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刑法理论
其实无论是三阶层还是四要件,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对犯罪构成做专到真正的把属握。
今年司法考试使用了三阶层理论,这是必然的,今后也将继续适用。
虽然目前我国各法学观点不同,代表人物对三阶层与四要件的适用争论不休,但是,在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上都已经用三阶层来分析犯罪构成了,我国适用三阶层理论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明年复习司法考试仍应以三阶层为主。
㈡ 刑法上,现在司法考试因果关系采用的是什么理论
司法考试坚持的学说:以条件说为基础的因果关系理论。
.条件说公式: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注意:作为条件的行为必须是有导致结果发生可能性的行为,否则不能承认条件关系。例如,甲劝说乙自驾车旅游,希望乙发生交通事故而死亡,后来乙果真死于交通事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
2.禁止溯及理论:当一个行为或者事实独立地导致了结果发生时,就应当将结果归责于该行为(或归属于该事实),而不能追溯至先前条件。
注意:判断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时,如果能从自然科学法则或者经验法则意义上确定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直接认定因果关系。
几种特殊情况的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的断绝。前条件必然会导致结果发生,在结果发生之前,后条件导致结果发生。前条件不是结果的原因。
例如,甲投放100%致死量的毒药毒杀乙,2小时后乙必死无疑。在1小时50分钟的时候,张某开枪将乙击毙。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张某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注意:因果关系的断绝、假定的因果关系实际上也是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而这些理论都可以认为是“禁止溯及理论”的展开。为了方便区别各种情形,本书单独加以讲解。
(2)因果关系的中断。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则应通过考察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等,判断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禁止溯及的情形)。具体判断思路如下:
首先判断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否正常。根据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判断,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概率很高,那么介入因素的出现就是正常的,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中断。反之,如果介入因素出现的概率很低,那么介入因素的出现就是异常的。异常的介入因素是否导致因果关系的中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判断该异常介入因素是否达到独立导致结果发生的程度。如果达到了独立导致结果发生的程度,那么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引起结果的原因是介入因素。反之,如果介入因素没有达到独立导致结果发生的程度,只是稍微提前了结果发生的时间,那么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中断。
注意:该知识点是司法考试的重要考点,上述思路的具体运用参见下文的真题解析。
(3)假定的因果关系。甲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但即使没有甲行为,由于其他原因也会导致结果发生。甲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例如,被害人的父亲张某在法警执行死刑之前,夺过法警的枪,将死刑犯击毙。张某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二重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能导致结果发生,没有意思联络,各自同时发生作用,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发生。两个条件与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经典案例:甲、乙二人没有意思联络,分别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100%致死量的毒药,而且毒药同时起作用,导致丙死亡。
第一,本案中甲、乙二人的行为都是死亡结果发生的原因,二人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但不成立共犯。
第二,假定本案中毒药并未同时起作用,而是其中一人投放毒药引起死亡,处理结论有所不同:如果查清由甲投放毒药引起死亡,那么甲的行为与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而乙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如果查不清是甲还是乙投放的毒药导致丙死亡,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甲、乙两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没有因果关系,只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5)重叠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不能导致结果发生,相互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结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两者对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经典案例:甲、乙二人没有意思联络,分别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0%致死量的毒药,导致丙死亡。对此,甲、乙两人的行为与死亡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6)可替代的充分条件。
经典案例:在丙出发去沙漠旅行之前,甲潜入丙的居所,在丙的水囊里面投放了致死量100%的毒药。随后乙也潜入丙的居所,在丙的水囊底部钻了一个孔。丙后来在沙漠旅行中渴死。在本案中,导致丙死亡的原因是乙的行为,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注意:本案中甲、乙都可能提出辩解:没有自己的行为,被害人也会死亡。进而主张自己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的联系,需要根据自然的科学法则和经验法则进行判断,本案中被害人“渴死”,而导致其“渴”的原因正是乙的钻孔行为,所以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㈢ 司考刑法复习怎么开始准备
司法考试的理论性越来越强,难度越来越大。这几年,考查理论的题目较内多,即使考法条,也是考查法容条背后的规范。刑法、民法等,甚至法理和民诉法、刑诉法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考试的方式则主要是分析案例。
2、苦背法条。我们的考试内容其实就是刑法解释学,就是对法条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对重点法条一定要逐字掌握。
3、细读理论。法条来源于理论。不掌握理论,就不能记住法条。即使记住了,也做不了题目。
4、精做真题。司法考试就是用法条和理论分析案例。这些案例,每年考试的重复率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说,精做历年真题就是相当于做今年的考题。
5、详究本质。要想直接看透知识点,只有一个方法:重复、多次重复。
㈣ 司考题 刑法
第一题
法理上的依据:首先,故意伤人罪的构成要件,主观上,要求犯罪嫌疑人有杀人故意,故意分两种,一种为直接故意,一种为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明知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而积极追求该后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行为会产生危害后果而放任其发生。本题中,该行人被撞倒后,题干并没有交代其伤势如何,某甲将其抬上车后抛弃的行为属于明知该被害人被抛弃在荒野会导致其死亡而放任,最终导致该被害人死亡之结果,构成故意杀人罪。至于为什么没与交通肇事罪并罚是因为有法律上的依据,即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属于法条竞合。本案由于造成被害人死亡后果,因而适用故意杀人罪。(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
第二题。
看似与第一题一样,其实有本质区别,甲的行为更为恶劣,肇事后,甲发现乙甚至清醒,再起犯意,行故意杀人之犯罪,应与交通肇事罪并罚。此种情形并不属于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第六条之情形。该第六条规定的法条竞合的情形是 “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而本案中甲实行的是再次碾轧乙的行为,同时先触犯了交通肇事罪后又故意杀人,应当并罚。
希望我解释明白了。。
㈤ 司法考试,刑法的老师哪个好
刑法:韩友谊,他的课程把刑法讲活了,讲透了。嘿嘿,真不是盖的,我答刑法都是上手就选,对了答案感觉也是这几门错的最好的,再说谁让他与两个出题人关系好呢!
