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牵连关系

刑法牵连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1-22 06:27:17

A. 刑法问题: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吸收犯

数个不同的犯罪行为,依照一般的日常观念或法条内容,其中一个行为当然地为他行为所吸收,只成立吸收行为的一个犯罪。

(二)吸收犯的特征

1.事实上有数个不同的行为,每一行为都单独成罪,都分别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

2.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吸收关系。吸收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1)一般经验上的吸收关系,即依照一般经验法则,一罪是另一罪的当然实行方法或当然实行结果,前行为是后行为的当然发展阶段或者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发展结果;(2)法条内容上的吸收关系,即按照法律规定,一罪的犯罪构成为他罪所包括。

(三)吸收犯的处罚

吸收关系表现为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对吸收犯以重罪论处,轻罪被重罪吸收。

牵连犯

(一)牵连犯的概念

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此时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之间就存在着牵连关系,因此称之为牵连犯。

(二)牵连犯的构成要件

1.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这是牵连犯的本质。牵连犯是为了实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另外一个犯罪。

2.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其中一个是目的行为,一个是方法行为,或者一个是原因行为,一个是结果行为,或者既有方法行为、目的行为(原因行为),又有结果行为。

3.两个以上的行为均触犯了刑法分则中的有关规定,触犯了两个以上的罪名,构成独立的犯罪,各行为不属于一个犯罪构成的要件。

4.两个以上的行为之间须有牵连关系。牵连关系有两种:(1)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2)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

(三)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牵连犯中的两罪之间不存在当然的关系,而吸收犯的两罪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B. 我国刑法条文中涉及牵连犯的有哪些条文

我国的刑法规定中,对牵连犯的处罚包括三情况:
第一,一般情况下,具有牵连关系的两个犯罪行为不以数罪论,而是“从一重罪处断”。如,我国刑法中第399条第3款规定的徇私枉法、枉法裁判并收受贿赂的,从重罪处罚。
第二,有的牵连行为立法明确规定按“法定的一罪”处断。(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直接以盗窃罪定罪处罚。(2)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人,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直接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论处。(3)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毁弃邮件、电报又从中窃取财物的,直接以盗窃罪从重处罚。(4)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直接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论处。(5)走私、贩毒过程中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检查的,直接以走私、贩卖毒品罪论处。
第三,有的牵连关系行为在立法上规定要实行数罪并罚。主要有:(1)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2)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3)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故意造成财产毁损、被保险人死亡、残疾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犯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又有其他犯罪的(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以及假药等特定的伪劣产品犯罪行为,同时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的,实行数罪并罚。(6)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或者因挪用公款而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实行并罚;等等。

C. 刑法分论中的牵连犯和吸收犯怎么搞

简单点就是,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就是前后有无必然联系。牵连犯有

D. 什么是牵连犯,刑法对牵连犯是怎样规定的

牵连犯在中国刑法条文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经常涉及。对于牵连犯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多争议。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牵连犯是实质的数罪,处断的一罪;新刑法的规定对牵连犯既有适用从一重处断,又有适用数罪并罚。因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处罚原则并存,极易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牵连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且对于牵连犯,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的外,从一重罪论处。
构成牵连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
数罪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不同于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方面的故意,在一个犯罪目的支配下实施的牵连犯罪行为,其故意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必须是故意。过失犯罪不成立牵连犯。
第二
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
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触犯不同的罪名。如果只有一个犯罪行为,即使触犯了不同罪名,也不是牵连犯而是想象竞合犯。
犯罪行为的个数可根据犯罪构成判断。触犯不同的罪名,既行为的异质性,也就是说,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是异质数罪。如只触犯同一罪名,是连续犯而不是牵连犯。
第三
数个犯罪行为须有牵连关系
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方法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密切联系。
如何认定牵连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三种观点。笔者认为这其中的要坚持主客观一致,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既要求牵连意图、又要求行为之间内在因果联系的折衷说比较科学。

