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的依据
高院法官审判案件时候依据刑法作出解释属于法理解释,按照规定,只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称为司法解释。
❷ 怎样理解刑法制定的依据
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指明了制定刑法的宪法根据与实践根据。
宪法是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宪法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机关、政党、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立法机关在制定、修订刑法时,当然应以宪法为根本的立法准则;刑法不仅不能与宪法相抵触,而且应与宪法相协调。新刑法是根据现行宪法制定的,反映了宪法精神。例如,宪法注重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新刑法将宪法规定具体化: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刑法注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等等。宪法不仅是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而且是解释刑法的法律根据,对刑法的解释也必须与宪法相协凋。
我国与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制定刑法的实践依据。新刑法从实际出发,以中国基本国情为依据,没有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刑法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我国优秀的法律文化遗产和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但这种吸收与借鉴不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换言之,应当在立足于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吸收与借鉴。新刑法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考虑了现代刑事立法的趋势,但没有盲目照搬国外立法。正因为如此,新刑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
❸ 刑法的解释,依据解释的效力所做的分类有哪些
依据解释的效力所做的分类:
1.
有权解释:依据解释的主体不同又可分为
(1)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阐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作出的解释;
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发生歧义所作出的解释。
(2)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阐明。在我国,司法解释的权力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
无权解释:又叫学理解释,是指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术理论角度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的阐明。相对于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此称“无权解释”。
❹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宪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宪法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为近、现代实行宪政制度的国家所公认,许多国家的宪法对此都有明文规定。
(4)刑法解释的依据扩展阅读
宪法的特别规定为了保持宪法的权威性,避免造成适用上的困难,有时需要有关国家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界限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解释。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归属问题,作了专门规定。
宪法的解释权和监督权的归属,根据各国宪法规定,大致有以下3种体制:
①立法机构解释制。有的国家由议会,有的国家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其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和监督权。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
②司法机构解释制。这一体制始于美国。美国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法律和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最高法院的这种权力在宪法上没有明文规定,而是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惯例。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取司法机构解释制。
③特设机构解释制。由专门设立的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或宪法法庭之类机构行使这一职权。
凡有权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构,一般都有权对法律、法令、法规以及行政行为等是否违宪作出裁决。这种制度通称违宪审查制度或宪法审查制度。
❺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宪法。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回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答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2、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3、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❻ 《刑法》的修改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依据当代社会的需要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矛盾不断变化,当然就会定期修改刑法呀
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内
1.行法定原则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❽ 是否构成犯罪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和准绳这就是所谓的什么的原则
新《民事诉讼法》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❾ 刑法的解释,依据解释的效力所做的分类有哪些
依据解释的效力所做的分类:
有权解释:依据解释的主体不同又可分为 (1)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阐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作出的解释; 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发生歧义所作出的解释。 (2)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阐明。在我国,司法解释的权力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无权解释:又叫学理解释,是指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术理论角度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的阐明。相对于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此称“无权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