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惩罚性司法

惩罚性司法

发布时间: 2022-01-14 16:53:55

Ⅰ 为什么宪法有无具体惩罚性

因为我们没有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我们的法院是不会受理宪法案件的...而且中国的宪法是一部类似政治宣言一样的东西,也许宪法司法化在以后的中国可以逐步实现

Ⅱ 什么是惩罚性判决

惩罚性判决:
惩罚性判决是损害赔偿的基本性质在于补偿,惩罚性损害赔偿作为损害赔偿的一种类型,已为一些国家的法律所采纳。这些国家的立法者希望通过损害赔偿的补偿性与惩罚性功能有机结合,实现对受害人的补偿和对违法行为人的经济制裁双重目的。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则反对赋予损害赔偿以惩罚性,除了本国法院拒绝给予惩罚性损害赔偿救济之外,也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目前着手制定的《民商事管辖权与判决承认、执行公约》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也就成为各国争执不下的焦点之一。由于美国法律中有关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规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围绕美国法律,同时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就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适用问题,也即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概念:

惩罚性损害赔偿,又称惩戒性损害赔偿,是指除开补偿性或名义性损害赔偿之外判给的金钱,通常是因为被告实施了特别加重的不法行为。此类损害赔偿可追溯到《汉谟拉比法典》,按照该法典的规定,如果某人从寺庙偷了一头牲畜,他就必须以三十倍偿还寺庙。《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则规定,如果某人偷了一头牛或一只羊,并将其杀死或出售,他就应当偿还五头牛或四只羊。此外,巴比伦的法律、印度的《摩奴法典》以及古希腊的法律也有类似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最初用于惩罚和制止某些行为,而不是维护一方当事人的契约交易。因此,只有当一方当事人的不法行为出于故意或心怀恶意时,才能作出损害赔偿判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目的得以扩展,涵盖了另外四项功能:制止他人实施同样的行为;不鼓励受害人采取自助救济;补偿受害人以其它方式无法得到补偿的损失;以及返还原告所无法追索的诉讼费用。

Ⅲ 我国现有法律体现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条有哪些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第一款是关于欺诈行为的赔偿。规定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条规定实质上是关于经营者违约行为的惩罚性赔偿。

第二款是关于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的赔偿,这一规定实质是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惩罚性赔偿,属于侵权行为的损害惩罚性赔偿。规定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该条文规定了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月工资。

3、《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8、9、14条规定。

双倍惩罚性赔偿的六种情形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在第一类中,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有效的,但购房人不能取得房屋,因此有权解除合同,并主张已付房款的双倍惩罚性赔偿。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8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②在第二类中,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无效、效力待定的,购房人不能取得房屋,有权主张已付房款的双倍惩罚性赔偿。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9条规定:“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③在第三类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交付的房屋面积小于约定的面积,并且误差超过了3%。

对此需要注意两点:①交付的房屋虽然小于约定面积,但误差在3%以内的,只有违约责任,没有双倍惩罚性赔偿;②交付的房屋面积大于约定面积的,没有双倍赔偿的问题。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14条的规定,出卖人交付房屋的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的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给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拓展资料:

惩罚性赔偿是指法院在判决的一般赔偿金之外,另行判决加害人支付的保障受害人损失的完全补偿,并按照受害人或相对的受害人团体所遭受的损害或加害人的非法获利,为惩罚加害人的不法行为、威慑或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的赔偿金。

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大多是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的,或者由法律法规对惩罚性赔偿的最高数额作出限制,以防止法官任意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

赔偿特征:

1.不具有独立的请求权,以补偿性赔偿为前提。

2.惩罚性赔偿金额不以实际损失为限。

3.注重加害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4.赔偿金额具有法定性。

网络-惩罚性损害赔偿

Ⅳ 法院在什么情况下作惩罚性赔偿

1:在产品质量法中,欺骗消费者的有价款双倍惩罚性赔偿。
2: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有价款十倍惩罚性赔偿。
3: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中,商品房开发商有欺诈等行为,购房者可以要求其承担不超过已付房款的双倍赔偿。
4:在合同法当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时的惩罚性赔偿违约金。

Ⅳ 合同法中,违约金是赔偿性或是惩罚性,如何区分

违约金是赔偿性还是惩罚性,区分方法如下:

1、违约金具有补偿性质,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是具有惩罚性质的;损害赔偿金则仅具有补偿性质。

