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信息共享

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信息共享

发布时间: 2020-12-31 02:12:31

『壹』 四川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怎么进入

1、属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且有系统开发部门提供的账户、密码及相应的密钥。
2、登录网址(目前在商务厅双打办)找到相应的网址,插入密钥、输入相应的账户、密码。

『贰』 河长制的作用机理和限制条件是什么

1、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

2、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

3、加强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

4、加强水环境治理

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

5、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

6、加强执法监管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2)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信息共享扩展阅读: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2、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

3、强化考核问责

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

4、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长制

『叁』 怎样登录贵州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

这是机关单位内网,不对外……

『肆』 工地上干活要不到工钱怎么办

方法如下:

1、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帮讨工资,成本低、时间短、手续简便,是催讨被拖欠工资的首先选择。投诉电话:12333。

2、协商未果,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劳动监察)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劳动仲裁的程序: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4)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信息共享扩展阅读:

一、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对下列情形依法另行计算:

1、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需要说明的是,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及时维权。

二、劳动仲裁受理时间

1、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将应诉通知书及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并要求其在15日提交答辩书和证据。

2、对于职工一方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3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同时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决定受理的,在作出受理决定的同时,用通知书或布告形式通知当事人。

『伍』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成功案例

特点说明:市县集中部署模式,方便运维管理的同时,也节省了资金投入,降低了建设风险。
针对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沟通不畅、案件移送不及时、协作配合不规范等问题,为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紧密衔接,由市人民检察院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法制办、市监察局、市双打办、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国土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烟草局等单位,依托市级虚拟专享信息通道,在市县两级建立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并出台了《鹤壁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试行)》。现接入单位已覆盖鹤壁市本级、浚县、淇县等区域。下一步,该平台将采用分批吸纳、逐年增加的方式,扩展联网单位,直至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所有行政执法机关。 特点说明:在全国首次将功能拓展到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违法违纪、行政处罚案件批复等领域,为加强检察机关立案监督,防止和纠正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提供了保障。
济源市两法衔接平台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济源市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资源,于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行,目前联网单位共有32家。由济源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济源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规定》重点对信息共享平台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信息录入的范围和时间等做了具体的规定,以确保执法信息及时录入和共享。
济源市两法衔接平台实现的网上案件移送、网上案件办理、案件流转跟踪、案件咨询、执法动态交流、两法衔接论坛等功能,保证了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信息传递程序和内容的规范,确保了涉嫌犯罪案件及时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向打击和查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挥出了“组合拳”。
同时,济源市将两法衔接平台的功能拓展到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违法违纪、行政处罚案件批复等领域,为加强检察机关立案监督,防止和纠正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提供了保障,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特点说明:市县分布式部署,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既解决了案件流程跟踪、执法动态、通知公告等模块的跨系统功能整合问题,又解决了远程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问题,进而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
许昌市检察院为推进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尽快建立“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率先在全市硬件部署到位,并先后在许昌市、魏都区、襄城县、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许昌县进行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安装培训,研究制定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正常运行的具体实施办法,统一案件移送标准,明确信息录入内容,力求“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发挥最大的实效。 特点说明:将“两法衔接”工程纳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并全部覆盖市内六区所有行政执法单位。系统集成了高清视频会议、在线材料扫描和行政执法专项活动的监督等功能,并从案件办理时限、处罚标准、历史犯罪信息等方面加强了系统的预警预报功能。
为减少行政执法机关有案不移、以罚代刑、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石家庄市于2012年2月召开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项目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将“两法衔接”工程纳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并下发了《石家庄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规划》、《石家庄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和《石家庄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对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监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两法衔接”中的职责任务、执法权限、办案程序、时限要求等内容做出准确界定。
2012年6月,石家庄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行,并首次采用3G无线链路接入。信息共享平台首批确定24个联网单位,包括市检察院、市法制办、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检局等22个市直单位以及桥西区检察院和辛集市检察院,目前,信息共享平台已全部覆盖石家庄市内六区所有行政执法单位。
石家庄信息共享平台,除实现了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办理、执法动态交流、案件信息流程跟踪和监控功能外,还集成了高清视频会议、在线材料扫描和行政执法专项活动的监督等功能,并从案件办理时限、处罚标准、历史犯罪信息等方面加强了系统的预警预报功能。

热点内容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最新 发布:2025-10-10 01:36:18 浏览:67
缺乏道德的例子 发布:2025-10-10 01:15:15 浏览:302
准则于条例谈心谈话 发布:2025-10-10 01:02:46 浏览:685
八级专业英语法律硕士 发布:2025-10-10 00:32:54 浏览:677
中级经济法预算 发布:2025-10-10 00:25:18 浏览:309
浙江法律硕士点 发布:2025-10-10 00:12:08 浏览:758
司法所实习日志 发布:2025-10-10 00:12:04 浏览:701
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10-10 00:11:12 浏览:940
2014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0:10:09 浏览:160
河南兆旭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9 23:55:42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