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目的意思民法

目的意思民法

发布时间: 2022-01-10 13:02:33

『壹』 简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

你好,
一、关于误喝洋酒案
该案可以用合同法原理解答,旅店将明码标价的洋酒放在房间内,构成了以实物形式提出的买卖合同要约,取而饮之构成承诺。双方达成了买卖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该男子当然存在重大误解,原则上可请求法院和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是在撤销前该合同是有效的。所以,该男子不能拒付。其只能向法院请求变更,因为原物已经无法返还。
二、关于教授售书案
本案中该教授当然构成要约,但是该学生的签字行为并不构成承诺。原因是,我国民法理论中,意思表示包括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该学生欠缺效果意思,所以不构成承诺的意思表示。因而双方也并未达成买卖合同,自然不用付款。应当注意的是,本案也不构成重大误解,重大误解要浮攻第纪郢慌电苇钉俩求行为人有认识,只是认识有偏差,而本案中该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认识可能性(借用刑法理论),因而也不构成重大误解。
希望可以帮到你。

『贰』 民法学中的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行为标的的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民事行为标的是什么

例如合同中的 合同就是行为标的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叁』 如何理解民法总则立法目的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明确表明了立法目的:“为了保障版人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权,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肆』 民法的含义是什么

民法含义: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如债权、继承权等)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版非财产关系(如劳动、权婚姻、家庭等)的各种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4)目的意思民法扩展阅读:

修订信息: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则制定于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民法通则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1.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修改为:“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 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伍』 民法中目的意思与效果意思的区别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无意思表示则无法律行为。意思无偏无党的要素有二内:一是容内心 意思,二是表示行为。其中,内心意思的要素有三,缺一不可:(1)目的意思,又叫行为意思,即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行为人自觉地控制身体的动静的意思;(2)表示意思,即明了自己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3)效果意思,即行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内容。
    2、区别:目的意思(行为意思),更多是和行为能力联系在一起,如说梦话就是没有行为意思的。如果没有目的意思,那就直接是没有意思表示。效果意思,要求行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内容是要具体明确的。如我要送你一个手表,这是具体明确的,但是如果说我要送你一个东西,那就是不不具体、不明确的,那就是欠缺效果意思了。

    『陆』 关于民法中意思表示构成要素中的目的意思是作何解释,有没有例子

    一般来说,意思表示是一个从内部心理活动到外部行为的有机过程。可分为意思和表示两个部分来理解。意思指的是主体内部的心理活动,即基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形成意志。表示就是将自己的意志通过行为使他人可察觉确认,称为又称表示行为。
    内部的心理活动通常基于需求而生动机,基于动机形成目的,针对目的产生如何实现目的的方法,然后形成决意执行该方法的意志。上述过程中的目的、方法、意志在民法意思表示理论中分别称为效果意思(即你所说的目的意思)、行为意识、表示意思,加上外部的表示行为,共同构成意思表示的四个要素。
    上述四要素前后联系统一就构成民法上一个完整有效的意思表示,可以赋予法律效率。但在许多情况下,四个要素之间并不统一或者说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如果简单地以外部行为来认定意思表示的话,那么在无意识之下随口答应一声就构成要约承诺,显然是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在理论上将此种情形看做错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当事人行使纠正的权利。如果重大误解、胁迫、欺诈等情形,错误人可以依法请求变更或撤销。
    就效果意思(目的意思)而言,其含义正如其字面意义,就是当事人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甲错将乙认作自己的亲侄子而赠与其祖传古董这一情形中,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祖传古董赠与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侄子,那么将古董赠与并非其亲侄子的乙就显然与其目的不符。
    当然,在实践中区分目的和动机很多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对这方面的实际案例有过一定的接触,相信就有所体会。

    『柒』 什么是目的意思

    目的意思是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它事实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不具备目的意思,或者目的意思不完整,或者目的意思有矛盾的表示行为,不构成意思表示或民事行为.

    『捌』 民法中意思表示的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行为意思怎么理解,最好举例一下,谢谢!

    1. 效果意思,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这是意思表示构成的核心。效果意思所关注的是行为人的内心追求,是行为人内心所想达到的法律效果。例如,承租人具有以一定数量的租金承租某物的法效意思;出卖人具有以一定价金出卖自己物品的法效意思。
    2. 表示意思,就是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电话表示解约等。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行为人不仅希望产生自己追求的法律效果,而且基于该目的的外在行为的法律意义其必须理解清楚,实际是对一个“理性人”的基本要求。
    3. 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项行为,例如少女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路人举手招呼计程车。行为意思要求行为人的动作必须出于行为人有意识的身体动作,而非仅有行为外观。此要件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意思自由,其强调的是“表示行为是否是表意人自愿实施的,亦即是否出于表意人的意思,只有具有行为意思的表示行为,方符合意思自治要求,才可能被认定为意思表示”。

    『玖』 民法的目的与动机的区别

    目的就是行为的效果意思所要达到的结果。
    动机是为一定行为、进行意思表示的起因。

    简单来说目的是意思表示的一部分,动机是意思表示的起因。
    举例来说:你要买报纸,买到报纸是目的,想读报纸就是动机。
    你想吃肉,食欲是动机,吃肉时目的。

    『拾』 民法的目的解释和历史解释区别。求法律大神解答。谢谢!

    目的解释又称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据具体案件,从逻辑上进行的解释,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合理的目的所进行的解释。历史解释是根据制定法律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法律发展的源流,阐明法律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二者都是在适用法律时出现矛盾而选择的解释方法,一个关注当下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一个关注法律条文制定的历史初衷比较滞后。

热点内容
今年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30 23:33:11 浏览:318
镇江市开发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30 22:54:12 浏览:150
淘宝考试违反交通法规 发布:2025-07-30 22:09:34 浏览:265
事业单位新入职员人事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30 21:43:32 浏览:673
太白县司法局 发布:2025-07-30 21:22:26 浏览:305
法院院长任命程序 发布:2025-07-30 20:55:10 浏览:379
靖远法院 发布:2025-07-30 20:34:51 浏览:868
低保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 发布:2025-07-30 20:18:50 浏览:955
李洪雷行政法危机 发布:2025-07-30 20:17:34 浏览:622
河口区人民法院案例 发布:2025-07-30 19:43:28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