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司法
① 对流动测速不服要求行政复议如何取证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民警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可以自收到《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安交通管理当场处罚决定书》《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管公安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2、提起行政诉讼。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予答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流动司法扩展阅读:
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被动行政行为,它兼具行政监督、行政救济和行政司法行为的特征和属性。它对于监督和维护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
其特征主要有:
1、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
2、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3、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4、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
5、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
6、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
② 社区矫正司法通手机定位是自己到移动公司办理还是司法所给办理,怎么知道自己自己被司法通定位了
有的地方正在推行社区矫正司法通手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监控手段,对象是违法犯罪人员,由执法部门在监管对象的手机上统一强制安装定位监控软件,以便对其实施全天时监控,增加矫正效果,防止重新犯罪。
对于被监管对象来说,不存在是否知道自己被定位了的问题。他会十分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在被监视定位中。
有人可能琢磨将这个手段拿来定位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因为作为公民个人,任何人都无权对他人采取强制措施。
(2)流动司法扩展阅读:
思明区司法局多举措解决社区矫正定位手机欠费难题
一是勤查询,明确责任归属。分别在社区服刑人员入矫、解矫时,向电信运营商查询所配备定位手机话费账目,查清明细,并与社区服刑人员核对确认,避免今后因账目不清产生纠纷。
二是勤督促,避免恶意拖欠。对于因个人消费,导致定位手机欠费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所积极督促其及时缴纳话费,对于情节特别严重且拒不改正者,限期整改并给予相应处分。
三是限消费,抓好源头防范。经司法局与电信运营商协商,除满足日常定位需求外,关闭定位手机额外的功能如长途通话、上网服务等,避免社区服刑人员因使用定位手机进行额外消费,产生欠费问题。
③ 流动人口犯罪的法律依据
你所说的问题好像没有说明白,让人猜不透意思。流动人口犯罪怎么理解?难道人员不流动就不犯罪?如果非得解释你说的问题,那就是司法机关说的“流窜犯”什么的?
④ 流动人口犯罪行为特征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这也是我找到的。
一、在违法犯罪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调查,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在全部案犯中的比例,1985年为15%,1987年17%,1988年为18%。1990年与1985年比,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增长了1.5倍,沿海省份及大城市流动人口作案更为严重。 广东省是我国流动人口作案最为突出的省份。该省1980年流动人口犯罪只占6.6%,1988年上升到29.6%;1980年流动人口案犯为2200多人, 1988年已接近1万人。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犯罪,1985年比1984年上升了33. 5%,1987年比1986年上升了39%。北京市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占全部案犯的比例,1984年为7.9%,1986年为15.3%,1987年为21.7%。 再从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来看,80年代末,我国刑事案犯中,流动人口约占1/5.到了90年代,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流动人口犯罪数量更是直线上升。据公安部门统计,1993年,福建省厦门市查获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62%,大要案占82%;北京市查获流动人口案犯占抓获各类案犯总数的44%,江苏省苏州市更占到61 %; 到了1994年,全国公安机关查获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人员共56.9万人,其违法犯罪率高达12.8%,而同期全国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09.5 万人,违法犯罪率3.4%,相比之下,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出全国平均犯罪率8.4个百分点。在不少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已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0%以上。据1994年统计,流动人口犯罪占当地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北京市为46.2%,上海市为53.6%,天津市为30%,广州市为69.2%,西安市为53%,重庆市为53.9%,杭州市为50%,温州市为48.6%,南京市为47%,东莞市为85.4%,深圳市为97%。据有关资料,广东省的重大案件,有70%以上是流动人口所为(包括港、澳、台过境犯罪)①。所有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在违法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90年代,这种比例更是直线上升。
二、作案的内容多以杀人、盗窃、抢劫、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为主
