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用于

民法用于

发布时间: 2022-01-12 08:45:36

民法通则的适用范围

第八条 在中华人民复共和国领域内制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所谓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⑵ 民法包括哪些,主要用于

广义的民法包括民法总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收养法等。

⑶ 民法是用来干什么的 通俗易懂

是主要用来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物权,债(A法定之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之债;B约定之债:合同),婚姻,继承,知识产权。

⑷ 民法与司法的概述是什么,民法用于哪里,司法用于哪里

民法,指解决平等主体间一般民事纠纷的法律规范的概括称法。一般直接回涉及的主体一方对答其他主体不具备支配的地位。如,你和邻居因为门前卫生而产生的纠纷。
但,民事纠纷,也可能恶化为刑事纠纷,就需要另一法律“刑法”来规范了。如,邻居因门前卫生而发生斗殴,致使一方受到轻微伤以上。
司法,就是处理纠纷的公信部门,我国的公检法,属于一般概念上的司法部门。
民事纠纷一般只涉及财产、人际关系方面,而不设计诸如拘留、逮捕之类。所以,人们处理民事纠纷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将一般的小小民事纠纷,恶化到刑事问题,而触犯我国“刑法”,导致牢狱之灾。
和谐社会、文明社会,靠大家,大家的社会,大家来共同营造。

⑸ 民法用于调解哪些纠纷

一、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基础上的,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

发生了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有关单位、有 关行政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民事纠纷调解进行的:

1、民事调解需要一个星期就能完成,包含立案,调解,制作调解书的时间。双方当事人签收民事调解书就代表民事调解生效,一方如果不履行,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普通案件审理一般不超过6个月,如果双方愿意调解,结案时间会较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民事调解工作的原则:

(1)依法原则,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2)自愿平等原则,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3、调解工作纪律

(1)不得徇私舞弊;

(2)不得对纠纷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3)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4)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5)不得吃请受礼。

4、民事调解的程序

(1)受理纠纷:

①当事人请求调解的纠纷及时调解;

②发现纠纷要主动受理及时调解;

(2)调查分析:

受理纠纷,要迅速查明纠纷发生的原因和争议焦点,及时判明纠纷性质,是非曲直,进行研究分析;

(3)调解: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充分说理,耐心疏导,学习法律规定,消除隔阂,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议。

⑹ 民法适用范围

1,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则第8条第1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在我国境内的自然人及法人,除了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均适用我国民法;我国自然人、法人在国外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适用所在地的法律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法律效力。我国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适用的空间范围及于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但是,一些区域民法规范,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有效: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的,例如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适用于经济特区的民事法律规范;
(2)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事法规、经济特区的民事法规适用于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之内。2,你所说的“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飞机”,由于不在我国的空域范围之中,即在空间上不归属我国,因此,不适用于我国民法。

⑺ 什么是民法的适用范围

1、民法是调抄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袭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适用范围有二,一是对人的适用范围,二是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1)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则第8条第1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指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法律效力。我国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适用的空间范围及于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但是,一些区域民法规范,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有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的,例如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适用于经济特区的民事法律规范;2)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事法规、经济特区的民事法规适用于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之内。

⑻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法律分析: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的效力适用于哪些人民法对人的效力,包括对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采用许多国家所采用的原则,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⑼ 民法通则主要适用于哪一方面

顾名思义,当然是民事方面的纠纷了。就是民与民之间的纠纷。这很好理解。
举个例:比如你家旁边的邻居建房子,挡住你家本来的阳光,你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民与民之间:民法。
民与民之间涉及到刑事方面:刑法。
民与官部门:行政法
经济纠纷:经济法

热点内容
合同法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29 02:54:03 浏览:367
法学发量 发布:2025-07-29 02:42:38 浏览:711
道德相对比 发布:2025-07-29 02:41:49 浏览:973
国际经济法知识梳理 发布:2025-07-29 02:41:15 浏览:128
消费者保护法律知识考试题 发布:2025-07-29 02:33:39 浏览:217
那些情况是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7-29 02:28:46 浏览:100
邵阳市法官 发布:2025-07-29 02:27:19 浏览:900
滇池流域保护条例 发布:2025-07-29 02:27:09 浏览:758
青春与法治同行手抄报 发布:2025-07-29 02:27:09 浏览:299
美国总统被法院 发布:2025-07-29 02:22:28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