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四要素

刑法四要素

发布时间: 2020-12-30 09:59:06

❶ 这是一道大学修养题;刘某,男,15岁,盗窃15万元,请从刑法的四要素分析一下,刘某的犯罪分析过程,

犯罪构成的四要件是一套老的犯罪构成理论,对于许多案件,这种理论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不得不借助其他理论。
张明楷老师的犯罪构成2要素理论认为,犯罪构成是由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与主观(责任)构成要件组成。
结合本案件,首先从客观构成要件出发,刘某盗窃15万元的行为显然具有违法性。其次从主观构成要件出发,刘某主观上具有盗窃的故意,而且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且不具有缺乏期待可能性的认识,但是刘某缺乏责任能力,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故而其行为虽然具有违法性,但却是无罪的。
对于以上几位朋友的解释,虽然结果是相同的,但是其论证部分严重错误。这种论证如果放在几十年前,也许是正确的,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的刑法理论也在发展,还望朋友们注意理论上的更新。至于有些把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混在一起的朋友,我只能说很佩服你的胆量。

❷ 犯罪的四要素有哪些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为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1.说明某种犯内罪危害了什么样容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犯罪客体。

2.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犯罪的客观方面。

3.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在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主体。

4.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的主观方面。

(2)刑法四要素扩展阅读:

关于犯罪要素的其他说法:

(1)二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分为行为要件和状态要件;

(2)三要件说(老版本),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主体、危害行为、客体;

(3)新理论:三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

❸ 刑法学三阶层四要素的不同之处

建议你找一个典型的案例入手即可,比如未成年人犯罪构成的问题。三阶层与四要件的推理过程就不一样。比较容易说清楚两种理论的差别。

❹ 刑法的四要素说在现实中有什么现实意义么

其实刑法十六条就是四要素的具体化

❺ 正当防卫四要素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 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2、 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4、 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刑法四要素扩展阅读

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是系列因素的统一,并不是一、二个因素的综合,只有全面理解这些因素才能判断某种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行为,只有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才能全面理解正当防卫制度。

《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这一规定是简练的、概括的,并不能确切地指明正当防卫成立的全部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在刑法理论上加以补充和完善。

正当防卫成立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只能针对不法侵害实施防卫,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所在。不法侵害是仅指犯罪侵害,既包括犯罪侵害也包括一般违法侵害。

危害后果已经发生时构成过失犯罪,这时,由于不能形成防卫的紧迫感,所以就失去了正当防卫的必要性,因此,对过失犯罪,在通常情况下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

❻ 刑法的犯罪构成是三阶层好还是四要素好

刑事法律中的犯罪,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构成,这些条件就是所谓的要件。过去刑法理论和法律条文都是持四要件说,即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即行为的实施者,就是谁干的,分一般主体,特殊主体等。客体即行为侵犯的对象,例如强奸罪的客体只能是女性。主观方面指行为主体主观上的动机。客观方面是指具体的行为和造成的结果,有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某种行为就构成,如持有毒品)和结果犯(产生了一定的后果才构成,例如交通肇事)之分。其中主观方面即犯罪的动机,是区分主观恶性大小以及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依据。例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杀人,意外事件,都可以造成致人死亡的结果,但罪名和处罚是大不相同的。很显然,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的四要件说是符合辩证法的,或者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物。
因为三要件理论还比较新,所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所谓三要件,大约是“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也有说是“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主体的符合性,行为的违法性,结果的有责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四要件和三要件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很大,四要件理论认为构成犯罪的行为,按三要件理论则可能认为无罪。如果仔细看一下,就不难发现,三要件中没有主观方面,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白糖杀人案:某人(主体)错把白糖当成毒药下在(客观方面)别人(客体)饮水中企图谋杀(主观方面),结果没有得逞(客观方面)。按照四要件论,这是故意杀人未遂。而根据三要件说,则不构成犯罪。因为没有犯罪的结果。
四要件是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而三要件中第二项却是犯罪行为,或是行为的违法性。既然是行为,那么必然就包括有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四个要素。所以要分析三要件的第二项,必然要绕回到四要件上来,这不是很滑稽的事吗?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诗诗句 发布:2025-10-10 12:59:48 浏览:175
上海律师职称 发布:2025-10-10 12:58:39 浏览:424
周忆律师 发布:2025-10-10 12:58:32 浏览:840
行政诉讼法教学视频 发布:2025-10-10 12:56:16 浏览:57
区长法官 发布:2025-10-10 12:24:13 浏览: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发布:2025-10-10 12:09:36 浏览:913
八个半月的胎儿打掉了要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10-10 12:04:50 浏览:677
经济法宗旨论述题 发布:2025-10-10 11:57:36 浏览:645
法律硕士学位英语 发布:2025-10-10 11:56:16 浏览:706
电信经办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0 11:39:35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