E. 刑法中的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

想象竞合的真正本质在于“假象数罪”,如开了一梭子弹,一下子打死了3人; 法条竞合作的本质在于“特别法条款优先于普通法条款来定罪”。如我国刑法规定了普通的盗窃罪,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偷东西”,同时又规定了盗窃枪支、弹药罪。
想象竞合犯的本质就在于,它既不是实质的一罪,也不是实质的数罪;或者认为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不完整的数罪,或称“特别的数罪”。认为想象竞合犯符合数个犯罪构成,属于数罪,但是只有一个行为,处理上应与一般数罪有所区别。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

构成牵连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牵连犯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危害行为,这是构成牵连犯的前提条件。行为人只有实施了数个行为才有可能构成牵连犯。如果只实施了一个行为,无法形成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
2、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所谓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3、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这是牵连犯的法律特征,也是确定牵连犯的标志。
三、牵连犯的处理
牵连犯是裁判上的一罪,因而实行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也就是说,对牵连犯应当采用吸收的原则,按照数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论处。

2.那么以暴力手段妨碍公务致人轻伤的,应该按想象竞合犯还是牵连犯处断?
根据以上的解释,按牵连犯处断。

3.抗税罪中为什么要将故意致人重伤死亡和过失致人重伤死亡区分开来处断,是因为这样分开是适用数罪并罚。

而妨碍公务则没有这样的区分?妨碍公务轻于抗税罪,所以以罪重那一项量刑。

F. 数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牵连关系,如何判定

也就是说,对牵连犯应当采用吸收的原则,按照数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论处。牵连犯在中国刑法条文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经常涉及。对于牵连犯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多争议。 牵连犯的特征是: 1.必须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就是说,行为人是为了达到某一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目的行为),在实施该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其所采取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构成另一个独立的犯罪;正是在这一犯罪目的的支配下才形成了与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而在具体内容不同的数个犯罪故意支配下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一犯罪目的实施的。 2.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危害行为。由于牵连犯在实质上是数个犯罪行为,因而行为人若只实施了一个危害社会行为,就无从谈起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问题,从而也就不会有牵连犯的存在。 3.牵连犯所包含的数个危害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牵连的形式表现为三种:一是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例如,为了诈骗财物(目的行为)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方法行为),构成诈骗罪与妨害国家机关公文罪的牵连犯。二是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例如,为了窃取财物(目的行为),盗掘古墓葬,盗掘后为湮灭罪迹又毁坏部分文物(结果行为),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牵连犯。三是复杂的牵连,即在三个以上的犯罪行为中分别具有手段和目的、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例如,为盗枪而侵入他人住宅是目的和手段(方法)的牵连,盗枪与私藏枪支是目的与原因(结果)的牵连。关于如何判断数行为之间有无牵连关系,在我国刑法理论界,有三种不同主张:一是主观说,主张以行为人的主观意思为标准加以判断。二是客观说,主张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标准加以判断。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直接关系说”,即目的行为与方法或结果行为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直接关系,就是牵连关系。三是折衷说,其中,有的学者认为,对于牵连关系的认定,应当同时兼顾犯罪人的犯意和客观事实。有的学者则认为,对于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则应当以犯罪人的牵连意思为准;对于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则应当以客观上的通常情况为准。目前刑法理论界比较多的学者认为,认定牵连关系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只有当犯罪人对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认识,在这种认识支配下实施了事实上具有目的与方法或结果行为之牵连关系的行为者,才能认为具有牵连关系。 4.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罪名。如果行为人实行的危害行为只能触犯一个罪名,就不能构成牵连犯。 我国刑法理论通行的观点主张,对于牵连犯,应按法定刑最重的一罪从重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但是,在我国刑法中,也有对牵连犯实行并罚的立法规定。例如,根据刑法第157条第2款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以走私罪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并罚。 牵连犯是一种特殊的罪数形态。罪数是指犯罪的个数,即一个罪还是数个罪。以符合法定犯罪构成的事实为标准,符合一个为一罪,数个为数罪。

G. 刑法上,牵连犯和转化犯有什么区别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有触犯了其他罪名的犯罪
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行为吸收
你问的是吸收关系