2、违约金是双方事先约定的,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的结果,其金额能够确定;损害赔偿金则不具有事先约定性,它是根据守约方的具体损失来计算,其金额不能确定

3、惩罚性违约金,是固有意义上的违约金,又称违约罚。此种违约金于违约时,债务人除须支付违约金外,其他因债之关系所应负的一切责任,均不因之而受影响。债权人除得请求违约金外,还可以请求债务履行或者不履行所生之损害赔偿。

4、赔偿性违约金,是当事人双方预先估计的损害赔偿总额,又叫做损害赔偿额的预定。由于债权人于对方违约而请求损害赔偿时,须证明损害及因果关系。而此类举证,不但困难,且易产生纠纷,因而当事人为避免上述困难及纠纷,预先约定损害赔偿数额或者其计算方法,不失为良策。

(5)惩罚性司法扩展阅读

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了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

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金额的,则可按《民法通则》及《合同法》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

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的条款,法律也未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数额的,但只要由于违约造成了对方的损失,违约方就应向对方支付赔偿金。该赔偿金的数额,应当按照对方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违约金没有规定的比例,双方都接受就行。违约金的比例规定要看具体的内容,如开发商延期交房,其违约赔偿为万分之二;买方违约,定金不能收回,卖方违约加倍返还定金等。一般涉及到开发商违约的内容,赔偿的比例就较低。

司法解释中的“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应该是对合同法违约金过高的一个注解,而不是对违约金比例的规定。

Ⅵ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研究和司法适用时不同的吗

以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契机,参照商标法的规定,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知识产权民事

Ⅶ 惩罚性损害赔偿和补偿性违约金可以一并主张吗

约金与损害赔偿金是不能同时主张的。要讨论这个问题,应当从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基本法律概念、区别,以及从《民法通则》、《合同法》对此的相关规定入手。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概念、区别。 概念: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非违约方一定数量的钱款。

损害赔偿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由于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时,由违约方赔偿对方一定数量的钱款。从概念上可以看出,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7)惩罚性司法扩展阅读:

惩罚性损害赔偿主要功能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我国民事立法和民法学中的一项新课题。它具有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具有密切联系,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使两者保持一种比例关系。

惩罚性赔偿主要是在英美法特别是美国法中采用的制度,但可以为中国法律所借鉴。它主要应适用于侵权行为责任而不是合同责任。

针对殴打他人而又未构成犯罪的侵权行为而采用惩罚性赔偿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产品责任中不宜广泛适用惩罚性赔偿。

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惩罚性赔偿以替代精神损害赔偿的办法是可行的。在合同责任领域,它主要应当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情况。

赔偿特征

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大多是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的,或者由法律法规对惩罚性赔偿的最高数额作出限制,以防止法官任意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七、八、九条就是规定一倍以内的惩罚性赔偿金。

1.不具有独立的请求权,以补偿性赔偿为前提。

2.惩罚性赔偿金额不以实际损失为限。

3.注重加害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4.赔偿金额具有法定性。

Ⅷ 为什么中国法律不设置惩罚性赔偿

应该分情况来说吧,中国并不是没有惩罚性赔偿的,但在在不同的领域来说不同。
我们在民法领域,赔偿是为了弥补损失,填补损失。而多半惩罚性赔偿的话,它的存在前提是损害了公共利益或者对社会造成不稳定,多在公法领域使用。比如消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刑法行政法方面,我国还是存在惩罚性赔偿的。
题主再次提到美国与我国法律的差别,其实首先因为法系不同,其次赔偿标准也是不同的,我国法律在很多方面确实滞后,很多惩罚性赔偿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赔偿数额太小,才让人感觉不到惩罚性质,相信在以后的法律修改和完善中,会有所改变的。

热点内容
北京大学法本法律硕士 发布:2025-07-27 21:23:33 浏览:854
2015春晚道德模范 发布:2025-07-27 21:13:50 浏览:3
公司法律的职责 发布:2025-07-27 21:11:20 浏览:77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度 发布:2025-07-27 20:52:29 浏览:486
法院警察抓 发布:2025-07-27 20:36:22 浏览:878
扶沟律师电话 发布:2025-07-27 20:33:44 浏览:944
立法防范 发布:2025-07-27 20:32:01 浏览:97
12年1月行政法学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 发布:2025-07-27 20:25:27 浏览:878
国家最早的劳动法 发布:2025-07-27 20:19:30 浏览:193
民事辩护状格式婚姻法 发布:2025-07-27 20:17:57 浏览: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