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对市场的作用

民法对市场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2-02-02 16:40:11

民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回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答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很多人会把商法和民法合在一起理解,即民商法。商法和民法某些方面的内容是共通的。

㈡ 民法典的出台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民法典的出台呢,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它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一种趋势的进步。也可以是经经济发展会快速的发展和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给我们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㈢ 民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民法是调整交换关系的法律。交换关系即包括交换主体、所有权和债权。民法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对市场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一言以蔽之,民法是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基石。

㈣ 浅谈民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民法的基本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

(一)民法原则

民法的私权神圣、意思自治、平等、诚实信用、权力滥用之禁止原则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市场经济基本精神的反映和概括,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例,即民事活动中的任何一方必须本着善意进行民事活动,任何恶意的即以损害对方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为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违反这一要求,尽管不违反任何法律条款和合同,但是,法官仍可裁定恶意方败诉,以求达到个体公正。目前我国的经济还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诚实信用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循。这也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民法基本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民事主体制度

民法的民事主体制度,包括对自然人、法人以及合伙组织的法律规范,是规范市场经济主题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民事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易完成的。作为民事主体的当事人,绝大多数是商品的所有者。民法就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各项财产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它的民事主体制度赋予了参与市场运行的商品所有人以主体资格,赋予了市场参与者以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意志,使一切人均可以真正独立和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参与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从而形成一个规范、秩序的市场运行体制。

(三)物权制度

民法的物权制度是保障市场经济主体支配其有形财产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市场经济的不同参与者必须以交换的形式开展经济活动,而所有权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前提。民法中的所有权制度对产权归属及行使作了明确的界定,用益物权制度和担保物权制度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用益关系以及担保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充分尊重和平等保护了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财产权,为在商品交换中权利的正常转移和交易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合同制度

民法的合同制度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签订的合同越来越多,合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合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签约的程序、手段越来越规范。民法的各类合同制度,对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的订立程序,合同的主要条款,成立及生效条件,违约责任及承担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形式等主要内容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为市场交换的安全顺利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民法在维护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局限性

(一)民法平等主体的定义在市场经济中不切实际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但是平等原则在民法中只是片面的重视抽象的人格平等,而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很多是从经济个体的规模和社会群体的差异而导致的。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里,这些现实状态存在的不平等对于民法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民法的调整方式在市场经济下显得捉襟见肘。

(二)民法与市场经济缺陷

市场缺陷表现为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秩序失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民法的人格自由理念和意思自治的观念造成的。民法作为市民社会的法,私法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基本要求,所以民法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维护私法自治原则为己任,排斥国家权力介入私人经济领域。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为指导,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经济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迅速发展以自发的交易和生活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民法及其相应的民法的精神得到了弘扬。但是,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导致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出现,经济危机爆发,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面对这些,私法陷入空前的困惑之中。

市场经济离不开民法,民法的发展与完善也脱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促进。因此,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以民法为核心的综合法律体系的保障。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民法体系,让民法及其相关法律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积极调整和保护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更加法制化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㈤ 谈谈民法与商品——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民法的基本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 (一)民法原则民法的私权神圣、意思自治、平等、诚实信用、权力滥用之禁止原则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市场经济基本精神的反映和概括,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例,即民事活动中的任何一方必须本着善意进行民事活动,任何恶意的即以损害对方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为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违反这一要求,尽管不违反任何法律条款和合同,但是,法官仍可裁定恶意方败诉,以求达到个体公正。目前我国的经济还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诚实信用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循。这也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民法基本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民事主体制度民法的民事主体制度,包括对自然人、法人以及合伙组织的法律规范,是规范市场经济主题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民事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易完成的。作为民事主体的当事人,绝大多数是商品的所有者。民法就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各项财产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它的民事主体制度赋予了参与市场运行的商品所有人以主体资格,赋予了市场参与者以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意志,使一切人均可以真正独立和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参与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从而形成一个规范、秩序的市场运行体制。(三)物权制度民法的物权制度是保障市场经济主体支配其有形财产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市场经济的不同参与者必须以交换的形式开展经济活动,而所有权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前提。民法中的所有权制度对产权归属及行使作了明确的界定,用益物权制度和担保物权制度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用益关系以及担保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充分尊重和平等保护了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财产权,为在商品交换中权利的正常转移和交易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四)合同制度民法的合同制度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签订的合同越来越多,合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合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签约的程序、手段越来越规范。民法的各类合同制度,对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的订立程序,合同的主要条款,成立及生效条件,违约责任及承担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形式等主要内容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为市场交换的安全顺利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民法在维护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局限性(一)民法平等主体的定义在市场经济中不切实际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但是平等原则在民法中只是片面的重视抽象的人格平等,而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很多是从经济个体的规模和社会群体的差异而导致的。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里,这些现实状态存在的不平等对于民法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民法的调整方式在市场经济下显得捉襟见肘。(二)民法与市场经济缺陷市场缺陷表现为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秩序失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民法的人格自由理念和意思自治的观念造成的。民法作为市民社会的法,私法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基本要求,所以民法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维护私法自治原则为己任,排斥国家权力介入私人经济领域。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为指导,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经济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迅速发展以自发的交易和生活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民法及其相应的民法的精神得到了弘扬。但是,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导致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出现,经济危机爆发,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面对这些,私法陷入空前的困惑之中。市场经济离不开民法,民法的发展与完善也脱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促进。因此,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以民法为核心的综合法律体系的保障。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民法体系,让民法及其相关法律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积极调整和保护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更加法制化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㈥ 结合案例分析民法和合同法对市场经济的意义

