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饮酒

民法饮酒

发布时间: 2021-01-01 15:03:34

民法典关于共同喝酒致死有什么规定

还是和原来的规定一样,编纂民法典,其中的法律条文大部分都没改

Ⅱ 民法典关于共同喝酒致死有什么规定

劝酒有责任,喝醉没安全送回去有责任。都各自喝有人突发出事儿那就自认倒霉吧。或者你也没劝喝酒提前走了之后他们还再喝再出的事儿跟你就没关系了。

Ⅲ 新民法通则全文喝酒伤亡怎样规定

关于喝酒的法律责任,无论是过去的〈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还是现在的〈民法总则〉都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规定,但上述法律都确立了一条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的,有责任;无过错的,则无责任。

无酒不成席,在中国请客、聚餐时喝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但有六种行为人要对酒后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种是强迫性劝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劝酒,这种人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种是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或身体不适仍劝其饮酒的人,这种人要对对方因饮酒诱发的疾病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等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种是共同饮酒后任酒友驾车离开的人,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量相应的责任。

第四种是共同饮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人,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饮酒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种是明知驾车人饮酒而唆使其酒后驾车的人,这种人不但要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明知驾车人醉酒仍唆使其驾车的还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种是酒局的组织者要承担饮酒适度和酒后安全护送的义务,否则出事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酒是好酒,宴是好宴,但喝酒有风险,劝酒须谨慎。

Ⅳ 中国的法律规定几岁可以喝酒

中国法律没有限制饮酒最低年龄,但是限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专民法上的“属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

对于禁止未成年人饮酒问题上,《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因此在操作上并不具体。

(4)民法饮酒扩展阅读

禁酒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这是历代历朝禁酒的主要目的。

防止沉湎于酒,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这点主要针对统治者本身而言。

禁群饮,在古代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众聚众闹事。

由于酒特有的引诱力,一些贵族们沉湎于酒,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统治者从维护本身的利益出发,不得不采取禁酒措施。

处罚制度是为了保证官府的酒业政策得到顺种实施的必要手段, 在国家实行专卖政策、税酒政策或禁酒政策时,都对私酿酒实行一定程度的处罚。轻者没收酿酒器具,酿酒收入,或罚款处理,重者处以极刑。

Ⅳ 喝酒几个小时后醉死组织喝酒的人有没有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Ⅵ 喝酒死人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你的问题 无外乎就是
当事人喝酒,且应当是与他人一起喝酒,酒专后 猝死
一同饮酒的人是否需要属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这样说,如果当事人单独喝酒 猝死 那么和任何人毫无关系
如果当事人和他人一起喝酒,并且其死因确实是因为饮酒过量导致死亡的
那么当事人首先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应当对于自己所实施行为的后果有充分的预知与预判
过量饮酒是可能危及生命的,那么当事人明知危险而为之
自己应当承担自己死亡后果的主要责任
对于一同饮酒的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 其尽到了劝阻义务,
那么其对于死者的死亡应当是存在一定的过错的
所以 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赔偿责任

Ⅶ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的67条第二款如何理解神志不清包括饮酒导致的情况吗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的67条第二款神志不清不包括饮酒导致的情况。
67、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在发病期间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
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无效。

Ⅷ 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对他人酒后驾驶死亡具有何种民事责任

江某与何乙、周某、张某、何丙等人同坐一桌,席间,江某与何乙、周某、何丙等人猜拳喝酒,共喝了一瓶半的白酒。散席后,张某骑摩托车带何丙、周某离开了四海酒店,江某骑摩托车送何乙回家。江某送完何乙后,独自一人骑摩托车赶往某村工地上,至该村一弯道路段处跌入路边水沟中溺水身亡。为此,死者江某的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宴请人何甲、黄某夫妻及共同饮酒人何乙、周某、张某、何丙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对江某具有安全注意及合理照顾的义务,江某的死亡是因为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没有尽到相应的安全注意及合理照顾义务,故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存在过错,应对江某的死亡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江某的死亡是意外事件,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对江某没有安全注意及合理照顾的义务,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只是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和公平的观念,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不应承担过错责任。民事主体只有在行为上存在过错,并且这种行为给他人带来损害和损失时,民事主体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过错责任。本案中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对江某没有恶意劝酒行为,且不能证实江某在饮酒时和散席后出现醉酒不能自理或有其他危险情形,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在行为上不存在过错,对江国平没有劝阻和照顾的法律义务。江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对自己的饮酒和酒后行为后果负责。从我国法律的规定看,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因饮酒醉酒而发生变化,我国刑法也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公民应对自己的酒后行为负责。试想,如果江某的酒后行为不是造成自己死亡,而是伤害了他人,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是否也要承担过错责任?显然,本案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是不应承担过错责任的。 第二,本案中,江某独自一人骑摩托车赶往某村工地上,至该村一弯道路段处跌入路边水沟中溺水身亡,应属意外事件,而不是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的过错所造成的结果。事实上,本案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宴请人及共同饮酒人给予死者亲属适当的经济补偿。公平责任原则,是指损害双方的当事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如果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的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Ⅸ 因共同饮酒死去一个人,其他人应负什么民事责任

共同饮酒的其他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要看死亡的人,是不是主观意识上的想自己饮酒,还是其他共同饮酒人的劝说他人喝酒致死.要是自己主观上认为自己的大意,而没有人劝说其喝酒那么别人就不承担民事责任,要是有人劝说他人喝酒那么就应当承担责任.

热点内容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周峰上海 发布:2025-10-09 16:10:50 浏览:818
劳动合同法第一七条 发布:2025-10-09 16:09:11 浏览:566
香港婚姻法的财产分配 发布:2025-10-09 15:58:04 浏览:300
一周一天假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10-09 15:58:01 浏览:471
国际经济法实践课感想 发布:2025-10-09 15:46:48 浏览:247
建立医务制度规章建设 发布:2025-10-09 15:37:20 浏览:588
农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09 15:36:57 浏览:352
如何确定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9 15:36:05 浏览:551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