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汤刑法

汤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3-19 03:20:58

1. 简述汤刑及其法律渊源

禹刑是夏朝的法律,名字来源于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

禹刑的具体内容已无法考证。根据东汉郑玄说:“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1],大意是:夏朝的刑法,死刑两百条,挖脚骨刑三百条,割生殖器刑五百条,割鼻子、刺面涂青刑各一千条。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两个文献记载一致,均说明夏朝法律规定了五种刑罚,共三千条。
汤刑是商朝法律总称,名字来源于商朝的创建者汤。

汤刑的具体内容已无法考证。根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可知它是因为国内有乱政而作,主要是镇压奴隶或平民反抗规定。但《竹书纪年》说:“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可见汤刑虽然制定出来,但没有公布。这是因为奴隶主和贵族都认为:“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2. 倪宽的生平简介

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他就在当时的郡国学校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这就是至今为人们传颂的“带经而锄”的故事。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了西汉著名学者、今文《尚书》《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的身传亲授。后来又受业于孔子后裔、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所以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被当时的郡国选诣为博士。
后来,倪宽通过答辩考试(即射策),做了掌握礼乐制度的“掌故”(官名)。不久,补为“廷尉文学卒史”(协助廷尉办理文字的官)。这时,张汤为廷尉,主管刑狱。张汤刑法残酷,素有酷吏之称,所用之人,都是些善于施用严法酷刑的人。倪宽为人温良清廉,擅长文学,不善于动武,所以,在廷尉府以不熟悉刑律为名,不被重用,被派到北地管理畜牧数年。由于他勤恳从事,牛羊大为蕃息。回廷尉府送回报材料(畜薄)时,正直廷尉府有疑案未决,几次奏报,均被汉武帝驳回。主办奏报的人甚为恐慌,不知如何是好。倪宽知道了,便为他重新写了奏章。写完后,读给大家听,都很佩服。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张汤,张汤大为惊疑,便亲自召见倪宽谈话,非常惊奇他的才能。倪宽写的奏章送上去后,立刻得到汉武帝的批复。第二天,张汤见到汉武帝,汉武帝问:“这次的奏章不是一般俗吏所能写出来的,是谁的手笔?”张汤说:“是倪宽所写。”汉武帝说:“我早就听说过这个人。”于是张汤提拔倪宽为奏谳(音yǎn)掾(音yuàn)(专门起草奏章的秘书官)。倪宽在廷尉府,说服张汤和廷尉府官吏,学习经学,按照《尚书》中《尧典》、《舜典》的教义来治理狱讼,成绩卓著,非常被张汤重用。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张汤做了御史大夫,推荐倪宽为侍御史,掌握纠察举荐官吏之权。汉武帝召见倪宽,让他讲论“经学”。倪宽引经据典,把《尚书》中的《尧典》《舜典》讲得非常精辟、透彻。汉武帝大悦,提升他为中大夫,专管朝廷议论之事。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倪宽迁升为“左内史”之职。左内史,相当于后来的京兆尹,负责治理京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政。倪宽在任期间,以儒家道德教化民众,采取措施奖励农业、缓刑罚,重新清理狱讼,选用仁厚之士,体察民情,做事讲究事实求是,不务虚名。因此,深得关中地区民众拥戴。关中地区,秦时修建了郑国渠,两岸农民深得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田赋是第一等的,是汉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之一。倪宽了解到,郑国渠上游南岸高卯之田仍然十年九旱。汉朝初年,这里“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仍有一部分人民衣食不足。倪宽首倡开凿六辅渠。得到汉武帝的同意后,倪宽征发民工,在郑国渠上修筑了六条渠道,史称“六辅渠”,使两岸高卯之地得到灌溉,原来的郑国渠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为了做到避免纠纷、合理用水、上下游兼顾,又制定和颁布了“水令”,使人民按令用水,上下相安。很快使关中地区出现农业丰收,经济繁荣的局面。倪宽关心民间疾苦,收租税时,对一些丰歉不同的地区和农户进行适当调整,对一些贫弱户和因故不能及时缴纳的可以延缓和减免,因而赋税征收速度较慢。后来,因军务用粮紧急,朝廷令左内史征收赋税。于是,大家户赶牛套车,小户担挑背负,交粮路上人车连绵不绝。结果,赋税任务不但没有落后,反而成为完成最快最好的。汉武帝愈加惊奇倪宽的才能。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倪宽为御史大夫,跟从武帝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倪宽主司封禅大典仪式。在此之前,梁国国相褚大精通五经,为五经博士时,倪宽为博士弟子,位在褚大之下。后御史大夫一职空缺,武帝召褚大入京。褚大自以为做御史大夫无疑。行至洛阳,听说倪宽做了御史大夫,心中不服,以为武帝用非其人。及至长安,与倪宽在武帝面前共议巡狩封禅之事,看到倪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无懈可击,方知武帝知人善任,倪宽才能确实胜过自己。
汉朝初年,方纲大纪都是初创。历法还是沿用秦朝颁定的历法,其朔晦月建、弦望满亏多有差错。元封六年,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宜改正朔”。汉武帝乃接受建议,诏令倪宽主持修改历法事宜。倪宽召集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二十余人,又加上方士邓平、落下闳等人共同推算制定出了新的历法,即汉朝的《太初历》。该历法较秦朝颁行的颛顼历有了很大进步,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推定一回归年为365.3851539日,一月为29.4381日。颛顼历以十月(即建亥之月)为岁首。《太初历》以一月(正月,即建寅之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了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十九年设置7个闰月。太初历即今天所说的夏历或农历。自西汉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实行,经过不断改进,被一直沿用下来。
倪宽做御史大夫在位八年,于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归葬原籍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他的著作有《倪宽》九篇,《倪宽赋》二篇,《封禅颂》等,均已遗失。