你好!我想你应该不是求助论文吧?是的话这个很难帮上你,我们只答点好不?
这个命题属于法社会学的范畴了,我想在答问题之前先要解决的是什么是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对立面即计划经济的概念和主要区别。市场经济在我国可以概括为以市场自主行为为主导,政府调控为附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计划经济则是行政性指令对经济大包大揽的经济发展模式。他们之间明显的区别就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的大小,因此我们对题目的回答似乎有了点头绪,就是法作为调控手段对市场的意义,法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是否更优于政府的其他行政性手段,以及最大化讨论即法到达能够最大限度地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时,会是怎么一个光景?我们是否又再陷入计划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讲的法是很广的,包括民、刑,行政。根据题目我们只说民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法和合同法。这两部法对市场经济的意义实际上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已经可以进行归纳了,最简单的就是调控和规范的意义。尽管调控与规范有含以上的重合,但其中调控是不等于规范的。调控是对市场总体的调控,是宏观意义上的,而规范是对微观行为的指导和规制。我们反复强调国家调控手段要放开微观的,这主要是针对行政性手段而言,防止大包大揽而最终达到活化市场的目的,但是我们又能发现法居然能在微观调控中生存,这也是意义的体现。
最后的一个问题,最大化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能够答得慷慨坦然,因为根据我国国体,法是人民的法,是人民的意志,所以,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个果真坦然!而总结的意义就是“我国国体的体现和实践,法公平,正义和秩序的三要件的体现。”
总结的四点意义就是:调控、规范、优越性意义、人民民主意义。
对不对没有统一的标准,自圆其说就行,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吧!

㈦ 民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如果民法仅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那么它就只能发挥局部、有限的作用;如果民法是基本法,那么它就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发挥基础性、贯穿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传统大陆法系法学著作一般认为,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律依其属性可分为公法与私法,其中宪法为公法系统的基本法,而民法为私法系统的基本法。二战之后,人们普遍接受了宪法的法律效力超过民法、民法应遵从宪法这个基本理念。这个重大变更的基本原因,是人们总结了二战中自然人尤其是少数族裔、被压迫者的自然权利被大规模侵害的教训,从而提出基本权利这个具有重大价值的法律理念,并且把基本权利写入宪法,作为同时对公法和私法都发挥统辖和制约作用的宪法权利。此后,保障基本权利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则,而这个原则由宪法保障,因此宪法的效力超越了民法,成为民法的上位法。

我国立法机关将民法作为基本法予以制定

在我国《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立法机构一直都是把民法典编纂当作国家重大立法或者基本立法来进行的。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民法典和民法总则的历次立法说明报告看,立法机关也是把民法当作国家基本法予以制定的。这些说明,民法的地位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从民法与依法治国原则之间的关系看,把民法典的编纂定义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2)从民法与国家治理的具体措施角度看,从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角度,把民法定义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法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国计民生的基本方面进入了契约时代,不论是人员流动还是物质交易,都依据民法进行。民法在国计民生的支持和保障方面、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超过其他任何法律。(3)从民法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的角度看,从民法与市场体制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看,把民法定义为保障市场体制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法律。(4)从民法与人民权利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角度看,指出民事权利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必需权利,民法的基本使命就是承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从民法担负的政治功能的角度,把民法定义为社会基本法。

㈧ 民法典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民法典不仅是一般民众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也是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网络版全书。民法典所确立权的调整经济关系的各项法律规范,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供给与法治保障。
      作为民法典开篇的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将民商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写入其中,对民法典各分编的相关制度起到了统领作用。总则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合法、合乎公序良俗和绿色等民法基本原则,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提供了必须遵循的最为基本的法治原则。总则编塑造了多元市场主体制度,为人们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多更自由的法定组织形式,有利于塑造其独立而又平等的法律人格。

㈨ 为什么说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

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需要民法,计划经济不需要。”参与多部基础民事法律立法的学者梁彗星说。

热点内容
民法典远性 发布:2025-07-15 02:00:03 浏览:350
投诉法官去哪投诉 发布:2025-07-15 01:52:05 浏览:440
征信业管理条例主要内容 发布:2025-07-15 01:35:50 浏览:644
下沙免费律师 发布:2025-07-15 01:23:44 浏览:579
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责任教案 发布:2025-07-15 01:19:14 浏览:101
律师印章 发布:2025-07-15 01:16:00 浏览:250
夫妻一方重病劳动法怎么规定 发布:2025-07-15 01:12:19 浏览:396
司法考试c证多少分 发布:2025-07-15 01:02:02 浏览:333
劳动法职工辞职当月的绩效工资 发布:2025-07-15 00:55:42 浏览:861
道德与法治讲堂 发布:2025-07-15 00:49:21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