(居)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广辟安置就业渠道。
五、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承担本乡镇(街道)普法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组织建立基层法制宣传网络,负责培训法制宣传员队伍;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对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教育;定期对普法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总结经验,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六、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协助本乡镇(街道)政府制定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机制,推进各层次依法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乡镇(街道)政府的政务决策、建章立制和行政执法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指导辖区内村(居)委会建章立制,逐步实现村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
七、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民间纠纷处理工作。代表基层政府及时受理调处重大疑难纠纷;及时向基层政府请示汇报对重大疑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的调处情况,对随时可能激化的纠纷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大和恶化。
八、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参与对本地区治安隐患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协助参与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协助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配合、参与各种专项打击统一行动。
九、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司法所植根乡镇、街道,贴近基层,网络健全,组织严密,工作便利,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前沿,人民群众就涉及司法所职责范围的事情,可以到司法所咨询,寻求服务和解决。
⑻ 司法所的安置帮教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专量,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属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包括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法治与职业教育、刑满释放时的衔接、回归社会后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等环节的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对象主要是5年内的刑满释放人员和3年内的解除劳教人员。做好登记工作,掌握他们的动向和生活情况,做到底子清。
⑼ 乡镇司法所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单机版在那下载
哦,这个系统是司法行政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管控和帮教的管理系统,一般的人员无权下载,是司法行政系统的话,可以与他们联系,各地的具体合作的运营商不一样。我们这里是电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