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所地方

司法所地方

发布时间: 2021-01-03 06:25:52

司法所审前调查,但是我住的地方不在户口所在地的地方,能通过司法所吗

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核实而已,怕什么?要钱木有撒...

㈡ 案子还没有开庭司法局的材料已经交过了今天地方的司法所打电话叫我过去谈话司法所有权决定我能不能判缓刑

法院对准备判缓刑的,委托司法局进行社区矫正评估,司法局让司法所调查写报告,法院根据司法局的意见决定是否判缓刑。

㈢ 铁路法院判缓刑后制行单位是地方检察院和司法所吗

1、根据刑诉法258条规定: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版依法实行社区权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在实践中,社区矫正机构是司法局,由其下辖的司法所负责具体社区矫正事宜,但是在某些行政区,比如说国营农场,不归当地市县管辖,没有设置司法所,因此会设立相应的社区矫正办公室等机构来负责具体执行事宜。
2、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也担负着对司法局所等部门的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因此实践中会出现当地检察机关介入监督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

㈣ 粮道街司法所在什么地方

武昌区粮道街司法所在候补街60号院内,候补街小学对面

㈤ 法院还没开庭,但是将判缓刑的材料递交到了地方司法局,司法局也同意接收了,是不是法院开庭时就一定会判

不一定,法院拟适用缓刑,但是也要符合条件。

现在法院一般会要求社区的司法所做一个评估调查,一方面由司法所来评估这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矫正可能,另外一方面是司法所要说明有无矫正条件,发给司法局是让司法局做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符合条件才能判缓刑。最终决定权在法院。司法局觉得不符合缓刑条件的,法院可能照样判刑。

判缓刑的条件:

1、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四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5)司法所地方扩展阅读: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而在假释环境中,剥夺政治权利仍然是从缓刑结束时开始执行。同主刑条件一致。

㈥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司法所地址在什么地方电话号码是多少

亚运村真的没有图书馆,你只能去亚运村大屯路天柿园图书大厦周围。

㈦ 判缓刑要司法局社区矫正办签字盖章是么意思先去哪个地方

是判了还是没有判?没有判的话,是法院向你居住地的司法所委托审前社会调查,如果是这样的话,你需要到你居住辖区内司法所接受社会审前调查。如果是法院已经宣判了的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到你居住地的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报到,然后填写登记表,他会告之你再到居住的辖区司法所报到;另外一种是直接到你居住辖区内的司法所报到办理入矫。
文件规定是先到区司法局再到司法所,但是有的地区也有省略这一步骤,直接到居住辖区司法所。具体情况你可以打电话到司法所或者司法局咨询一下,省得再多跑一趟。
很详细啦,给采纳吧

㈧ 打架法院判了缓刑法院说要我回老家到地方司法所报到接受矫正 在本地司法所不行吗

你好!


我来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

社区矫正条例第六条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也就是说,矫正人员在你居住的司法所接受矫正。这里说的住所与户籍地不同,以居住地为准

矫正期间居住地变更,有司法机关负责转到新的居住地所在司法所管理。


你说回老家,老家是可以接收的。只是你在外出打工,需要司法机关批准。


祝如意!

㈨ 街道办和司法所是同一个地方吗

看名字就知道不是了

㈩ 司法局和社区矫正是一个地方吗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服刑的人员。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有三个目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间接目的是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法律依据: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热点内容
房山良乡律师 发布:2025-10-10 18:49:48 浏览:795
法院确情 发布:2025-10-10 18:35:36 浏览:114
湖北司法厅干部任命 发布:2025-10-10 18:29:03 浏览:476
论述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 发布:2025-10-10 18:29:03 浏览:42
立法是法治的 发布:2025-10-10 18:28:15 浏览:76
法官大人在线 发布:2025-10-10 18:22:11 浏览:870
法律法规培训评价 发布:2025-10-10 18:07:01 浏览:249
工会立法宗旨 发布:2025-10-10 17:27:34 浏览:876
新民法典第五编 发布:2025-10-10 17:15:11 浏览:825
禁食野味法规 发布:2025-10-10 17:14:25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