㈥ 司法考试刑法中的重点与难点有哪些
从最复近两三年的司制考来看,对刑法内容的考查越来越侧重理论,所以,对刑法一定要看透教材(此处所说教材指《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这是基础,当然,对于刑法,可以只看总则部分,刑法学的理论基本集中在总则部分。对它们,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来学习,掌握原理性的知识点,而并非单纯的去记忆法条。然后在看重点法条,对于重点法条必须完全掌握,做到运用自如。之后,在把所有法条都看一遍,达到融会贯通之功效。
㈦ 司法考试刑法谁讲得好
司法考试刑法老师主要有以下老师
陈永生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法学院副教授。03-06年参与《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的修订、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编写。
阮齐林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刑法学专家,司法考试辅导的王牌专家,其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刘凤科
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师从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司考命题组重要成员张明楷。刘老师授课条理清晰、认真细腻。
方鹏
方鹏,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出版《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要义与真题精解》。
你可以到我们网校听一下陈老师的课程,很不错,当然,其他几位老师的课业值得一听。
㈧ 司考课听很多,刑法柏浪涛让我进步最大.民法有没象他那样,对考点涉的行为方式和判断标准分析特别清晰的老师
民法的名师有抄很多,我过司考那年听的是张翔的,但是听张翔的要一定的基础才行,我建议还是试试李建伟的吧,他现在都是众合的校长了,讲课方面肯定不会差的,他对知识点的把握以及与考点的联系还是很独到的,希望能帮得到你
㈨ 本人要参加司法考试,请问怎样学习刑法及
相对于其它部门法,刑法最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强。针对这个特点,建议在复习司法考试的过程中,建议你要做到理论结合案例的学习方法。
刑法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从一般的刑法教材上,我们可以看出,刑法的理论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块,其中总论主要是刑法的理论部分,分论部分除了前半部分的罪状、法条偏向于理论外,其他都是各个罪名和法定刑,偏向于实践性。理论部分,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刑法的理论体系,细节部分也不能错过。具体来说,刑法最重要的理论构成部分,显然是统领刑法理论的犯罪构成理论。我们知道,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部门法,其中犯罪构成理论就是规定犯罪的部分。在这块,理论性最强。一定要仔细研习犯罪构成的三阶段新理论。
具体来说,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认识错误是司法考试中的重点。
在犯罪停止形态这部分,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像涉及到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区分问题,在共同犯罪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有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实行过限、共同犯罪中的部分中止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在罪数形态中,较重要的考点,像想象竞合犯、牵连犯以及刑法分则特别规定的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形。
正当防卫这块,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无过当防卫,或者称特殊防卫。在刑法里,比较重要的考查的知识点,像死刑问题,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缓刑、减刑、假释、累犯、自首这些重要的刑法制度。
除了理论性,刑法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独角兽网校的老师建议我们,在刑法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案例,把刑法案例结合到学习中。我们知道,刑法中具有很多经典案例,对于这些案例,一定要知道典型案子的来龙去脉,以及案子所具有的意义,并且把案例同前部分的理论联系起来,达到理论和案例的结合。
在刑法分则当中,涉及到400多个罪名,但是从司法考试所要求的情况来看,重点要考查的罪名非常少。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要考查的罪名比较多,也比较集中。具体来说,像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其次就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这一章,比较重点的罪名有绑架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罪。
在贪污受贿罪这一章,也涉及到比较重要的罪名,比如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在渎职罪当中,涉及到比较重要的是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
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涉及到较重要的罪名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包庇罪、伪证罪。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一章,涉及到比较重点的罪名有信用卡诈骗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
在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章,涉及到的有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不属于司法考试的重点内容,但是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罪名,在危害国家安全罪当中,比较重要的罪名包括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在危害国防利益罪这一章,值得引起注意的罪名有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在军人违反职责罪这一章中,值得注意的是战时自伤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
在刑法分则当中,在毒品犯罪这一节所规定的“特别再犯”制度,具体的说,在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以后,又犯毒品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在量刑这一块,除了一些重要的量刑作为考试的内容之外,在卷四当中还有可能考查的,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些犯罪处罚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在你复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引起很大的疑虑。总之,你多听老师讲解就可以了。
在刑法分则中规定“绝对确定的死刑”,具体来说,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是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绑架者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拐卖妇女儿童情节特别严重的,实施贪污受贿行为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且情况特别严重的,这些情形都要处死刑。除此以外,还需要掌握盗窃罪的死刑适用,根据新刑法规定,仅适用盗窃金融机构、盗窃文物这些情形。抢劫罪当中,八种加重情形的死刑适用、故意伤害死刑适用,也是引起特别重视的。
在最近五年中,刑法在司法考试中,每年平均分值90分左右,基本就这些了,你在复习刑法时可以借鉴一下。
㈩ 司法考试 理论法学包括哪些
司法考试 理论法学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逻辑学、法律教育学和法律心理学等学科。
包括法的概念,法律价值,法的要素,法律渊源与法律体系,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的动态过程,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法律推理,法律解释;
法律的历史演进,中国法的发展,法律与社会,宪法的基本理论,国体与政体,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立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等内容。
(10)司考刑法理论扩展阅读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制定并公布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准。客观题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主观题考试配备法律汇编,在民族自治地方组织国家司法考试,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试卷进行考试。
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二: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考试分为同年度客观题考试和主观题考试,客观题每张试卷分别为分150分,主观题满分1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