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死刑

刑法中死刑

发布时间: 2021-01-02 02:26:13

❶ 那个国家的刑法中有死刑的

一、 2005年10月4日止废除和保留死刑的国家 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在法律上或实践中废除了死刑。 数字如下: 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 86个。 对所有普通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 11个。 在实践中废除了死刑的国家: 24个。 在法律上或实践中废除了死刑的国家: 121个。 保留了死刑的国家: 75个。 以下为四类国家的名单(2005 年10月4日止);最后是自1976 年以来废除了死刑的国家的名单。最近几十年的情况显示, 平均每年有三个国家在法律上或实践中废除了死刑: 1. 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 86个。 即法律对任何罪行不实行死刑,这些国家包括:安道尔, 安哥拉, 亚美尼亚, 澳洲, 奥地利, 阿塞拜疆, 比利时, 不丹, 波黑, 保加利亚, 柬埔寨, 加拿大, 佛得角, 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哥特底瓦, 克罗地亚, 塞浦路斯, 捷克, 丹麦, 吉布提, 多米尼加共和国, 东帝汶, 厄瓜多尔, 爱沙尼亚, 芬兰, 法国, 佐治亚, 德国, 希腊, 几内亚比绍, 海地, 洪都拉斯, 匈牙利, 冰岛, 爱尔兰, 意大利,基里巴斯, 利比里亚, 列支敦士登, 立陶宛, 卢森堡,马其顿, 马耳他, 马绍尔群岛, 毛里求斯, 墨西哥, 密克罗西亚岛 (联邦的状态 ), 摩尔多瓦, 摩纳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泊尔, 荷兰, 新西兰, 尼加拉瓜,纽埃, 挪威,帕劳, 巴拿马, 巴拉圭,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尼亚, 萨摩亚, 圣马力诺, 圣多美岛和普林西比岛, 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塞舌尔群岛, 斯洛伐克语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 所罗门群岛,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土库曼, 图瓦卢, 乌克兰, 英国, 乌拉圭, 瓦努阿图, 梵地冈, 委内瑞拉 2、 对所有普通罪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 11个。 法律只为例外的国家罪行,譬如根据军法或叛国罪而产生的罪行设置死刑。这些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 阿根廷,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库克群岛, 萨尔瓦多, 斐济,以色列, 拉脱维亚, 秘鲁。 3、 在实践中废除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 24个。 对普通的罪行譬如谋杀保留死刑,但在过去 10 年期间,实践中未执行任何人死刑。 名单中还包括虽然法律上没有废除死刑,但做出国际承诺不使用死亡的国家。这些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 比宁, 汶莱,伯金那法索, 中非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 冈比亚, 格林那达, 肯尼亚, 马达加斯加, 马尔代夫,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缅甸, 瑙鲁, 尼日尔, 巴布亚新几内亚, 俄联盟, 斯里兰卡, 苏里南, 多哥, 汤加, 突尼斯. 4、 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75个。 即对普通罪行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包括:阿富汗、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 巴林, 孟加拉国, 巴布达,贝拉鲁斯, 伯利兹, 博茨瓦纳, 布隆迪, 卡麦隆, 乍得, 中国, 科摩罗, 刚果 (民主党共和国), 古巴, 多米尼加, 埃及, 赤道几内亚,厄利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加蓬, 加纳, 危地马拉, 基尼, 圭亚那,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牙买加, 日本, 乔丹, 卡扎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 老挝, 黎巴嫩, 莱索托, 利比亚, 马拉维, 马来西亚, 蒙古, 尼日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当局, 菲律宾, 卡塔尔, 卢旺达,圣克里斯托夫和内维斯,圣罗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沙特阿拉伯, 塞阿里昂, 新加坡, 索马里, 苏丹, 斯威士兰, 叙利亚, 台湾(地区), 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乌干达,阿联酋,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也门, 赞比亚, 津巴布韦 二、自 1976 年以来世界各国废除死刑的情况 1976 年: 葡萄牙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78 年: 丹麦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79 年: 卢森堡, 尼加拉瓜 和 挪威对所有罪行废除死刑。 巴西, 斐济 和秘鲁对普通的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1 年: 法国 和 佛得角对为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2 年: 荷兰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3 年: 塞浦路斯 、 萨尔瓦多对普通的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4 年: 阿根廷对普通的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5 年: 澳洲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7 年: 海地, 列支敦士登 、民主德国(1)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89 年: 柬埔寨, 新西兰, 罗马尼亚 和 斯洛文尼亚 (2) 对所有罪行 废除了死刑。 