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实质
『壹』 特别刑法是实质意义上的刑法吗
特别刑法是区别于普通刑法即刑法典的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的刑法。专在我国,属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自97刑法出台后就只剩下《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这一部单行刑法了,而附属刑法指规定在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有关犯罪的刑罚的附属刑法规范的总称。
你所问是否是实质意义上的刑法,个人看来是肯定的,区分刑法与其它部门法的关键很特别,其不在于主体,也不在于领域,而在于主体触犯法律后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是否受到刑事处罚,就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单行刑法,还是附属刑法,只要符合相关法条的犯罪构成,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承受刑事处罚,所以,特别刑法不仅在名义上属于刑法,也是实质意义上的刑法。
『贰』 现代刑法的本质是什么
从功能上讲,刑法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其版表现权为对无辜者的保护和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破坏者的依法惩处两个方面。
刑法是统治阶级通过立法者以法律的形式对其意志和利益加以反映,立法者所制定的刑法的价值取向反应在刑法的规定上。
『叁』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复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制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肆』 什么是刑法中的实质解释
在三阶层犯罪构成抄体系下,论理上存在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承认构成要件的独立机能,以社会的一般观念为基础,将构成要件进行类型性的把握的犯罪论,通常被称为形式的犯罪论。实质的犯罪论对形式的犯罪论进行批判,认为作为形式犯罪论的中心的犯罪的定型或类型的内容不明,因此,在形式的犯罪论中,追求保障人权保护国民利益的处罚范围难以适当划定,主张在刑罚法规的解释特别是构成要件的解释上,应当从处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观点,换句话说,应当从当罚性这一实质的点出发来进行。按照这种观点,刑法是行为规范,但更应当是以法官为对象的裁判规范,即不外乎是为了导入实质的当罚性判断的规范。因此,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原则或刑法的严格解释原则并不重要,应当从处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立场出发,对刑罚法规或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形式犯罪论者对构成要件进行形式解释,实质犯罪论者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也即形式解释是将构成要件独立于违法性判断,主张构成要件的行为类型说,实质解释是将构成要件融入违法性判断之中,主张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类型说。既然存在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的争论,那么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间的争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伍』 刑罚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刑罚本质有四种说法:
一是惩罚说,认为刑罚就是对犯罪人的惩罚。代表如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所说的,“刑罚是刑事法官根据现行法律就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给予犯罪人的惩罚(Vebel),以表达社会对行为及行为人的否定评价。因此,刑罚的概念有两个内容:
(1)行为人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如生命、自由、财产;
(2)刑罚同时又是对行为及行为人的显而易见的指责。”
二是法益说,认为刑罚是对犯罪人法益的剥夺。代表如日本学者牧野英一所说的:“所谓刑罚是国家对不法行为作为法律上的效果给个人科处的法益上的剥夺。分说之如下:
(1)刑罚是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成立。个人间的关系上有损害赔偿制度,国家间的关系上有战争;
(2)刑罚是对不法行为的制裁。国家征收租税、征用土地,进行征集,不是刑罚;
(3)刑罚是法益的剥夺。作为对不法行为的措施,国家采用的甚多,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剥夺法益,以之为刑罚。刑罚将一定的法益剥夺称为刑。因而以在此特别称为刑的名称下所承认的制度为形式意义上的刑罚。”
三是手段说,认为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手段。代表如日本学者宫内裕所说的:“所谓刑罚,是对以犯罪为要件的犯罪行为人由法院所加的国家的强制手段,是以一定的害恶为内容的手段。
第一,刑罚是国家的强制手段的一种形式。刑罚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形态,从而刑罚的形态由国家形态所制约,并且在它是国家的强制手段的意义上,与其他社会的强制手段不同。第二,刑罚存在于犯罪与法规的关联性之下。形式上犯罪是刑罚不可缺少的要件,刑罚是犯罪的法律效果。刑法通常以‘实施什么什么行为,科处什么什么刑罚’的形式,表现这种关系。这种犯罪与刑罚的法规的关联性,是罪刑法定主义原则的一个侧面。
第三,犯罪与刑罚这样的法规的关联性引导出犯罪与刑罚的实质的关联性,即对犯罪的刑罚是对
四是制裁说,认为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的制裁。代表如我国台湾学者高仰止认为的:“刑罚者,乃国家依据刑法法规之明文,以剥夺私人法益为手段,对犯罪人本身所加之公法上的制裁也”。
我国刑法界基本上是综合采纳了“手段说”和“制裁说”的相关观点,认为“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陆』 ...这里的形式刑法和实质刑法是什么意思
形式刑法就是刑法典,实质刑法就是所有含有刑法规范的条文,因为其它法律中也会含有刑法规范的条文,所以实质刑法的范围要广一些
『柒』 刑法违法行为的本质
违反行为,从字面理解来看,它是一个违背法律的具体行为,而刑法的违法行版为即一个违反刑法规定的行权为。具体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因此,刑法的违法行为,一般情况下为作为行为,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触犯了刑法所规定的某一或某些限制为或不得为的行为。
『捌』 中国刑法与美国刑法的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中国刑法与美国刑法的性质不同。
二者一个是社会主义刑法,一个是资本主义刑法。中国是社会主义刑法,美国是资本主义刑法。其次,两部刑法由于自身国家的历史、社会现状以及文化背景等等不同,在罪名、定罪量刑、以及执法司法方面都有所不同。
1、二者法系不同
法系不同,中国刑法属于大陆法系,美国的刑法属于英美法系。因为在两种不同法系下形成的法律在制订、适用、解释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击犯罪活动。
2、二者侧重点不同
中国刑法的理论重思辨,美国刑法的理论重实务。前者是学者型理论,后者是法官型理论,英美法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是经验,价值目标是实用(这样的目标容易达成共识,但可能缺乏深入探讨的推动力);大陆法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是概念(概念本身即为理性认识的成果)。
3、二者表现不同
美国刑法见长于运作能力,反映在刑罚制度不断创新上;中国刑法见长于想像能力,表现在犯罪构成理论的丰富多彩方面,所以以一种样态为标准去评价另一种样态是不科学的。
『玖』 刑法是什么
从法系法学观点立论,刑法是规定刑事构成要件,刑事法律效果及相关规定的法律。
刑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在我国属于基本法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宪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是为一般人接受的刑法的形式定义。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给刑法下定义应揭示其阶级实质,也称实质定义,故刑法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科以什么样的刑罚惩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狭义刑法,即中国的刑法典,它是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完整而系统的有关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规定。广义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同时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形式。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犯罪或某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例如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中关于法律条款的规定。
我国的刑法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刑法,他规定刑法是利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有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两种,普通刑法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二次会议通过、第八届五次会议修订,从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由两篇和附则组成,共十五章四百五十二条。特别刑法是仅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犯罪的单行刑事法律。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都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