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恶意占有

民法恶意占有

发布时间: 2021-12-23 21:40:59

⑴ 恶意占有应承担什么责任

你好,
《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释】
本条是关于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致其损害,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
在有权占有的情况下,如基于租赁或者借用等正当法律关系而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时,当事人双方多会对因使用而导致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损害责任做出约定。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因正常使用而导致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损耗、折旧等,往往由所有权人负担,因为有权占有人所支付的价金即是对不动产或者动产因正常使用而发生损耗的补偿。
例如甲将其自行车租给乙使用,每月乙支付给甲30元钱使用费,半年后自行车因使用而发生损耗折旧,此时,一般情况下甲不能向乙要求额外的损害赔偿,因为乙每月所支付的租用费即是对自行车使用价值的补偿。当然,如果乙采取破坏性方式使用自行车,致使自行车提前报废,如果双方对此有事前约定,那么按其约定处理。
实践中,在有权占有情况下,被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因使用而产生损害,其责任确定和解决方法并不棘手。按照一般的惯例,如果要把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租给他人使用,应当先收取一定的押金,作为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他人损坏后的担保。
但当这一问题涉及无权占有时,权责的确定和实际解决的办法就不那么容易了。无权占有又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关于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各国立法均无异议;但关于善意占有人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有些争论。外国的立法多规定,善意占有人对被占有物因使用而发生的损害,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查阅国外立法例,有明确规定善意占有人不担责任的为瑞士,其民法典第九百三十八条规定:
(1)物的善意占有人,依其被推定的权利得使用并收益该物的,对权利人无损害赔偿的责任。
(2)前款情形,物消灭或受损害的,占有人无须赔偿。其他国家立法例虽然没有类似瑞士的明确规定,但关于物因善意占有人使用而受损害的问题,大多由善意占有人权利的推定去解决。
例如德国民法典第九百五十五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九百五十二条规定,善意占有人,依推定其为适法所有之权利得为占有物之使用及收益。
外国立法规定善意占有人不担责任的逻辑是,法律对于占有赋予了几种法律效力,其一就是权利的推定效力,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推定其适法有此权利,而善意占有人在使用占有物时即被法律推定为物的权利人,具有占有使用的权利。
因此,对于使用被占有的物而导致的物的损害,不应负赔偿责任。本法采纳上述立法,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善意占有人,法律不苛以此种赔偿义务。

⑵ 民法典第四百五十九条,恶意占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非恶意是怎么规定的,需要赔偿吗

非恶意的有很多种,例如无因管理,即是主观上没有恶意,一般都是从行为推断出主观,非恶意的不赔偿,但是得利部分也是要返还的

⑶ 恶意占有人应承担哪些赔偿责任

【法条】

《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释】

本条是关于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致其损害,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

在有权占有的情况下,如基于租赁或者借用等正当法律关系而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时,当事人双方多会对因使用而导致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损害责任做出约定。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因正常使用而导致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损耗、折旧等,往往由所有权人负担,因为有权占有人所支付的价金即是对不动产或者动产因正常使用而发生损耗的补偿。

例如甲将其自行车租给乙使用,每月乙支付给甲30元钱使用费,半年后自行车因使用而发生损耗折旧,此时,一般情况下甲不能向乙要求额外的损害赔偿,因为乙每月所支付的租用费即是对自行车使用价值的补偿。当然,如果乙采取破坏性方式使用自行车,致使自行车提前报废,如果双方对此有事前约定,那么按其约定处理。

实践中,在有权占有情况下,被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因使用而产生损害,其责任确定和解决方法并不棘手。按照一般的惯例,如果要把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租给他人使用,应当先收取一定的押金,作为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他人损坏后的担保。

但当这一问题涉及无权占有时,权责的确定和实际解决的办法就不那么容易了。无权占有又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关于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各国立法均无异议;但关于善意占有人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有些争论。外国的立法多规定,善意占有人对被占有物因使用而发生的损害,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查阅国外立法例,有明确规定善意占有人不担责任的为瑞士,其民法典第九百三十八条规定:

(1)物的善意占有人,依其被推定的权利得使用并收益该物的,对权利人无损害赔偿的责任。

(2)前款情形,物消灭或受损害的,占有人无须赔偿。其他国家立法例虽然没有类似瑞士的明确规定,但关于物因善意占有人使用而受损害的问题,大多由善意占有人权利的推定去解决。

例如德国民法典第九百五十五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九百五十二条规定,善意占有人,依推定其为适法所有之权利得为占有物之使用及收益。