H. 刑法上怎么区分吸收犯和牵连犯最好给出案例

牵连犯在中国刑法条文中虽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经常涉及。对于牵连犯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多争议。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牵连犯是实质的数罪,处断的一罪;新刑法的规定对牵连犯既有适用从一重处断,又有适用数罪并罚。因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处罚原则并存,极易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一个犯罪目的,其方法行为(如为招摇撞骗罪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采用破坏的方法盗窃)或结果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假冒注册商标同时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且对于牵连犯,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的外,从一重罪论处,但刑法分则与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牵连犯的构成要件有:一, 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这是牵连犯的本质。牵连犯是为了实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另外一个犯罪。二,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触犯不同的罪名。如果只有一个犯罪行为,即使触犯了不同罪名,也不是牵连犯而是想象竞合犯。犯罪行为的个数可根据犯罪构成判断。触犯不同的罪名,既行为的异质性,也就是说,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是异质数罪。如只触犯同一罪名,是连续犯而不是牵连犯。三,两个以上的行为之间须有牵连关系。牵连关系有两种:(1)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2)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比如:陈某因没有收入来源,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了一张信用卡,使用该卡从商场购物10余次,金额达3万余元,从未还款。对于陈某的行为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因为陈某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触犯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又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二者具有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从一重罪论处,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吸收犯是指存在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为,仅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一般选较重罪行量刑。

吸收的条件:前行为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如入室盗窃、入室抢劫),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制造、盗窃枪支然后持有枪支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然后持有毒品的)。

吸收犯处罚的三种情形:一,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制造、盗窃枪支吸收非法持有枪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吸收非法持有毒品。二,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盗窃、抢劫吸收入室行为。三,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既教唆又提供帮助的(如传授犯罪方法)的,按照教唆犯处罚;既教唆他人犯罪又亲自实施犯罪的,按实行犯处罚。

从而可以看出,牵连犯与吸收犯都具有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而且它们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都是发生在一个犯罪过程中,都是出于犯一罪的目的。但是二者之间仍具有质的区别。

一、 数罪独立性不同。吸收犯的一罪不具有独立性,而牵连犯数罪都具有独立性;

二、成立原因不同。成立吸收犯是由于重行为吸收轻行为,或者完成行为吸收未完成行为,例如既遂行为吸收预备行为,而成立牵连犯是由于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有牵连关系。

三、犯罪故意的性质不同。吸收犯数行为的故意是同一的;其数量可能多个,但性质是相同的,且是针对同一行为对象,侵犯相同直接客体的故意。牵连犯的数行为的故意不是同一的。支配方法行为、目的行为、结果行为的各个具体犯罪故意虽然是为总的犯罪目的服务,但其本身则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

四、主观方面的差别。牵连犯虽然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但行为人在这个犯罪目的的制约下,形成了与牵连犯罪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犯意的异质性和相对复数性是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之一。吸收犯必须基于一个犯意,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犯罪目的而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犯意的同一性和单一性是吸收犯的显著特征之一。

I. 刑法上的牵连犯/吸收犯/转化犯/包容犯/集合犯/连续犯/继续犯....

(一)连续犯

连续犯是指基于一个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常见的连续犯,如持枪连续杀人,连续多次贩卖毒品的;连续盗窃作案数起等等。连续犯,是实质数罪,但当作一罪来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

连续犯与继续犯(持续犯)的区别就在于是一行为还是数行为。

关于连续犯,要注意以下二点:

1.追诉时效起算,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追诉时效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在刑法的溯及力方面,根据司法解释,犯罪行为由新刑法(1997年刑法)生效前连续到新刑法生效后的,应适用新刑法,但新刑法规定处罚较重的,在量刑时可以适当从轻处罚。

(二)牵连犯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犯罪时,其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牵连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如为了诈骗财物或者招摇撞骗,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如在进行招摇撞骗犯罪过程中,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而伪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证件。

2.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

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类似于连续犯与继续犯的区别一样。关键区别是一行为还是数行为。牵连犯是数个犯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牵连关系,是实质的数罪,处断的一罪;而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是实质的一罪,想象的数罪。

还要注意:有的刑罚规定的行为是复合行为,想象竞合犯中有的复合行为视为一行为,而不是数行为的。

牵连犯的处理原则:择一重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但刑法分则有例外规定的,应当依照该例外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例外规定主要是:

