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担保法司法解释44条

担保法司法解释44条

发布时间: 2020-12-31 08:37:15

⑴ 《担保法解释》第108条法条内容

《担保法解释》第108条法条内容
第一百零八条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按照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行使留置权。

⑵ 担保法司法解释20条的解释

第二十条: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版以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就是有不止一个的担保人,他们之间负连带责任,只要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清偿的,债权人就可以既要求债务人履行到期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担保人履行全部的债务,如果担保人代债务人履行了到期债务,那么他就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他或他们已经替债务人所长换的款项,如果追偿不能,那么,就可以向其他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按照他们内部约定的担保比例分担,没有约定担保比例的,就要平均分担。

⑶ 如何理解担保法解释第45条的规定

债权人应关注债权,履行善良管理者责任,当债务人破产时,债权人只有申报破产债权和通知保证人申报两种选择,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债权损失责任。

⑷ 担保法司法解释10条理解与适用

合同具有从属性,主合同解除,但解除后还可能存在违约金及损失赔偿等,担保人仍应对解除后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

⑸ 担保法解释62条,怎么理解~~

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离版,若分离会损毁该物或花费权较大。附合后的物的所有权归属一方所有人的话,那么该所有人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金。
混合与附合区别在于:附合后的数个动产在形体上可以辨识,分离会花费较大;混合则是数个动产混合后事实上不能或不易区分。
担保法解释第六十二条说的情况举个例子:比如说A将一辆汽车抵押给B,抵押后A又把那车进行改装,但是因为改装的费用超过了汽车原有价值,汽车的所有权因此为改装人C所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物就因为混合而所有权归第三人C所有,但是因为汽车所有权原来归A,所以C取得所有权要给A相应的补偿金,那补偿的部分就作为抵押权的效力应该提前的清偿或者提存。(该例子参考网友“纸影碟梦”) 抵押权实现时其效力也及于该部分补偿金。

⑹ 担保法解释第十二条效力,是否已被物权法所废止,知道的同仁请告知,谢谢!

是的。

2000年9月29日最高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担保法解释》第十二条为“当事人版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权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有关抵押权形式期限的规定废止了司法解释,《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所以,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与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是一致的。

⑺ 如何理解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7条

”该条款事实上借鉴了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即在抵押物的所有权与抵押权发生混同时,可以成立所有人抵押权。这表明我国司法解释已经有条件地承认了所有人抵押权制度。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34条第1项规定:“不动产物权人,可以为自己将来设定一项类型肯定、范围明确的物权,保留一个确定的顺位。顺位的保留,自登记时生效”;第330条规定:“同一物上设定的抵押权与该物的所有权归属于一人时,且在该抵押物上另有其他担保物权的,抵押权不因混同而消灭”。可见,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我国民法学界倾向于有限度地承认所有人抵押权制度。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7条的规定至少在两方面对我国《担保法》作了重大突破:一是突破了抵押权消灭上的附从性。即在抵押权人与抵押物的所有人为同一人的情况下,被担保债权消灭,但抵押权并不消灭,而是继续存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抵押权的独立性。二是突破了抵押权实现时的顺序升进原则。从我国《担保法》第52条和第54条来看,我国抵押权的实现实际上一直采纳顺序升进原则,而司法解释第77条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顺序升进主义原则,这就为我国日后推行抵押权证券化铺平了道路。 应当承认,司法解释第77条之规定间接参照了德国、瑞士相关立法,而直接借鉴了日本民法典第179条及我国台湾民法第762条。但与其他立法例相比,第77条之规定亦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所有人抵押权从其历史发展上来看主要是针对不动产而言的,我国司法解释将其针对一切财产,从而过分扩大了所有人抵押权的适用范围。众所周知,我国抵押制度包括动产抵押。司法解释第77条之规定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即:我国可以在动产上成立所有人抵押权。其次,司法解释对所有人抵押权的效力规定过于原则,尤其是所有人可否以其取得的抵押权在位其他债权人提供担保手段更是语焉不详。 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7条是在我国抵押权证券化尚未诞生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司法解释第77条的意义仅在于允许抵押物所有人对抗后顺序的抵押权人,防止后顺序抵押权人利用偶然因素获取不当利益。但是,所有人抵押权更加重要的积极意义就是在抵押权证券化的前提下,允许所有人抵押权作为投资标的,直接满足不动产投资市场对法律特征的需求。可以预言,所有人抵押权制度因其独特而强大的融资功能将会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⑻ 《担保法解释》第10条

这是由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决定的。主合同虽然解除了,但是解除后还可能存在违约金及损失赔偿等债权债务,故担保人仍应承担担保责任。
纵横法律网 任明晓律师

⑼ 民法中,担保法解释75条是什么内容,请举例说明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75条第1款之规定。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担保的,其他抵押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减轻或者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担保责任,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者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9)担保法司法解释44条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十六条同一动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实现抵押权时,各抵押权人按照债权比例受偿。

第七十七条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

第七十八条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后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人只能就抵押物价值超出顺序在先的抵押担保债权的部分受偿。

顺序在先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实现后的剩余价款应予提存,留待清偿顺序在后的抵押担保债权。

第七十九条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

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

第八十条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

⑽ 《担保法解释》42条第2款规定: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计算追偿的诉讼时效。

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应当在判决书主文中明确保证人享有担保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权利。判决书中未予明确追偿权的,保证人只能按照承担责任的事实,另行提起诉讼。

保证人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四十四条保证期间,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

债权人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

(10)担保法司法解释44条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二十一条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二十三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二十五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二十七条 保证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第二十九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

(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第三十一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保证人可以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

热点内容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最新 发布:2025-10-10 01:36:18 浏览:67
缺乏道德的例子 发布:2025-10-10 01:15:15 浏览:302
准则于条例谈心谈话 发布:2025-10-10 01:02:46 浏览:685
八级专业英语法律硕士 发布:2025-10-10 00:32:54 浏览:677
中级经济法预算 发布:2025-10-10 00:25:18 浏览:309
浙江法律硕士点 发布:2025-10-10 00:12:08 浏览:758
司法所实习日志 发布:2025-10-10 00:12:04 浏览:701
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10-10 00:11:12 浏览:940
2014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0:10:09 浏览:160
河南兆旭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9 23:55:42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