外国立法规定善意占有人不担责任的逻辑是,法律对于占有赋予了几种法律效力,其一就是权利的推定效力,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推定其适法有此权利,而善意占有人在使用占有物时即被法律推定为物的权利人,具有占有使用的权利。

因此,对于使用被占有的物而导致的物的损害,不应负赔偿责任。本法采纳上述立法,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善意占有人,法律不苛以此种赔偿义务。

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的区别(求详细)

以占有的恶意还是善意作为标准区分民法上的占有和刑法上的占有是错误的,刑法和民法上的版占有都有权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两者的真正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刑法上的占有侧重于事实状态,而民法上的占有更侧重于权利状态。

⑸ 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有何法律意义呢

对于1L的回答我补充一条,就是对于占有物灭失和损毁的风险承担有区别,善意占有者对于占有物灭失和损毁的风险只在重大过错或故意的情况下承担,恶意占有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⑹ 私自占有他人钱财多少金额以上算触犯法律

侵占财产罪没有规定具体金额。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6)民法恶意占有扩展阅读:

我国新刑法分则第五章按侵占目的的不同,共规定了三类12种具体的侵犯财产罪: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

(二)以挪用为目的的犯罪,包括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三)以破坏为目的的犯罪,包括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⑺ 民法中什么情况构成非法占有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占有,又称为无权占有、无权源占有,是指非依合法原因而取得的占有。如遗失物拾得、盗窃抢夺而发生的占有即为非法占有。

区分非法占有与合法占有意义在于,合法占有可以依据占有制度以外的法律制度保护,如所有权人的合法占有可以依据所有权而享有物上请求权保护对物的占有。

非法占有又可以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前者是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应知道其占有为无权占有,如误信他人之物为己物而占有。后者是指,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为无权占有。

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意义在于,恶意占有仅有“占有适法”的推定效力,而善意占有还可以发生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时效制度等的保护。

对于遗失物拾得的占有,理论上有争议,个人认为属于恶意占有。

(7)民法恶意占有扩展阅读:

在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大部分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作为犯罪的主观故意的?如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本章规定的12个罪名中有8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另外,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金融诈骗罪的7个罪名,以及其他章节规定的合同诈骗罪、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也是将非法占有作为犯罪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刑法中的非法占有,对于正确处理此类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

从民法意义上讲,占有是所有权的权能之一。所有权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占有权是所有权的基础,没有占有权其他三项权能就无法实现。

民法中的占有,按其取得方式不同又分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合法占有是指行为人通过法律规定的合法的形式对物进行掌握和控制。非法占有则是不合法占有或者说通过非法的途径实现占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法占有

⑻ 民法善意占有和善意取得的两个问题

1.善意取得与善意占有的主要区别在于取得与占有的心态不同。要区分二者就要看占有人,取得人的心理态度了,这个要看不同的情况来定的。 占有和取得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的心理态度是暂时的占有还是取得所有权。
2.善意占有是无权占有的一种,善意占有人对该物不具有所有权,权利人可以对善意的他主占有人请求返还占有物。但是,善意取得是第三人出于善意取得该物的所有权,物的所有权已经发生转让,为了保证交易的稳定性,不可以对善意的特定继受人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
补充资料:
【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即时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在受让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
(二)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
(三)转让的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四)转让合同有效。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善意占有】
善意占有,是无权占有的再分类。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自己无占有的权利而为的占有。在善意占有中,根据占有人有无过失为标准,还可以再分为过失占有与无过失占有,但严格来说,只有不知自己无占有的权利且无重大过失者,方构成善意占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62条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善意占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⑼ 民法中未明文规定恶意占有人有必要费用的求偿权,那恶意占有人可以向所有人求偿吗为什么

恶意占有人的占有没有权源,因此因占有而造成的损失自然没有求偿的权利。在占有中权源是非常重要的。

热点内容
教育法规的功能与作用 发布:2025-08-16 09:39:24 浏览:944
法院拒不执行拘留 发布:2025-08-16 09:39:18 浏览:5
长汀法院院长 发布:2025-08-16 09:28:06 浏览:777
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 发布:2025-08-16 09:22:57 浏览:716
引入外商条例 发布:2025-08-16 09:22:25 浏览:456
依法治国一个伟大政党的庄严选择 发布:2025-08-16 09:08:35 浏览:890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法第二次作业 发布:2025-08-16 09:08:34 浏览:133
合同法和民法通则 发布:2025-08-16 08:51:43 浏览:653
我国民法典质 发布:2025-08-16 08:51:07 浏览:594
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是 发布:2025-08-16 08:45:54 浏览: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