1990 年: 安道尔, 克罗地亚 (2), 捷克斯洛伐克 (3), 匈牙利, 爱尔兰,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和圣多美普林西比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92 年: 安哥拉, 巴拉圭 和 瑞士对所有罪行废除死刑。 1993 年: 几内亚比绍, 香港 (4) 和 塞舌尔群岛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94 年: 意大利对所有罪行 废除了死刑。 1995 年: 吉布提, 毛里求斯, 摩尔多瓦 和西班牙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96 年: 比利时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97 年: 佐治亚, 尼泊尔, 波兰和 南非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玻利维亚对普通罪行废除死刑。 1998 年: 阿塞拜疆, 保加利亚, 加拿大, 爱沙尼亚, 立陶宛和英国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1999 年: 东帝汶, 土库曼 和 乌克兰对所有罪行废除死刑。 拉脱维亚 (5) 对普通的罪行废除了死刑。 2000 年: 哥特底瓦和 马耳他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亡惩罚。 阿尔巴尼亚 (6) 对普通的罪行废除了死刑。 2001 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7) 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智利对普通的罪行 废除了死刑。 2002 年:塞浦路斯、 南斯拉夫 (以后为塞尔维亚和 黑山共和国) 对所有罪行废除死刑。 2003 年:亚美尼亚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2004 年:不丹, 希腊, 萨摩亚, 塞内加尔 和 土耳其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2005 年:利比里亚 (8) 和 墨西哥对所有罪行废除了死刑。 2005 年9月:利比里亚对所有罪行废除了 死刑。 注: (1) 在 1990 民主德国成为了统一德国。1949 年西德的死刑就被废除了。 (2)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当他们是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一部分的时候就废除了死刑。 两个共和国于 1991 年获得独立。 (3) 在 1993 捷克斯洛伐克分成了两个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4) 在 1997 年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保留死刑的国家中废除死刑的地区。 (5) 在 1999 拉脱维亚人议会投票批准加入欧洲人权公约,在和平时期废除死刑。(6) 2000 年阿尔巴尼亚议会投票批准加入欧洲人权公约,在和平时期废除死刑。 (7) 在 2001 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批准了加入《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所有罪行废除死刑。 (8) 在 2005 年利比里亚批准了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第二个任意协议, 对所有罪行废除死刑。 三、 2004年世界各国死刑执行和裁判的情况 在2004 年期间, 至少在 25 个国家有 3797 人们被执行了死刑。至少在64 个国家有 7395 人被判了死刑等待执行。 以下情况是根据已知的案件统计出来的; 真实的数字一定是更高的。 2004 年已经得知执行了死刑的国家:阿富汗、 孟加拉国、 帕劳、 中国、 埃及、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日本、 乔丹、 朝鲜、 科威特、 黎巴嫩、 巴基斯坦、 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 索马里、 苏丹、 叙利亚、 台湾、 塔吉克斯坦、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也门。 2004 年已经得知判决了死刑的国家和地区: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 巴哈马、 孟加拉国、 巴布达、帕劳 、 伯利兹、 汶莱、 布隆迪、 卡麦隆、 乍得、 中国、 刚果(民主党共和国)、 埃及、 赤道几内亚、厄利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危地马拉、 圭亚那、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牙买加、 日本、 乔丹、 肯尼亚、 朝鲜、 韩国、 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 老挝、 黎巴嫩、利比亚、 马来西亚、 摩洛哥、 尼日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当局、 巴布亚新几内亚、 菲律宾、 卡塔尔、 卢旺达、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阿里昂、 新加坡、 索马里、 斯里南卡、 苏丹、 叙利亚、台湾、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乌干达、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也门、 津巴布韦。 和往年一样, 大多数死刑的执行出现在全世界极少数国家。 2004 年有 97%的死刑执行发生在中国、伊朗、越南和美国。根据有限的和可利用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在2004年中国至少有3,400人被执行了死刑, 真实数字被认为是更高的。 伊朗执行死刑至少 159人, 越南至少 64人 。在 美国,则从 2003年的65人下降到2004年的59人。