流动人口中农民占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5.1%,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9.9%,小学文化程度占27.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8.1%,而高中文化程度占11.1%,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7%。 这种知识结构决定了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难以在金融、计算机、税收等领域犯罪,而多实施杀人、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行为。抽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中,盗窃、抢劫、诈骗案犯占70%以上。从查获的“七害”案件看,在广州卖淫的妇女、以色情招徕顾客的“三陪”女郎,90%以上是外来人,制贩黄色影视书刊的案件,60%以上是外来人所为,贩毒分子90%以上也是外来流动人口。
三、往往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
大量的流动人口来自农村,往往是靠亲戚的介绍才流出农村的。这种独特的流动方式,使流动人口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乡土观念,具有好抱团、排外的心理。在犯罪活动中,这些人也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的较为有利的地缘、亲缘为纽带,拉帮结伙组成松散的或是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形成诸如盗窃团伙,诈骗团伙,抢劫团伙,流氓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制贩黄团伙,贩毒团伙以及协助销赃团伙来危害社会。团伙成员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因而大案不断。如湖南长沙家电铝塑市场1200多名经营户中,90%以上是湖南涟源人,其中不少人结成涟源帮,欺行霸市,成为较大的社会治安隐患。 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中犯罪分子共同作案的比例均超过常住人口案犯的比例。1985年抽样,常住人口案犯共同作案占24%,流动人口案犯共同作案占28%;1987年抽样,常住人口案犯共同作案占31%,流动人中案犯共同作案占40%;1988年抽样,常住人口案犯共同作案占34%;流动人口案犯共同作案占40%。尤其在诈骗案中,流动人口共同作案的比例较高。1987 年抽样, 流动人口在诈骗案件中共同作案的比例约占50%,同年常住人口案犯在诈骗案中共同作案的比例只有30%②。
四、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流窜犯罪的趋势明显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以及交通路线的扩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这些都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条件。
而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有的是被通缉的刑事案犯,他们逃脱在外,行踪不定,到处作案,常常是身系数罪,罪恶累累;有的是刑满释放人员,因受打击而心怀不满,变本加厉地报复社会,制造种种恶性案件;还有的是以犯罪为职业的惯犯或犯罪团伙分子。由于流动作案与固守一地作案相比,被发现和查出的风险要小得多,于是,为逃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变换地区作案。有的地方出现了盗窃铁路物资的“铁道游击队”,地区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边区游击队”,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外埠别动队”。还有的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藏身。据一些省市的调查,在城市中发生的犯罪案件,共同作案成员约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农村,尤其盗窃案件,外来人口作案的竟达70-80%。仅1988年1989年,江苏省全省抓获的15967名扒窃犯中,流窜作案的有11476名,占71.84%,其中,来自安徽、四川、湖北、山东及新疆等地的流窜犯达9000多人。 在流窜作案中,铁路、主干公路、大江、大河、大湖等交通沿线,仍然是主要发案地点。因为交通沿线的市镇和工矿区,经济繁荣,情况复杂,既便于作案,又便于逃跑、隐匿,所以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据统计,交通沿线发生的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比远离交通沿线的地区要多一二倍,甚至几倍。 流动人口犯罪的流窜性还在不断发展,其流窜区域从跨县(市)、跨省(区)发展到越境、直至跨国犯罪。据有关机关统计, 1986 年至1990年期间,跨境作案增长了4倍。在广东省, 几乎任何一种重大刑事犯罪都有境外的犯罪分子参与,仅1987 年, 该省就查获入境犯罪分子184人,查获案件144起。入境的犯罪分子披着港澳同胞、侨胞的外衣,作案后迅速逃出境外,逍遥法外。流动人口犯罪的流窜性,给侦查破案带来了许多困难。
五、力图谋求各种形式的掩护 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为了生存,也为了便于作案,往往要想方设法寻求各种形式的掩护。其基本形式主要是两种方法:谋求正当职业和搞到“合法”证件。
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大多来自农村,一般都有劳动能力,有的还有一技之长。谋取正当职业掩护其不法行为,既是客观的需要,又有现实的可能。他们一经谋到一份正当职业,其身份就由原来行踪不定的流浪者,变成有固定工作地点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不少混迹于各种临时劳动组合和私营、个体经济之中,如搬运队、建筑队、手工作坊、饭店客栈、手工修理、小煤窑、砖瓦窑等等。从各地查获的情况看,以这些职业作掩护的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地方甚至占三分之二。如湖南省长沙市一个派出所前不久破获的一起盗窃案,其中8 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安化人。他们租了一间房子,白天作工,晚上作案,碰到什么就偷什么,疯狂作案。据该派出所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案件他们已破获了30多起。 在日益严格的治安管理和多样化经济活动的情况下,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非常看重各种能证明自己身分的证件。他们不仅把证件看作是自己的护身符,而且把它当作作案的工具。有的犯罪分子交待,“在外面漂着,头一件事就是搞到证件,使身份合法化”。事实也正是如此。据有的地方抽查,被抽查的对象几乎都持有“合法”证件,如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学历文凭、结婚证、介绍信等。“证件”的来源有盗窃的,有从不法分子那里买来的,有向他人索要或借用的,也有从商店购取样本,私刻公章伪造的。他们凭证冒充各种身份,落脚旅店,广为交际,乘机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活动。