1.在犯走私罪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手段抗拒缉私的,应当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但是,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武装或者暴力抗拒缉毒的,作为量刑情节,只以走私毒品罪一罪处罚;在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过程中,暴力抗拒缉查的,也只作为量刑情节以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一罪处罚。

2.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杀害被保险人或损毁保险标的而构成其他罪的,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或者放火罪或者故意毁坏财物罪等数罪并罚。

3.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进行犯罪活动又构成其他罪的,如走私、贩卖毒品、赌博、非法经营的,应当数罪并罚。

通常认为属于牵连犯法律明文规定不数罪并罚的情况如下:(1)因受贿而徇私枉法或者枉法裁判的;(2)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法律规定强奸作为强迫卖淫罪的加重情节;(3)邮电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毁弃邮件从中窃取财物的,以盗窃罪一罪从重处罚;(4)盗窃
信用卡又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5)伪造货币又贩运该伪造的货币的,以伪造货币罪一罪从重处罚。

法律、司法解释中涉及的罪数的情况

(一)法律上把一个犯罪作为另一个犯罪的处罚的情节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要数罪并罚。主要有:

1.绑架并杀害人质的。

2.拐卖妇女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3.拐卖妇女又强迫、引诱、容留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

4.组织卖淫又有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犯罪。

5.以强奸的手段迫使卖淫的。

6.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非法拘禁被组织者的。

7.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暴力抗拒缉查的。

8.走私、制造、贩卖、运输毒品时,武装掩护的;或者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二)法定从一罪处罚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

1.盗窃信用卡并冒用他人信用卡,以盗窃罪论处。

2.伪造货币又出售、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以伪造货币罪一罪从重处罚。

3.私拆、毁弃邮件从中窃取财物的,以盗窃罪一罪从重处罚。

4.受贿而循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的,择一重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第399条第3款)。

5.为走私而骗购外汇的,为骗购外汇而伪造有关公文的,如果实行了走私罪的,以走私罪一罪处罚。如果尚未实行走私行为的,以骗购外汇罪一罪处罚。

6.根据司法解释,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以盗窃罪一罪从重处罚。

7.犯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8.犯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法定的转化罪不是数罪,不实行数罪并罚

1.非法拘禁他人,故意暴力殴打致被拘禁人造成重伤、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

2.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

3.虐待被监管人造成重伤、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

4.聚众斗殴造成重伤、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

5.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致人重伤的,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6.在盗窃、诈骗、抢夺过程中使用暴力、威胁转化为抢劫罪的。

7.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

(四)法定应当数罪并罚的情况

1.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人、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3.犯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以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的,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并且要数罪并罚。

5.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6.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强奸被收买的妇女的,数罪并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有非法拘禁、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数罪并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一罪处罚。

7.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8.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罪的,数罪并罚。

J. 刑法中牵连犯的罪名

牵连犯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占主流的意见是不考虑这一问题,从理论中加以抛弃。台湾2005年刑法修改中也删除了相关的规定,原因在于:牵连犯所涉及的,一般都是为实现犯罪计划而必须实施的某一个在前阶段的行为构成了一定的轻罪,如侵入住宅、伪造文书等。实际处理时,一般只处理犯罪计划中较重的罪名即可,而轻罪不再并罚。
没有什么具体的分类,典型的情况一般就是非法侵入住宅、伪造文书、毁弃尸体等。

热点内容
民法总则梁慧星视频 发布:2025-07-20 21:35:17 浏览:501
严格道德养成 发布:2025-07-20 21:34:47 浏览:917
民法法谚 发布:2025-07-20 21:08:01 浏览:521
民法典自愿实施救助 发布:2025-07-20 21:02:24 浏览:383
司法迷情 发布:2025-07-20 20:52:20 浏览:140
网络污蔑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20 20:52:16 浏览:58
瑞典司法制度 发布:2025-07-20 20:50:40 浏览:730
法院节目形式 发布:2025-07-20 20:44:57 浏览:751
找河南律师 发布:2025-07-20 20:41:47 浏览:793
食品安全方面行政法 发布:2025-07-20 20:37:24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