求采纳

❷ 试述我国刑法中限制死刑适用政策的具体体现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
适用死刑的罪名(不同国家以其具体规定为准):蓄意谋杀、叛国、严重的故意伤害、强奸、暴力抢劫、劫持、绑架、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情节极其严重的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数额巨大的贪污受贿等。
在中国,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2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
基于人道主义,不适用死刑的人群:实施犯罪时未成年的人(中国为18周岁)、审判时怀孕的女子、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人等。
中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年满75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1.适用条件限制。 刑法第48条第1款:“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是犯罪的性质极其严重、犯罪的情节极其严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的统一。
2.适用对象限制。 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典第49条增加1款作为第2款: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适用犯罪性质限制。《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很少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4.适用程序限制。 刑法第48条第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执行制度限制。刑法第48条第1款:“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❸ 我国刑法中可判处死刑的罪名

中国是至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的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1979年刑法分则中,有7个条文规定了28个死刑罪名,之后的单行刑法即《决定》和《补充规定》中有29个条款规定了40个死刑罪名,共计有36个条文规定了68个死刑罪名。一、 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中设置了7种死罪:(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武.装.叛.乱、暴.乱罪;(4)投.敌叛.变罪;(5)间.谍罪;(6)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7)资敌罪。

二、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设置了14种死罪:(1)放火罪;(2)决水罪;(3)爆炸罪;(4)投放危险物质罪;(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破坏交通工具罪;(7)破坏交通设施罪;(8)破坏电力设备罪;(9)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0)劫持航空器罪;(1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12)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13)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14)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三、 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设置了16种死罪:(1)生产、销售假药罪;(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走私武.器、弹.药罪;(4)走私核.材料罪;(5)走私假币罪;(6)走私文物罪;(7)走私贵重金属罪;(8)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9)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10)伪造货币罪;(11)集资诈骗罪;(12)票据诈骗罪;(13)金融凭证诈骗罪;(14)信用证诈骗罪;(15)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16)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四、 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设置了5种死罪:(1)故意杀人罪;(2)故意伤害罪;(3)强奸罪;(4)绑架罪;(5)拐卖妇女、儿童罪。

五、 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设置了2种死罪:(1)抢劫罪;(2)盗窃罪。

六、 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设置了8种死罪:(1)传授犯罪方法罪;(2)暴动越狱罪;(3)聚众持械劫狱罪;(4)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5)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6)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7)组织卖淫罪;(8)强迫卖淫罪。

七、 刑法分则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中设置了2种死罪:(1)

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2)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

八、 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设置了2种死罪:(1)贪污罪;(2)受贿罪。

九、 刑法分则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中设置了12种死罪:(1)战时违抗命令罪;(2)隐瞒、谎报军情罪;(3)拒传、假传军令罪;(4)投降罪;(5)战时临阵脱逃罪;(6)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7)军人叛逃罪;(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9)战时造谣惑众罪;(10)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11)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12)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

❹ 中国死刑是刑法那一条里的

死刑规定在48,49,50,51条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其中48条规定了死刑的适用条件,和程序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并非所有的死刑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根据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对部分死刑案件也有核准的权利
49条规定了死刑的限制条件,犯罪时不满18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最高人民家察院的司法解释。
50条规定了死缓的相关制度
51条规定死缓刑期的计算问题

