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最
⑴ 民法典是什么东西
民法典来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自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民法典的最扩展阅读: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
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该草案采用德国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⑵ 哪个国家民法典最好
我认为应该是法国,它是欧洲大陆最富革命意义的法典,拿破仑曾经说他的战争功绩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他执政时期颁布的《民法典》确实可以万古留芳的
⑶ 民法典(草案)中哪个条文最吸引你的注意
明法典中最吸引人的那个条款就是夫妻双方离婚时有30天的冷静期。
⑷ 目前的世界有最合理,最接近完美的法律吗
什么是最合理?什么是完美?
我认为没有。
目前世界上的法律体系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主要是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国家中与英美法系并列的渊源久远和影响较大的法系。
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或者海洋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它首先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以及非洲的个别国家和地区。到18世纪至19世纪时,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国法被传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它们在法律分类、宪法形式、法院权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英美法系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法典的延续性,以判例法(简单解释判例法就是以前怎么判,现在还是怎么判)为主要形式。(判例法就是以前的经典案例经过承认负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处理以后与之类似的案子。)
两种法系各有优缺点。是两种不同的立法体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法律也是这样,它也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完美的法律,100%好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我们更加努力地去改善法律,使之趋于完美,但永远不可能使法律达到完美(没有一点缺陷和弊端)。
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世界上的任何法律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段不断探索、完善自我的路程,没有尽头,也没有最完美。
⑸ 为什么民法典历经五次才最终
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法典,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启动过五次民法典编纂的工作。
第一次编纂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
第二次编纂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
第三次编纂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后来制定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第四次编纂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
第五次编纂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的目标。
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此前,我国已修改婚姻法,出台了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3月,作为中国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编纂完成了关键的“第一步”。
2018年8月,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包括6编,即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共1034条。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
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
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现场,一本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摆放在与会人员面前,“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
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编纂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⑹ 民法典(草案)中那个条纹最吸引你的注意为什么
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当属对《民法典》(草案)的审议了。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通过了,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有两条尤其吸引了我的注意。新设居住权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
《民法典》在物权编中,专门设一章用6个条文确立了居住权。应该说这是一个明显进步。
第366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居住权必须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规范过去长期存在的租赁公房只有住房证明,没有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保姆与雇主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以及以房养老问题。
第367条规定:居住权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姓名、住所、住宅的位置、居住的条件要求、期间以及争议解决方法等。
第368条规定:居住权应当是无偿设立的,不能有偿,除非有约定,为的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居住需求。同时规定应当向登记机构进行登记,这符合物权公示原则。
第369条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目的是为了解决自身居住,去世后收回。因此不得转让、继承,也不得出租谋利。如长期租赁的公房,夫妻去世后,子女不能继承,也不能转让给亲朋好友居住或者出租,必须收回。
第370条规定:“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那么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后,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对于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如父母立下遗嘱,去世后留下的房屋由没有房屋的子女或者保姆居住等问题,也应参照本章规定。
(6)民法典的最扩展阅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在向会议做说明时说,编纂民法典已列入调整后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民法典编纂工作拟按“两步走”进行: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争取提请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上半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争取于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⑺ 民法典新增的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基本原则是
一:绿色原则。是最有时代特色的新增。
⑻ 如果要在大学校园里展开关于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活动,你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请阐
现在年轻人较为关注的是有关民法典中的婚姻法更改,这个比较符合年当下年龄段的关注焦点和热点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望楼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