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宣告判决裁定
『壹』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依据什么作出裁判
1、行政实体法。
2、行政程序法。
3、行政诉讼法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四十四条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第四十八条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四十九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六)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第五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贰』 法院对行政案宣告判决或裁定前,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可否有权不同意被告改变其行政行为
法院对行政抄案宣告判决或裁定前,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有权不同意或不同意被告改变其行政行为,如原告不同意,诉讼继续。如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叁』 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或者裁定时,原告可以不可以撤诉
您好,抄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有点晚了!必须是宣判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肆』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之日起日
问题看不全呀,你的意思是应当在这个相应的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到当地的司法局社区矫正部门报道吧,这个需要法院出具相应的执行手续的。
『伍』 法律-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有什么区别吗
汗!感觉像在大学的考试一样
裁定与判决的区别-
-
1、判决解决的是案回件的实体问题;裁答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
2、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个阶段,一个案件可能有多个裁定;判决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
3、裁定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4、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上诉外,其他裁定一律不准上诉;一审判决可以上诉。
民事判决,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律,对审理终结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案件,就当事人民事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或者就确认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作出的决定,民事判决的书面形式,就是民事判决书。
民事裁定,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案件执行的过程中,为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发生的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决定。民事裁定的书面形式,就是民事裁定书。
民事裁定和民事判决,虽然都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作出的决定,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二者又不相同:
1、
民事裁定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而民事判决解决的则是诉讼中的实体问题。
2、
民事裁定所依据的是程序法,民事判决所依据的是实体法。
3、
裁定可以在诉讼的过程中作出,而判决一般只能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
『陆』 审判新罪的法院能否撤销异地法院作出的原宣告缓刑的判决、裁定麻烦告诉我
本院在审理被告人谢某盗窃一案中查明,被告人谢某曾因抢劫被四川版省某法院判处缓刑。缓刑考权验期限内,又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谢某犯盗窃罪。依据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应当撤销缓刑,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对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但对能否撤销异地法院的一审判决,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请问,我院能否撤销异地法的一审判决?
您在来信中提出的审判新罪的法院能否撤销异地法院作出的告缓刑的判决、裁定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56条中已有明确规定。
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应当撤销缓刑的,由审判新罪的人民院在审判新罪时,对原判决、裁定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撤销宣告缓刑的判决、裁定,包括审判新罪的法院可以撤销原是本院作出的宣告缓刑的判决、裁定,也包括审判新罪的法院可以撤销其他地方法院作出的宣告缓刑的判决、裁定。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在对原审判决、裁定宣告的缓刑撤销后,应当通知原宣告缓刑的其他人民法院和执行机关。
『柒』 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或者裁定时,原告可以撤诉吗
【1】在法院当面起诉的,网上不可以撤诉,只能去法院递交撤诉申请。【2】法庭经过版审核认为权可以撤诉的,庭外和解的,同意原告撤诉,出具裁定书,给原告退一半的诉讼费。经过审核法庭认为不可以撤诉的,会继续审理。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捌』 人民法院作出的哪些判决,裁定,决定属于依法确认
您好,根抄据《最高人民袭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 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裁定、决定,属于依法确认, 当事人可以根据该判决、裁定、决定提出国家赔偿申请:
逮捕决定已经依法撤销的,但《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除外;判决宣告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实施了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四)、(五)项 规定的行为责任人员已被依法追究的;
实施了国家赔偿法第16条第(一)项规定行 为,并已依法作出撤销决定的;
依法撤销违法司法拘留、罚款、财产保全、执 行裁定、决定的;
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其他情形。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玖』 法院宣告失踪是使用判决还是裁定
你好,需要相关利害关系人到法院申请宣告失踪,待到公告期届满后,法院会作出判决的。
谢谢采纳,有疑惑可以追问
『拾』 法院判决后判决书如何下达
刑事案件: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民事案件:
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10)人民法院宣告判决裁定扩展阅读:
判决书生效后执行案件的前提条件:
是指该案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即已通过法院诉讼进行裁判或仲裁裁决生效的法律文书。
1、 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2、《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前款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3、执行费用最终由被执行人承担。
4、先提交执行申请书,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