❺ 刑法理论中死刑存废两种学说各自的理由

(一)
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利亚以犀利的视角批判了当时野蛮而又残酷的刑事制度,控诉和揭露了制度背后的蒙昧主义,使人们对于犯罪与刑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书中,贝卡利亚首次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这一思想成为后人在讨论死刑存废问题时无法绕开的高峰。而如今,当我们再次回归原著,重新梳理书中废除死刑的观点,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于死刑存废这一问题的论证,从方法和思路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从死刑的效用性出发,讨论死刑的实施对于规制犯罪行为是否有效;另一种立足于死刑的正当性分析,判断死刑是否应该废除。效用性判断与正当性判断这两种思路的确立,为我们去审视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废除死刑的观点,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在效用性判断上,贝卡利亚通过比较死刑与终身监禁的实施效果,展开了相关论述。在他看来,“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处死罪犯的场面尽管可怕,但只是暂时的,如果把罪犯变成劳役犯,让他用自己的劳苦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那么,这种丧失自由的监禁则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乃是制止犯罪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即死刑对犯罪的遏制效果不如终身监禁,因而主张应当废除死刑,改用终身监禁。
死刑的效用性判断实际上是一个事实层面的问题。由于不同认识主体有着不同的经验或实证材料,对于死刑的效用性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按照这一判断思路,似乎并不能有效、全面地得出死刑是否应当被废除的结论。因此,贝卡利亚在书中关于死刑实施效果的分析,并不能成为支持废除死刑这一论点的可靠依据。
(二)
死刑的存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价值层面上的问题,一个价值性质的主张是无法通过事实材料加以证成的。在厘清问题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就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观点在价值性判断层面上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
从价值性判断这一角度来看,贝卡利亚在书中主要基于社会契约论及立法的内在逻辑阐述了废除死刑的依据。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当人类达到一种自然状态不利于生存的境地时,人类为了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去克服阻碍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便寻找一种形式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形式便是“社会契约”。
基于这样的社会契约,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权利、财富、自由中其用途对于集体有重要关系的那部分奉献出来,转让给国家,以便国家“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
贝卡利亚赞成卢梭的“社会契约说”,并利用“社会契约”理论说明为什么国家无权对公民适用死刑。他在书中指出,人们在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时,并未交出自己的生命权,因而国家便没有以死刑剥夺人的生命的权力。他认为:“君权和法律,它们仅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和,它们代表的是作为个人利益结合体的普遍意志。然而,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掌管呢?每个人在对自己作出最小牺牲时,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
不能说贝卡利亚的这一见解毫无道理,但这一见解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诚然,按照卢梭的设想,个人在与国家订立契约时,不会把自己的一切权利都交出去,更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权也交出去,因此,国家不能无缘无故地剥夺守约公民的生命权利。但是,对那些违约的个人,却不因此就认为国家一概不能剥夺其生命权利。原因在于,社会契约绝不仅限于这一种。在杀人犯杀人这一具体情形下,按照订立契约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与受害者之间的契约、受害者与杀人者之间的契约以及国家与杀人者之间的契约。
三种契约有着各自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如国家与受害者订立契约之际,受害者向国家让渡一定的权利、财富或者自由,这是受害者向国家负有的义务;与之相伴的是获得国家对其生命权的保护这一权利。当受害者的生命被剥夺,国家应然履行保护个人生命权的义务,从而采取措施对杀人者施以惩罚,由此可以得出国家按照契约原则剥夺杀人者生命权具有正当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按照契约约定的内容不同,会成立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就加害人与国家之间订立的契约而言,契约订立之际,杀人者要获得国家权力对于其生命权的保护,就应向国家做出保证,不去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因此一旦其实施杀人行为,即意味着其违背了约定义务,国家则依照契约放弃对其生命权的保护。按照这个思路同样可以得出国家按照与个人订立的契约,在个人实施杀人行为的情况下,剥夺其生命权的正当性。
在立法的内在逻辑上,贝卡利亚认为,国家一方面惩罚杀人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死刑实施杀人,这是自相矛盾的,也是荒谬的。他指出:“体现公共意志的法律憎恶并惩罚谋杀行为,而自己却在做这种事情;它阻止公民去做杀人犯,却安排一个公共的杀人犯。我认为这是一种荒谬的现象。”
在这一点上,贝卡利亚只从表面上看待犯罪杀人与死刑杀人的相似之处,忽略了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非法的杀人,后者是合法的杀人;前者是出于卑劣的目的杀人,后者是为了预防犯罪而杀人;前者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杀人,后者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而杀人。
(三)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温·丹·哈格在这一点上指出:“当一名罪犯被合法逮捕与监禁时,我们并不说‘合法的绑架’。逮捕与绑架在自然意义上无法区分。但是,法定惩罚不必从自然意义有别于犯罪。惩罚因其有着社会的支持与正当的目的而不同于犯罪……要是像贝卡利亚所认为的一样,以处决惩罚杀人——以罪犯对其受害人所为的行为作为对其的惩罚——是荒谬的,那么,对一位贪污犯处以罚金或剥夺一个剥夺他人自由的人的自由,便同样是荒谬的。将抢劫与征税、谋杀与处决、赠予与盗窃相区别的不是自然行为而是其社会意义。”
在立法的内在逻辑的分析上,由于贝卡利亚没有分清犯罪行为同依照法律实施惩罚犯罪这两种行为各自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其认为国家惩罚杀人行为存在内在矛盾的观点是片面的。
通过对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有关废除死刑的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我们发现在效用性判断和正当性判断两个层面上其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其观点对于分析死刑存废问题的思想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发掘,实际上为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探讨死刑存废的问题开阔了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处罚体系从过去的残酷性向人道性发展,限制、废除死刑是世界的大潮流。我国继刑法修正案(八)减少13个死刑罪名、保留55个死刑罪名之后,历经三次审议,于2015年8月29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再次减少9个死刑罪名,在执行少杀、慎杀、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死刑政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今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审视死刑的存废问题。“杀人偿命”不能被简单地彻底否定,因为我们应当看到这一观点中存在的合理成分,考虑到在惩罚恶劣犯罪上,死刑的实施对于受害方及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民众所具有的那种慰藉人心的作用。
在思考死刑的存废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审慎地做出价值权衡,分析判断:死刑的实施涉及哪些价值考量的因素以及围绕这些因素我们应如何去权衡。
当今世界越来越把废除或限制死刑适用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显著标志,这要求国家在死刑存废的价值权衡上应密切关注当今世界通行或具有普适性的标准,及时确立起自身清晰的态度及立场,而不应成为民众情感宣泄及社会舆论导向的附庸。

