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人挪用资金罪

公司法人挪用资金罪

发布时间: 2022-01-10 13:42:27

Ⅰ 公司法人代表能否成为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

国有的公司法人代表挪用资金以挪用资金罪定罪,而职务侵占是按贪污罪论处,非国有公司才定为职务侵占罪。贪污罪为公诉案件,职务侵占罪多数为自诉件,公司法人代表及公司掌权人通常是这类犯罪主体。

Ⅱ 企业法人能否构成挪用资金罪

当然。企业法人私自挪用资金照样犯罪。

Ⅲ 公司法人挪用公司资金定什么罪


【法律分析】
挪用资金罪。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从轻或者减轻量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有限公司法人挪用公款犯法吗

有限公司法人挪用公款犯法。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如下:
1、发起人符合法定的资格,达到法定的人数。发起人的资格是指发起人依法取得的创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格。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但其中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发起人认缴和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的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须具备基本的责任能力,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须达到法定资本额;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是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的文件,其中规定了公司最重要的事项,其不仅是设立公司的基础,也是公司及其股东的行为准则。公司章程虽然由发起人制订,但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必须召开由认股人组成的创立大会,并经创立大会决议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名称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公司名称必须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还应标明“股份有限公司”字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条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继。

Ⅳ 私人企业法人本身存在挪用资金,如果告的话是先公安局还是法院怎样定罪有胜诉的可能吗

这种行为属于“抽逃资金”,应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举报。

Ⅵ 公司合伙人到经侦大队报案称法人挪用资金罪

公司法人挪用资金,符合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办,追究其刑事责任。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Ⅶ 法人怎么才算挪用资金

依据刑法规则,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许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作业人员身份的人。因为在实践中有些私营企业的业主或出资者也直接参加企业的运营办理活动,由此便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私营企业业主或出资者运用职务之便挪用本企业资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许挪用资金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或许进行不合法活动的,能否建立挪用资金罪?
对此,理论界有必定和否定两种观念。持必定观念的学者以为:首先,依据刑法第272条的规则,本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许其他单位的作业人员,私营企业的业主或出资者直接参加企业运营办理活动的,应以为其也归于企业的“作业人员”,自然能够成为本罪主体。
其次,业主或出资者的资金一旦注册成为企业的资本后,就不再是业主或出资者的个人资金而是企业的资金了。以公司为例,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资产、负债及一切者权益三项。股东的钱进入公司后是作为公司的资产和一切者权益的方法存在的。
除非公司有利润分配给他,除非公司破产,除非他退出股份,否则,他只具有公司股份,而不直接占有或具有公司的资金。因而,私营企业业主或许私营公司股东挪用本企业或公司资金的,就侵略了企业或公司的产业权,可构成挪用资金罪。否定观念则以为,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则来看,挪用资金罪归于侵略产业权的违法,私营企业的资金属业主一切,因而业主挪用本企业资金的,不过是一切者对其一切的资金的一种分配或处置行为,不存在侵略产业权的问题,自然不构成违法。
深圳刑事律师以为,对这一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剖析详细状况。因为挪用资金罪归于侵略产业权的违法,要确定私营企业业主或出资者挪用企业资金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关键是要断定业主或出资者与企业的产业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一切与被一切的联系以及挪用资金的行为是否对产业一切权构成了侵略。
私营企业(这里所说的“企业”是广义上的企业概念,即包含公司在内的企业概念)从责任方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法获得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主要是公司)。在这类企业中,出资者对企业的出资就成为企业的资产,企业的资金分配必须以法人的名义进行,出资者的个人产业与企业资产是相别离的。出资者只享有一切者权益,而对其所投入企业的资金没有直接的一切权。企业法人以其悉数资产对企业的债款承当有限责任。因而,在这类企业中,企业业主或许出资者挪用企业资金的行为无疑侵略了企业的产业权,可构成挪用资金罪。第二类对错法人的私营企业。
详细又能够分为两类:个人独资企业与非独资企业。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条规则,“个人独资企业是指按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出资,产业为出资人个人一切,出资人以其个人产业对企业债款承当无限责任的运营实体。”就个人独资企业而言,业主对企业悉数资产享有直接的一切权。因而,业主挪用企业资金并不涉及侵略产业一切权的问题,因而不该构成挪用资金罪。就非独资企业来说,多表现为合伙。
我国《合伙企业法》第2条规则,“合伙企业是指按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一起出资、合伙运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款承当无限连带责任的盈利性组织。”该法还规则,“合伙企业的产业由全体合伙人按照本法一起办理和运用。”
对合伙产业的分配和处置须经全体合伙人的赞同。合伙事务执行人未经其他合伙人的赞同而私行挪用合伙企业的资金的,就或许侵略整个合伙企业的产业一切权,因而构成挪用资金罪;但假如是全体合伙人经过协商,赞同将合伙企业的一部分资金挪作他用,则归于合伙企业对合伙产业的处置行为,不存在侵略合伙产业一切权的问题,也就不构成挪用资金罪。
因而,就非独资的私营企业而言,关键是看业主或出资者挪用资金的行为是否对企业的产业一切权构成了侵略,这一准则对其他方法的非独资企业也相同适用。
值得留意的是,有人以为,私营企业业主或许出资者挪用资金的行为虽然在某些状况下并未侵略产业一切者的一切权,但或许导致债款人的利益遭到危害即悉数或部分债款得不到完成,从而直接侵略了债款人的产业一切权,因而这种景象应构成挪用资金罪。
深圳刑事律师以为,这种观念有失稳当。如前所述,私营企业业主或许出资者私行挪用资金但未侵略产业一切权的景象只或许存在于该企业对错法人的状况下,而就该种状况而言,无论是个人独资企业仍是合伙等非独资企业,业主或出资者对企业债款都承当无限责任(合伙人承当无限连带责任),假如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债款,业主或出资者应以其个人产业清偿(合伙企业则由各合伙人的个人产业清偿)。
债款人的利益一般来说不会因而遭到实质性的危害。再者,债款和一切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即便债款人的债款因为该挪用资金的行为而不能得到悉数的完成,也仅仅债款的追偿问题,而非一切权胶葛,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Ⅷ 法人股东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吗

公司法规定,可以滴

Ⅸ 公司法人私自挪用账户资金怎么办

属于违法行为,可以报警处理。

Ⅹ 法人能做挪用资金罪主体吗

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股东属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同时不属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话,就可以作为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
相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热点内容
今年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30 23:33:11 浏览:318
镇江市开发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30 22:54:12 浏览:150
淘宝考试违反交通法规 发布:2025-07-30 22:09:34 浏览:265
事业单位新入职员人事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30 21:43:32 浏览:673
太白县司法局 发布:2025-07-30 21:22:26 浏览:305
法院院长任命程序 发布:2025-07-30 20:55:10 浏览:379
靖远法院 发布:2025-07-30 20:34:51 浏览:868
低保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 发布:2025-07-30 20:18:50 浏览:955
李洪雷行政法危机 发布:2025-07-30 20:17:34 浏览:622
河口区人民法院案例 发布:2025-07-30 19:43:28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