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司法鉴定
⑴ 车辆鉴定中心和车辆司法鉴定有什么不同
车辆鉴定中心和车辆司法鉴定主要有申请时间、申请主体、鉴定主体选择程序、费用承担、鉴定事项和鉴定完成期限六个方面的不同。
1、申请时间的区别
车辆鉴定中心: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
车辆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时。
2、申请主体的区别
车辆鉴定中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自己认为有需要需要。
车辆司法鉴定: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自己认为有需要需要。
3、鉴定主体选择程序的区别
车辆鉴定中心:鉴定机构需有相关资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
车辆司法鉴定:鉴定机构需要在司法机关备案,并且为摇号选出。
4、费用承担的区别
车辆鉴定中心:费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自行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除外。
车辆司法鉴定:由委托人、诉讼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
5、鉴定事项的区别
车辆鉴定中心:主要鉴定事故痕迹、损伤部位以及是否改装等影响事故认定的事实。
车辆司法鉴定:主要鉴定车辆性能、车辆价值、车辆贬值以及是否属于机动车范畴等内容,具体内容以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鉴定内容而定。
6、鉴定完成期限的区别
车辆鉴定中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超过三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车辆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
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⑵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标准是什么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对受伤人员伤残鉴定总则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对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超过三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⑶ 如何找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机构
交通事故鉴定机构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
第五十条
检验、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自行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除外。
⑷ 交通事故做司法鉴定流程,我要怎么去做司法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交通事故如果涉及构成伤残,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或者双方对侵害后果发生比较大的争议和分歧,也需要通过鉴定予以认定。申请鉴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鉴定,二是当事人向交警部门申请鉴定,三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向法院申请鉴定。具体材料,主要就是当事人信息、交通事故认定书、各种病历资料等,在申请时,受理单位会具体告知所要提交材料有哪些的。
⑸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费用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费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来承担。但如果当事人自行委托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应当由申请人先行承担费用,最后根据各方的责任比例进行支付。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
检验、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自行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除外。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二条
诉讼过程中因鉴定、公告、勘验、翻译、评估、拍卖、变卖、仓储、保管、运输、船舶监管等发生的依法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费用,人民法院根据谁主张、谁负担的原则,决定由当事人直接支付给有关机构或者单位,人民法院不得代收代付。
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