❻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死刑的规定

死刑
1、减少死刑罪名
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是:(1)走私类: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2)金融诈骗类: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死刑仅留集资诈骗罪)(3)发票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4)盗窃罪;(5)妨害社会管理类: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2、限制死刑的适用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修正案第三条)
3、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1)将《刑法》第五十条规定的“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修正案第四条)
(2)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修正案第四条)(与修正案第十五条的减刑条款对应)

❼ 中国刑法死刑罪名有哪些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年修订版),死刑罪名有46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7个)

1.背叛国家罪(第102条、第113条)

2.分裂国家罪(第103条第一款、第113条)

3.武装叛乱、暴乱罪(第104条、第113条)

4.投敌叛变罪(第108条、第113条)

5.间谍罪(第110条、第113条)

6.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第111条、第113条)

7.资敌罪(第112条、第113条)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4个)

8.放火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9.决水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0、爆炸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1、投毒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2.投放危险物质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条)

1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

14.破坏电力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

15.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

16.劫持航空器罪(第121条)

17.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125条第1款)

18.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第125条第2款)——25条第2款(《修正案(三)》第5条)

19.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第125条第2款)

20.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罪(127条第1款)

21.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罪(127条第2款)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个)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2个)

22.生产、销售假药罪。(第141条)

2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条)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个)

24.故意杀人罪(第232条)

25.故意伤害罪(第292条)

26.强奸罪(第236条)

27.绑架罪(第239条)

28.拐卖妇女儿童罪(第240条)

五、侵犯财产罪(1个)

29.抢劫罪(第263条)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个)

30.暴动越狱罪(第317条)

31.聚众持械劫狱罪(第317条)

3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2个)

33.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第369条)

34.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第370条)

八、贪污贿赂罪(2个)

35.贪污罪(第382条、第383条)

36.受贿罪(第385条、第386条)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10个)

37.战时违抗命令罪(第421条)

38.隐瞒、谎报军情罪(第422条)

39.拒传、假传军令罪(第422条)

40.投降罪(第423条)

41.战时临阵脱逃罪(第424条)

42.军人叛逃罪(第430条)

43.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第431条)

44.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438条)

45.非法出卖、转让军队武器装备罪(第439条)

46.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第446条)

(7)刑法中死刑扩展阅读

刑法修正案九对集资诈骗罪等9个罪的刑罚规定作出调整,取消死刑,这9个罪名是:

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

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

❽ 中国现在的刑法中对死刑的处理

1、现在的死刑抄有两种,袭一种是立即执行,一种是死缓,立即执行的话过不了多久就要执行了,通常是枪毙,听说已经有电椅和安乐死了,但是究竟怎么处死犯人恐怕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2、只要判了死刑,精神正常,没有重大疾病的就可以执行死刑,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精神病患者如果在犯罪的过程中是处于病发状态,就不适用死刑,如果是有精神病,但犯罪过程中是有正常理智的,就适用死刑
3、死刑有~~枪毙、注射、电椅~通常就是这几种了吧,究竟怎么执行的就不知道了
4、死刑要上报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复核

❾ 现行中国刑法中是否有唯一死刑

没有唯一死刑,有相对唯一死刑。

如《刑法》中关于绑架罪的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九内条规定:

绑架罪容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9)刑法中死刑扩展阅读:

死刑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死刑作为剥夺犯罪人生命权利的刑种,在我国的现行的刑法体系中共有40余个条文设置了 68种死刑罪名,其涉及的罪种包括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以外的其他诸章。

根据刑事立法中有关死刑的规定,我国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刑法武器依法惩处了一大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并对其依法适用了死刑。

这对于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热点内容
拜城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8 21:18:18 浏览:784
法院改革司机 发布:2025-10-08 18:14:51 浏览:847
第二章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10-08 17:59:22 浏览:293
在职法律硕士加工资信箱 发布:2025-10-08 17:56:17 浏览:271
我国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律法规有 发布:2025-10-08 17:37:38 浏览:784
上海司法腐败 发布:2025-10-08 17:25:41 浏览:113
司法局部门 发布:2025-10-08 17:21:32 浏览:767
司法局法促科 发布:2025-10-08 16:50:30 浏览:892
不属于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发布:2025-10-08 16:09:19 浏览:65
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询问部分 发布:2025-10-08 16:08:36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