3. 倪邱的倪宽的前世

倪邱镇起名于倪宽。倪宽又叫儿宽,是汉代武帝时期的御史大夫,祖籍是山东广饶县石村镇倪家村。倪宽出身贫寒,从小就跟父母种田,家里没有钱上学。后靠帮邻近的农户打短工挣钱上了学。在上学时帮同学们做饭又挣了部分学费。他先在同乡欧阳生那里学习今文尚书,后又从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后来,他又千里迢迢来到汝阳郡细阳谷堆集向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的柳林先生学习经书。倪宽高高的个头,宽宽的面颊,憨厚的表情,诚恳的姿态。柳林先生一见到倪宽就很喜欢,想收他为弟子,但为了更好地培养他就有意对他进行了多次考验。第一次,倪宽要拜先生为师,先生则说我是一个农民,种庄稼要为土地上粪,倪宽听完后就拿起木锹去除粪,不嫌脏不怕累,手磨破了直到把一窑粪出完才上来。第二次,要拜先生为师,先生又说我们为了生活要下河捕鱼,倪宽听后拿起渔具马上下河,腿划破了,鲜血直流也不上岸,直到捕满了一篓子鱼才上来。第三次,倪宽又要拜先生为师,先生说地里庄稼长草了,我要去锄地。倪宽二话没说,扛起锄头就跟先生下地,累了也不休息,火毒的太阳晒得身上起了水泡,直到把那块地锄完。先生被他的真情所感动,就收下他为弟子。四个寒暑学好经书回到故乡。
倪宽在下田干活时总是把经书捆在锄头上,休息的时候就摊开学习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干活,因此《带经而锄》的美丽故事就流传下来,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勤工俭学的先例。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跟柳林先生学习经书居住的地方建起了经锄楼。
倪宽墓碑
倪宽勤奋好学,知识丰富,性情又温良谦让,犹为乡里称赞。当时皇上急需五经博士,令各郡选取青年入京。倪宽在郡试中被选定送到京城长安,经过考试做了掌故。
公元前126年又从师褚大,经考试做了廷尉文学卒史,当时的廷尉是张汤。张汤刑法残酷,素有酷吏之称,所用之人,都是些善于施用严法酷刑的人。倪宽为人温良清廉,擅长文学,不善于动武,所以在廷尉府以不熟悉刑律为名不被重用,被派到北地管理畜牧数年。由于他勤恳从事,牛羊喂的膘肥体壮,账目做的清清楚楚。有一次回廷尉府送回报材料(畜薄)时,正直廷尉府有疑案未决,几次奏报,均被汉武帝驳回。倪宽把畜牧簿册交待完毕后,不一会儿来到大家面前说我写了一篇奏章,你们看如何?大家看后说写的好。这时正赶廷尉上朝回来见大家喜笑就问是怎么回事?有人把倪宽写的奏章交给了他,他看后也说写得好。第二天上朝呈给了皇上,武帝看后大悦,说本奏章非一般官吏所写,出自何人之手?张汤说是本府文学卒史倪宽。张汤回到廷尉府后就宣布倪宽为奏谳椽。倪宽在廷尉府期间,说服张汤和廷尉府官吏,学习经学,减轻刑罚,申张正义,惩处邪恶,成绩卓著。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张汤做了御史大夫,推荐倪宽为侍御史,掌握纠察举荐官吏之权。汉武帝召见倪宽,让他讲论“经学”。倪宽引经据典,讲得非常精辟透彻。汉武帝大悦,提升他为中大夫,专管朝廷议论之事。

热点内容
司法投诉案例 发布:2024-05-19 00:26:13 浏览:993
法律行政法规定 发布:2024-05-19 00:00:36 浏览:47
叉车安全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4-05-18 23:20:59 浏览:967
司法厅干部处 发布:2024-05-18 23:10:45 浏览:291
普法司法考试 发布:2024-05-18 23:01:31 浏览:989
法学35岁 发布:2024-05-18 22:37:10 浏览:296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05-18 20:18:31 浏览:158
民法总则高考 发布:2024-05-18 19:09:03 浏览:547
齐心律师 发布:2024-05-18 17:59:20 浏览:199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条 发布:2024-05-18 12:55:17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