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见死不救

民法上见死不救

发布时间: 2021-12-23 20:49:44

① 我强烈建议法律上增加见死不救罪

1、谁来作证呢?比如在野外,没有证人,那谁知道谁见死不救呢?还有,如果在街上,没有摄像头,没有任何人作证,那你知道谁经过且见死不救呢?不会有人作证的,作证就证明自己在场,也要坐牢的。
2、万一救人出事怎么办?比如救助人不懂医疗常识(一些情况虽然没有外伤,但是不能移动的移动了可能会导致死亡),导致被救人加重伤势死亡的情况怎么办?要是判刑,那以后肯定有人宁愿坐牢也不救助,要是不判刑,那死者家属不服。
3、如何判断自己行动就能挽回其生命并且难度不高的?这个行动不影响救人者本人生命安全的?例如溺水,要是旁观者一句水性不好你要怎么查,会游泳不一定能救人,很多人就是去救人反被拖下水淹死的。还有不知道别人有危险的情况呢?可能经过某地时,没注意看或听,不知道有危险就没有停下抢救,或假装不在家,这种情况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要查的话根本查不到。

② 见死不救在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

见死来不一定必须要救,这要看有没有救自助的义务,如果没有,见死不救是不会受法律规制的。
有救助义务的情况下,见死不救就要受到法律规制。救助的义务分为法定的义务和先行行为导致的义务。法定的义务如消防队员救火、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管护义务等。先行行为导致的义务,如带未成年人去危险的地方,就有义务对其此后遭受的危险承担一定的救助义务。
望采纳

③ 关于见死不救的法律责任

④ 见死不救是否负法律责任

见死不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一般公民见死不救承担社会舆论的谴责,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没有法律特定义务,但负有特定义务的公务员、工作人员及法律授权的人员不但违法甚至犯罪。如警察、党员、夫妻关系的,有抚养扶助关系的父母和子女。部分现有法律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再如交通肇事罪,如果肇事人逃逸致人死亡会加重刑罚。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条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第三十二条第四款又规定:“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另外,企业为维护正常的安全经营秩序也会聘请一些工作人员,如商场的保安、游泳池的救生员等。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他们对违法行为有制止义务、对违法行为的受害人有救助义务、对特定主体在特定情况下负救助的义务。他们见死不救需要负法律责任。

⑤ 见死不救,用当今的法律该如何定义

那要看对于救助他人,是否负有法定、约定或者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法定的义务,例如你是受难人的法定监护人约定的义务,例如基于合同关系,你有救助他人的义务先行行为的义务,例如是你的行为导致他人身处险境,于是你便负有救助的义务在上述三种情况中,若负有救助义务且有救助的能力,仍旧见死不救的话,就应当是违法的,严重的可能构成间接故意的杀人行为。若不负有上述三种义务,又或者负有上述三种义务而不具有救助他人的能力,那么,见死不救就只能是作为一种道德上的谴责,不能用法律来规范。

⑥ 见死不救在法律上叫什么杀人

见死不救可能造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但不是一定成立故意杀人
所谓不作为就是,有义务救助别人(应为),能够救助别人(能为),没有救造成了他人的死亡(因果关系)
根据我国刑法学基本理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义务
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指由其它法律规定并由刑法加以认可的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如果只由其他法律规定,而未被刑法认可,则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此外,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必须是具体的义务,宪法中所规定的义务属于一般性的抽象义务,有待于各具体法规的确认和细化,一般不适合直接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前提。
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
它是指一定的主体由于担任某项或者从事某种业务而依法被要求履行的一定作为义务。该类型的作为义务有的规定在法律法规中,也有的规定在具体行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应当注意的是,行为人只有在具有职业或者业务身份的情况下,才具有相关的作为义务。也就是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才能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
法律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
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引起一个积极作为的义务(行为人通过合同行为自我创设一个积极作为义务),行为人有义务履行。而一般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一定的义务,只产生违约的法律后果,并不会产生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只有在合同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给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严重侵害的情况下,这一作为义务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
先行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
先行行为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是由德国刑法学家斯特贝尔首倡的,1884年的德国判例首次确认了先行行为与法律,契约同样是作为义务的来源。我国刑法界的通说认为先行行为只要足以产生某种危险,就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而不必要求先行行为具有违法的性质。

⑦ 法律有没有规定,见死不救也是违法行为 宪法中没看到明确的条款。

没有,不仅是宪法,民法,刑法,甚至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各部法律的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见死不救是违法行为,因此见死不救不违法,不违规,不违章。仅仅只是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望采纳~

⑧ 中国是不是在法律上增加(见死不救罪)

看案件发生地在什么地点和条件,如果是单位,当事人又是领导,那么这位领导就有罪,如果是医生就有罪,如果是其它地区及条件,也可以找到法律依据。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于运用,怎么运用。

热点内容
教育法规的功能与作用 发布:2025-08-16 09:39:24 浏览:944
法院拒不执行拘留 发布:2025-08-16 09:39:18 浏览:5
长汀法院院长 发布:2025-08-16 09:28:06 浏览:777
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 发布:2025-08-16 09:22:57 浏览:716
引入外商条例 发布:2025-08-16 09:22:25 浏览:456
依法治国一个伟大政党的庄严选择 发布:2025-08-16 09:08:35 浏览:890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法第二次作业 发布:2025-08-16 09:08:34 浏览:133
合同法和民法通则 发布:2025-08-16 08:51:43 浏览:653
我国民法典质 发布:2025-08-16 08:51:07 浏览:594
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是 发布:2025-08-16 08:45:54 浏览: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