六、犯罪目标相当随机、盲目 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城镇乡村,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当然,大部分犯罪仍是以侵犯公私财物为主要目标。在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一般不存在专门进行杀人、强奸、破坏等流窜犯罪分子。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为了既易于寻觅、择取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又易于逃避法律惩处,往往采取东游西荡的形式,往来于铁路、公路、江河交通沿线的市、镇,伏一处、害一片,窜一路、害一线,作了案即跑,异地销赃,而且作案的目标相当随意。既可能是见财起心,也可能是见色起心,可能起初只是想入室盗窃,发现家中有人后发展为抢夺,最后可能更进一步发展为杀人。这种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使流动人口犯罪带有实施多种犯罪的突发性和盲目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令你满意,祝你天天好心情:)
⑤ 什么是巡回法院,与普通法院有何区别
一.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巡回法院,巡回法院是西方国家的法院组织体系和概念。巡回法院在我国只是学术探讨和部分学术人士的呼吁,他们呼吁在我国法院组织体系中设立巡回法院,其基本目的和主旨是:避免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等。
二.目前我国法院只有巡回法庭,但它不是法定的法院组织体系,只是法院的临时派出机构。法院落实三个代表的便民措施。即法院派出巡回法庭(也叫流动法庭),到居民区或农村现场办公,也现场开庭等。
三.在西方国家的巡回法院:本文是爱尔兰外交部和爱尔兰驻华使馆共同准备的介绍爱尔兰法律及法律实践的系列材料中的第二篇,它阐述了爱尔兰法院系统和司法作用的基本情况。
1.司法制度
爱尔兰的司法机构是随着1937年出台的宪法而产生的。宪法规定,审判应在法院由一个公正的审判员当众进行。宪法还规定司法机构和国家其他两个机构,即立法和执法的权限严格区分开。所以在履行司法职责时,法官是完全独立的,他只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官是总统按照政府的意见任命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行使司法权利时维护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每一个法官在就职时要对做到这一点进行宣誓。
2.法院系统
法院制度根植于国家宪法,它主要包括“高级法院”和“有限法院和地方司法”。“高级法院”是指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它们都在都伯林四法院大楼设有办公室。事实上,这说明所有的诉讼,特别是经济性质的诉讼都是在都伯林进行的,一般是在高等法院进行。“有限法院和地方司法“指的是巡回法院和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是按区域划分的,主要处理一般的案子。它为参与诉讼的各方提供了一个费用不是很昂贵的的地方法庭。在民事诉讼方面,巡回法院只能受理索赔不超过
⑥ 是真的吗司法局待遇不好么要调动什么的可以吗
以前没有阳光工资的时候 司法局在整个政府系统算是下游了 工资 福利待遇 人事提拔 基本内上是容政府里最被瞧不起的单位之一 但是阳光后各单位福利待遇差别不大了 大家都一般般 所以司法局也不算是很差的单位了
其实司法局不好 待遇一般还是其次 关键是它太过于弱势 总是处在打酱油的位置 没有领导重视 工作开展的也马虎 有的地方司法局比较强势 可能是和领导有关那只是极为特殊的情况 你在网上搜搜 全国司法局那是一片怨气 特别是在政法系统 司法局总是很被人看不起的 男同志进了司法局 仕途将会是很坎坷了
如果调动也可以 只要各方面打点好就行 现在在人事流动上还是有空间操作的
⑦ 律师流动转所需要哪些手续
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律师跨地区变更执业机构的,首先向拟变更后的执专业机构所在地司法厅提交执业档属案调档申请,执业档案调档完成后即可提交转所材料办理转所手续。
接受所应对办理的程序:
首先必须经过当地司法局律管科,因为要办理新的律师证。
其次劳动关系需要转,办理原事务所的辞职手续,社保、人事档案关系转到新所。
关键是司法局,你可以先咨询一下当地司法局律管科的工作人员。
⑧ 司法警察的前途如何
公安司法警官前途:
根据中央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中央决定要进一步改革人民警察招录制度,加大警察院校毕业生入警的比例,警校毕业学生可享受分配安置。中央今后还要完善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健全书记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司法辅助人员的管理制度,制定司法辅助人员的职数比例等配套措施,进一步提升司法队伍职业化水平。
中央逐步建立初任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集中培训、基层任职、有序流动、逐级遴选的机制。学生在警校就读期间,表现优异,有70%的学生在校就可参加公务员考试,毕业直接安置享受公务员待遇,前途一片光明。
司法警察(简称法警)是隶属于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根据命令,协助司法人员进行司法活动的警种。它包括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两大类。
(8)流动司法扩展阅读
司法警察简称“法警”。司法机关所设执行特定任务的警察。主要任务:警卫法庭,维持法庭秩序,押解犯人出庭受审,执行搜査、拘传、送达、协助执行人员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协助检察人员进行侦察活动等。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司法警察若干人。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设司法警察。在旧中国,司法警察除指司法机关中的警长和警士外,还包括宪兵,铁路、森林、渔业、矿业和其他专业警察机构中的警长、警士。
⑨ 在司法实践中流动人口怎么界定
在某地居住不足一年的视为流动人口,不过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也有例外的,比如出差公干的就不属于
⑩ 法院说我微信钱流动大,说交公安处理怎么办
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公民个人账户上的资金流动量打到多少就要被调查,就算要调查,也必须有证据支持。另外法院是司法机关,他们没有权力指挥公安机关调查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流动。所以你遇到骗子了